讀心術進化史

1

有一門快失傳的手藝。

100多年前,有一羣人,被稱爲“奔跑的人”。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手裏攥個小紙條,在兩點一線間百米衝刺,來回奔跑。遞給他們小紙條的人,在一個很大的菜市場一樣的地方,每日家扯嗓喊叫。

有一天,一個心裏有個“萬一實現了的夢想”的年輕人,迎面遇到一個奔跑的人,躲閃不及,被一腳絆空,摔了個七葷八素。他爬起來後,做了一件很顛覆的事情:用一臺機器,取代了這些奔跑的人。

這臺機器,叫做電報股價機。這些跑人每日奔跑的兩點一線,是紐交所和股票經紀商。讓他們全部下崗的人,就是愛德華·卡拉漢老師。

年輕人卡拉漢,就像一隻蝴蝶,用咔咔響的電報股價機扇動了一隻翅膀,掀起一陣小風浪。浪打到美國的波士頓,拍在一家叫做Paine Webber證券經紀公司門口。

電報股價機這個顛覆科技,就像貪吃蛇遊戲裏的蛇,吞了所有的“跑人”後,停在了經紀商的門口。暫逃過一劫的人類,在經紀公司裏依然發揮着作用——他們叫做行情收報員。

電報進來,收報員們便扯嗓大喊。喊聲未落,只見一個黑影嗖的一聲,彈簧一樣彈將起來,躍至幾步外黑板前,開始瘋狂抄寫。

就像一枚粉筆超人。

抄啊抄,待黑板上的字蓋滿整個牆面,粉筆超人一天的工作也就此結束。

這位粉筆少年,骨骼清奇,似萬中無一之奇才。夜深人靜時,常對着股價報文呆看。毫無規律的報文,在他眼前變作一幅幅藝術品。幾千筆價格變動,型態躍然紙上,聚成一盤棋局。

粉筆少年遂開始了投資之路。他與天下棋,勝天半子,讀報文如讀人心,出價詢價要價,在他眼中都是貪婪和恐懼的舞蹈。

這少年,便是《股票作手回憶錄》主角,一生傳奇的利弗摩爾(Livermore)老師。利弗摩爾老師的絕活兒,後來被寫成了祕籍,如1931年的經典《Tape Reading & Market Tactics》(報收機理解和市場策略)。

然後他就自殺了。大概因爲勝了天半枚子。

之後100多年裏,他曾經戰鬥過的小黑板,變成了電子屏幕,報文也變成了交易所裏的Level2。

2

讀報文(Tape reading)的絕活兒進化到現代,變成了讀盤口(Order book/flow reading)。它就像一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藝術,沒有任何教科書和理論能解釋清楚。

用這個絕活兒賺錢的人,究竟在讀什麼?

這個問題,可以用兩個電影片段來解釋:

《天才遊戲》(Rounders)。

天才邁克和賭場老闆泰迪KGB對賭。翻牌時刻,千鈞一髮,邁克躑躅糾結,汗如雨下。

這時,泰迪KGB突然拈起一個奧利奧,放在耳邊,劈開。然後送進嘴裏咀嚼。邁克瞬間靈閃:每當有好牌,KGB纔會把奧利奧放在耳邊掰開;如果是詐唬,則直接從面前掰開。

於是棄跟,亂其方寸,大獲全勝。


再看《賭神》。

周潤發老師扮演的賭神高進,從不出千,卻在賭檯上無人能敵。他精通心理戰,右手尾指帶一枚玉戒指,愛吃Feodora巧克力。

老炮陳金城看完高進過去五百局錄像後,笑了:“後生仔還是後生仔,賭神有一個非常不好的小習慣:每次出千前都會摸戒指。”

兩人對壘當天,陳老師押上全部身家,志在必得——有本事四條皇后開來見我。高進嘿嘿一笑,翻出四條A。原來摸戒指的小動作,是那五百局故意做的局中局。

讀心,高進道高一丈。

這幾位賭場老炮,其實和讀報文的交易員沒什麼區別——都在讀心。或者換個表達方式:您讀牌,他們讀您。

把賭場換成金融市場,每當市場上有扛着錢袋的大傢伙出現,預謀吸進或放出百萬單時,他們是有足跡的——您有辦法看到他們的大腳丫。

大腳丫,代表錢的流向。Paul Tudor Jones老師早有分教:“世界就是一張錢流地圖(the whole world is simply nothing more than a flow chart for capital)”。錢流的頭浪拍過,羊羣跟進,趨勢便形成了。

而理解羊羣的思想,在極微觀的角度就是跟莊吃肉。老師傅要告訴徒弟的,是如何辨認出這些大腳丫子,看懂錢的流向和結構,跟在後面,打槍的不要。一直跟到他們“釋放”的那一剎那,一起奔月即可。

所以什麼纔是真實價值(intrinsic value)?讀心派會告訴您:下個接盤的願意出多少,它就值多少。

3

這門手藝現在還好用嗎?

不好用了。

它的輝煌停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個時候,遊戲裏只有人和人的各種情緒,沒有算法和機器。

可惜歷史已經翻了頁。現在,您的對面全是機器。或是機器做市商,或是算法對手盤。

就算您有消息面,直到十幾年前,也許真的還能靠聽新聞聯播來賺錢,因爲時間足夠。現在呢?一個消息出來,幾微秒內就被算法撿了去。等您進來時,已經是飯局上最後一位了——買單的那位。

還不如等消息塵埃落定後纔開始交易——因爲這纔是故事講完,羊羣散去的時候。

那這門手藝要消失了嗎?

也不會。因爲它也在進化:從“找錢流”進化成了“找故事”。

“讀心術”的價值鏈不斷往上移,要進化,就得順着上游找源頭。而源頭就是“故事”,這裏纔是創造“價值”的處女地。

還是舉個實例吧。經典案例依然是比特幣。

比特幣其實是一件藝術品。

您不要笑,我並沒有在高級黑,而是真心地在讚美它啊!

人類在這個世界上最崇高的使命,就是創造藝術。比特幣會"歸零"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藝術品總有價值,不僅有,還會很持久。因爲藝術是一種感覺,“感覺”永遠可以講成故事,而且靈感永遠用不完。

不信您可以想想杜尚老師的小便池。

小便池可以價值連城嗎?當然可以,只要它不是小便池,而是《泉》。

如果您非要盤根問底,要找小便池的真實價值(intrinsic value),那首先該問的問題是:什麼是藝術?

如果小便池都能成爲藝術,那還有什麼不能是藝術?如果世界上沒有什麼不能是藝術,那就什麼都能是藝術。如果什麼都是藝術,也就等於什麼都不是藝術。如果什麼都不是藝術,那麼,到底什麼是藝術?

於是,“藝術”剝光扒淨,就只剩下了“我到底是什麼”的哲學追問——答案您是永遠找不到的。如果您連“藝術到底是什麼”否沒有答案,那給藝術品定價呢?

同樣道理。爲市場上的“故事”找真實價值?您一樣沒有答案。

那價值投資沒有用嗎?

當然有。前提是您手裏有一把尺子,去量想買或賣的那個東西的現金流——現在的和未來的。您可以對價格高低有不同意見,但這把尺子,"基本面",只有一個共識。

但藝術品是沒有尺子的,它的估價標準裏,沒有地球人都知道的常識。它只有一個“故事”。和故事給您的感覺。

比特幣就像一件偉大的體驗藝術或行爲藝術作品,它的價格完全基於故事,還有故事給您小心靈帶來的感受。黃金也一樣。

但是沒關係,這並不妨礙它們日日衝新高。因爲它們的“價值”源頭由此而來。

如果讀得出上游的故事,並在正確的時間找到它,您這一輪的收割期,應該從臉書Libra白皮書發佈之前就開始了。

4

故事,往往就是那個大起大落,大繁榮大蕭條,時代開啓和終結的啓動鍵。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美國1929大崩盤。十年柯立芝榮景,股指堅挺,數字漂亮。突然之間,天昏地暗,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預兆,它就這樣出現,在美國人民的世界裏,帶給他們驚恐,情不自己。一崩就崩成了十年大蕭條。

這是外星人乾的嗎?

並不是。這場崩潰,源頭也許知是市場上的一個故事,講故事的可以是任何人,這並不重要。和傳染病爆發一樣,始自一個變異,也許是因爲天氣變化,也許因爲人們聚在一起加速了細菌傳播。只要“故事”能變成一個可傳播的“存在”,很快就能長成房間裏的大象。

接下來,坐等那個沒法預測的“時刻”即可。

當市場還沒決定該相信哪個故事時,它是拔河——波動不止,方向不明。直到某方加多一份力,過了臨界值,共識行程,便成定局。

這種情節在人類歷史上會不斷重複,利弗莫爾老師早有分教:華爾街沒有新東西。科技還沒改變您的本質。不信您可以問:

傑拉爾德·勒布老師,

卡內基老師,

範德比爾特老師,

川普老師,

幣圈大佬和黃金大蟲,

還有其他強盜貴族,

他們都明白這個道理。排名不分先後。

他們知道怎麼用講故事,讓錢流向他們希望流向的地方。

贏不了他們,但您至少可以聽懂故事,踩上他們大腳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