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季 181|孩子,你可以不優秀,但要成爲你自己(可投稿)

一次帶着四歲的兒子去防疫站打疫苗,剛開始兒子還高高興地蹦蹦跳跳。登記過後,才發現從裏面出來的孩子一個個又哭又抹眼淚,立刻意識到自己也要被打針了。他開始退縮,看見兒子膽怯的樣子,我對兒子說:“你看旁邊那個小朋友很勇敢,沒有哭,男子漢是不哭的!”結果兒子卻說:“我纔不要勇敢呢,我害怕。”原來,打針在兒子心裏是件極其恐怖的事。

兒子心裏害怕,以至於針還沒接近皮膚,就開始哇哇大哭,這個時候,任何安慰的語言都是不管用的。打針對於我們大人來說,也常常會在針頭扎進皮膚前的那一刻,心裏感到極度恐慌,只不過礙於大人的情面,才強忍故作堅強。記得有一次,做胃鏡在喉嚨裏下管子的時候,那股難受勁兒讓我瞬間情緒失控,眼淚婆娑。這些連大人看起來都覺得恐懼的事情,我們卻常常額外要求孩子“堅強”,從本質來說有些偏離人性。

在我看來,正常的人性就是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面對又尖又長的針頭都會產生恐懼心裏,而我們卻常常以超越人性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害怕打針,再正常不過,哭也難免,爲什麼不讓他哭而壓抑自己呢?但在大人的世界裏,似乎“不哭”才叫好的表現,甚至錯誤地告訴孩子“哭”是不勇敢的。

在大廳裏,我看着一個比兒子還小一歲的小女孩,在醫生的針刺進皮膚的那一刻,竟然沒有哭。然後,孩子的爺爺自豪地說:“我家孫女兒在出門時就已經商量好了,打針不能哭,否則就上不了幼兒園。”而此刻,我明明看到了孩子臉上痛苦的表情,她故作堅強的樣子真讓人心疼,那個眼神比放聲大哭一場還要難受。也許,在孩子看來,不管有多疼,爲了能順利上幼兒園,她必須強忍打針帶來的痛苦,必須壓制自己害怕的本性。這麼小的孩子,看的我有些於心不忍,而旁邊的大人們正在誇獎孩子的勇敢,爲她點贊。可我感受到的分明是孩子的痛苦,雖然痛苦,小女孩依然爲了大人口中所謂的“堅強”,在努力掩飾自己想哭的表情。我心裏難受極了!

我做了一個大膽地推測,假如孩子從小到大把所有的難事都忍了,她將來會是什麼樣子?她會快樂嗎?將來會不會有心理健康隱患?人該發泄的時候就得發泄,否則壓抑堆積不良情緒在體內,就會變成久居在身體內的毒素,最終形成毒瘤。久而久之,其健康狀況是令人擔憂的。在這裏,不僅僅是小女孩,更是周圍大多數孩子的成長方式,儘管許多人看來,這些孩子超乎尋常的“懂事”,我卻爲開始他們擔憂。

就像現在的家庭教育中,許多家長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要求自己的孩子。家長們要求孩子走到哪裏都是優秀的,一旦在哪個方面達不到自己期許的效果,就會橫加指責孩子,並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要求他們做自己永遠做不到的事情。就像電視劇《少年派》裏的林妙妙,因爲偶然的機會考進重點高中,而自己並不擅長理科,所以,上理科課程和考試都成了她漫長的煎熬。

在學校教育中,同樣每所學校裏的每個老師爲每一名學生制定的標準也是一樣的。學生一旦以考試的方式分出成績的高低勝負時,那些分數低的孩子總是習慣性地被老師們稱爲“差生”亦或“劣等生”。總之,通過考試給每一個孩子成功地劃分了等級,貼上了不該有的標籤。

在西方神話中:有一張魔鬼之牀,每一個經過的人,都要放在牀上量一量。經過的小個子睡在上面,就用力把他的身體拉長,直到他斷氣爲止。經過的大個子睡在牀上的,就把他的腳砍到正好跟牀一樣長。最後,凡事經過的人都會痛苦地死去。其實這個故事看起來與眼下的教育多麼相似啊!以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每一個不同的鮮活的學生個體,似乎與教育的真正目的有些南轅北轍。而眼下所有教育的目標就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考出好成績,讓所有的孩子都考上985或211重點院校,他們認爲,這纔是良好的出路,這纔是遠大的前程。

事實上,造物主纔不會那麼傻,他不會把所有的人都造成一個樣子,也不會給所有的人同一種使命。否則,大千世界,芸芸衆生,豈不很無趣?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樹葉猶如此,何況人者乎?最爲關鍵的是,現在的教育,不顧孩子的個性使然以及興趣愛好,傻乎乎地給所有人以同樣的標準,一樣的使命。是的,教育的目的並不是簡單地讓所有的人都考上名牌大學,而是讓他們成爲最好的自己。

朱永新認爲,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每個孩子成爲他自己,而我們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和這個目的背道而馳的。我們用統一的大綱、統一的考試、統一的教材,把本來具有無限發展可能性的孩子,培養成單向度的人。他提出,每個人的個性和潛能是不一樣的,學校應該成爲匯聚美好事物、偉大事物的中心,並讓學校和它們遭遇,在這個過程中,幫助找到自己,發現自己,成就自己,這纔是教育的目標。

目前,不管在家庭教育還是在學校教育中,幾乎所有的老師和家長,都用分數來衡量學生和自己的孩子。他們幾乎忘記,孩子也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因爲他們只記得要培養出一臺考高分的“機器”,似乎纔對得起自己那張看似很重要的面子。

其實,所有的家長和搞教育的老師都應該說一句:孩子,你可以不優秀,也可以不勇敢,但你一定要成爲更好的自己。是啊!莫讓分數湮沒了自己;莫讓別人家的孩子掩蓋了自己家孩子的光芒;也莫讓那些表面看似優秀的卻在暗地傷害內心的某些品質駐紮在我們的內心。那樣,即使某一天我們變得優秀,也會成爲痛苦之源,而不是快樂之本。教育不就是讓每一個孩子得到自己原有的那份快樂嗎?在這裏我還是想再一次對所有的孩子說一聲:孩子,你可以不勇敢,你可以不優秀,但你一定要成爲更好的自己!

2019年8月13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