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正嚐到了“幼有所學”的甜頭,感恩,感謝……

幼有所學,對我們老百姓來說,不再是口號,而是政府實實在在的惠民政策。

昨天,我終於把孩子的助學貸款這一手續給辦好了。

但令我沒想到的是,信用社居然還送我們一個黑色的旅行箱,這簡直是意外的驚喜啊,讓我幸福得不要不要的。



同樣是上大學,25年前的我遭遇卻完全不一樣。

知道我考上大學後,父親的第一感覺當然是高興,可是還沒高興幾天,父親就開始爲我的學費發愁。在20世紀90年代,大學費用還是挺高的。

我第一年的學雜費再加上4年的住宿費,就超過5000人民幣,而且要一次性繳清。在1994年,這樣一筆錢絕對可以算是鉅款,因爲同一時期,以一個老師的工資爲例,只有200元左右。

也就是說,一個大學生的報名費相當於一個工薪階層的2年的工資收入。所以,對於廣大的農村孩子來說,考大學不容易,而要上得起大學,那就更不容易了。

所以父親花了好幾天時間,到處求爺爺告奶奶,才借回來5000元,而且都是加五的利息。


歲月如梭,很快就輪到我兒子上大學了。

兒子還沒高考,就有在銀行上班的學生告訴我,要是手頭緊,到時候可以找銀行申請助學貸款,免息的那種。

本來不打算貸款的我們,因爲種種原因,最後還是選擇去貸款。

沒想到,助學貸款的手續非常簡單,很快就有人通知我去辦理確認手續。

也就20分鐘左右,他們就辦好了所有的手續,並給我推過來一個黑色的旅行箱,告訴我:“這旅行箱送給你們。每一個辦好助學貸款的孩子,都可以得到我們贈送的旅行箱。”

那一刻,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政府,未免也想得太周到了吧?這樣的服務,未免也太貼心了吧?

政府不僅給我們這些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孩子,提供免息的貸款,而且還免費贈送旅行箱?

想當年,我父親可是挨家挨戶,幾百甚至幾十地去借錢,並一家家地承諾還錢的日子,好話說盡一籮筐,而且還要不停地作揖,就差磕頭拜謝了。

只是這些細節,父親從來不曾給我描述過,後來都是三姑媽告訴我的。那是因爲父親擔心我因此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更擔心我因此而影響學業。



感謝父親當年用自己並不寬闊的肩膀,爲我撐起一方晴空,更感謝如今政府的各種實實在在的惠民政策,讓我們這些小老百姓也可以活得有尊嚴,活得更有幸福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