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園薈萃2019第二十三期:背後

本期主題作業:背後...

本期作業主持人:南飛雨燕

本期玫瑰園之星:南飛雨燕 、銘帥之念 、雲中飄舞 、付朝蘭

引文(南飛雨燕):我們常常習慣說“事實就擺在這,你還有什麼好說的”,“我都看見了,難道不是真的嗎?”…………那些新聞背後,那些人生背後,那些愛情背後,那些生死背後,還隱藏着什麼?還涌動着什麼?或者,層層垂簾幕後,有人心頗測,也有感人肺腑。透過外像,直擊排山倒海般的拈花無言,你知道的故事,寫出來吧!

《呦呦背後,如鯨落》作者:南飛雨燕

上週,有人說股票漲了,醫藥板塊領漲。我沒買醫藥股,所以繼續讓手上那幾支股票去安然沉睡。只是突然間想起了屠呦呦。

《詩經·小雅》中曰:“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描述了這麼一個美好閒雅的畫面:一羣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着蒿草。我有一批高貴的賓客,品德高尚聲名清白。

令人心生嚮往的一個場景,一幅畫面,在水一方,鹿棲萋草,人安好。

而“呦呦”二字在生活中是極少用的,特別是用在名字中。我也是2015年才知有個老太太叫“屠呦呦”的,和全中國人一樣。因爲那年10月,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項公佈,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現代的人們,已經很難想象瘧疾的可怕之處。它是一百多年裏危害最大的傳染病之一,它的致命性僅次於天花,僅僅在20世紀,就曾奪走大約3億人的生命。

直到一種名爲青蒿素的藥物橫空出世,令數百萬人死裏逃生,扭轉生命的乾坤。但是,距離青蒿素的發明過去了40多年,人們對發現了青蒿素的科學家卻一無所知。1979年,一篇未署名論文發表,宣告了青蒿素的存在,西方醫學界震動。2005年,兩位美國科學家受邀參加中國的瘧疾研討會,問起誰發明了青蒿素,中國人同樣一問三不知。兩人不懈追查,最終,得到了一份從中國寄出的原始資料,才得以從中拼湊出屠呦呦發明青蒿素的故事。

1967年5月開始,在北京的中醫研究院,39歲的研究員屠呦呦,開始在古老的中醫文獻中尋找治癒瘧疾的方法。她測試了超過2000種草藥,超過200種化合物,最後在成書於公元4世紀的古書中,找到了治療熱疾的青蒿療法。

真正的熱愛,是一種別人無法理解的執着。爲了證明青蒿素的序效,屠呦呦從在動物身上的試驗改爲了——以身試藥。在藥劑不斷加重的狀況下,她曾患上了肝中毒………

她在獲獎時首先感謝的人是父親。父親聽到她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聲時,正激動地吟誦着《詩經》的著名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並給她取名呦呦。不知是天意,還是某種期許,父親在吟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又對章接了一句“蒿草青青,報之春暉”。

她還感謝了國家,毛主席,東晉時期的醫生葛洪,同事,團隊。

唯一不感謝的,就是她自己。她說,因爲癡迷青蒿素,我把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情感投入到科研當中,沒有盡到爲人妻、爲人母的義務和責任。

看到這裏,我感動至極。爲屠呦呦在艱苦年代中堅持自己的信念,迸發自己的熱情,宿命也好,使命也罷,無怨無悔,壓根就不爲名不爲利。這種人,真的太少太難。

她如一株自若挺拔的青蒿。生,就生出希望;有一天離開,也落塵出一片菁菁世界。

年近90的她幾年前獲得如此重量級獎項,幾月後卻又淡出大衆視野,以另一形式繼續紮根自己熱愛,一如風華正茂的歲月。

如今一打開電視手機,什麼熱搜頭條,都是某某明星名人要舉行世紀婚禮了,某某又外遇了又分了又離了。金錢顏值桃色一齊上,恨不得高調全地球,扎瞎整個世人的眼球。

所以,我們在2015年才知有個女人叫“屠呦呦”,才知道40年前就有種藥物叫“青蒿素”。當然,那陣子也空降鋪天蓋地的宣傳報道。熱了多久,熱到什麼程度?一個月,醫藥板塊領漲了兩週。僅此而已。

早幾日看過一個紀錄片,講述了一條鯨魚的死。你知道嗎?一條鯨魚在洋流中死去,它巨大的屍體緩緩沉入海㡳,會創造出一套齊全縝密的生態系統,用以維繫幾百種無脊椎動物生存幾十年,上百年。生物界賦予這個過程一個名:鯨落。

炎熱的夏夜,我看着眼中泛起漣漪陣陣。鯨魚停止呼吸作別世間,悲壯,美到疼,疼到痛。鯨落,給無邊孤寂,暗黑莫測的海洋留下了一座宮殿,一頃綠洲,予這薄情的世界以最後的溫柔,剔透盈芳,愛與希望在延展。

在這個不美好的世上,最美好的童話依然存在。你必須站至時光的背後,才知它們是飽受了自我犧牲的崇高與自我夢想的蠱惑般的煎熬才寫成的,滿溢着無邊的執拗與孤寂感,透明而悽美,呈現出生命本身的厚重。

如果說袁隆平研發出雜交稻,是在守護生命的話,那麼屠呦呦發明了青蒿素就是在拯救生命,如同一場絕美鯨落,福澤後代,彪炳千秋。

今日週三,大家仍在關注醫藥板塊的紅綠。我想起屠呦呦,想起一海一鯨。

呦呦背後,如鯨落。

《文字的背後》作者:雲中飄舞

多年月光沒能讓我長出飛翔的翅膀,卻滋生出一個周而復始的夢。它的模樣宛若清風的舞蹈,我總是捕捉不到它的眼睛。

我的眼睛時常會在文字裏遊走,繁複的情緒盪漾在某一瞬間,讓我心潮起伏的不單是一些段落或者整篇故事的內容,主要源於細節的走心。

我算是個喜歡看書的人,也看過不少,但有些挑剔。我從不拆書,因爲,把別人的思想植入自己的精神土壤,對我而言,是寫作的大忌。

很多人喜歡名家前輩的墨寶,會用一些金句裝點自己的文章內核。可是,拿來主義固然輕鬆順手,但是沒有底氣,何不打開你的腦洞,創作出屬於自己的金句。

我知道,我這樣的言論會顛覆一些人的觀念,可我就是這麼率真。

儘管我的文化水平不算高,可我只喜歡有個性的文字,那裏面蘊藏着作者的靈氣與高貴,以及獨有的精神氣質。

那些年,王朔全集是我枕邊的入眠曲。低語,是我內心的獨白。無言,是我遊弋在深夜平原的思索。很多段落都刻在我心裏,我不是過目不忘的人,只是他的文字讓我很走心。

我會在他的文字裏大笑,幽默,還是黑色的更勁道。我會在他的文字裏哭泣,感動於劇中人無奈的遭遇。

某日清晨,我身處擁擠的地鐵內,被一隻屁的放縱喚醒了一些文字的記憶。

記得王朔在《我是你爸爸》中有這樣一段傳神的描寫:馬林生在擁擠的夏日公交車上,他的汗水和別人的黏在一起,他甚至能觸到人家身上有幾根肋骨。麝香味和劣質香水味混合,讓他難以呼吸。當一隻屁襲來的時候,大家都屏住呼吸,用手捂着鼻子以示清白。每每想起這段,我都會笑。

我在想,他寫這些文字可能也是深有體會,所以說,靈感源自於生活不是空話,而是去經歷後纔有發言權。

《三國演義》真是空前絕後的鉅作,後來人根本不可能超越。我非常喜歡看。

很多年前,原著,我讀了五遍。真歎服羅貫中超人的才華和智慧。不管是政治,軍事,人文,地理,民生,遊說學,玄學,人物的情感線...他都拿捏得那麼到位。不得不說,他超級棒!

我時常在想,他寫這本書的時候是怎樣的心理構造和格局觀?他走訪了多少人?蒐集多少史記?他翻閱了多少前人的文獻?又探尋了多少別人的故里?當然,這些我無從查找,也沒有具體的意義。我只是會沉浸在三國的紛爭和精彩敘述裏。

這本書的背後一定有不爲人知的故事,就像很多作者爲什麼要寫部小說的堅持與執着。他們並不知道,在後世,他們的文字會成爲不可替代的經典。

當下是一個寫作的時代,很多人都在寫。文字已匯聚成浩瀚的海洋。而我只是裏面的一滴海水,在獨自衝浪中享受着文字帶給我的愉悅。

很多時候,我站在自己的某一篇文章前面,目光劃過字裏行間,忽然徒增了陌生感。我爲什麼會寫這些?真是憂鬱到悚!怎麼也想不起來當時寫這些文字的心情背景。可能,我的心一直在流浪,在風雨的路上變得麻木。

你又摘了野花,欣喜地發給我看,它們好美!暖色,總是讓人心變得柔軟。還記得你是絕色的代名詞,如何也會這般矯情?不過,我喜歡。

你知道嗎?從零下六度到火辣辣的三十九度,絕不是風的緣故,只是,我把一切都歸罪於風。

藍色的傷口在癒合,某些痛已留在了昨天。還是會在過去的橋段裏遊走,感受文字裏那些幽藍色的殤,我會笑,笑得淚花飛舞。

我在午後的街角喝着冰粉,找尋你說過的Q彈、Q彈。真的,冰粉很Q彈!只是我此時六神無主,一些散亂的情緒無處安放,很像是在跨越一座人生的分水嶺,明明很留戀故地的風土人情,卻要掙扎着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我是累的,也是輕鬆的。今天,我終於戰勝了矛盾兩兄弟,灑脫地讓自己沒哭。我堅強嗎?是的,我必須堅強!

時間又來到了夜晚,我那千軍萬馬的文字在暗處涌動,作爲它們的造主,作爲一個操縱它們的指揮官,允許我站在它們的背後,讓我的每一個文字都直起腰板,精精神神,我們要笑對每一個明天。

《我在你背後》作者:銘帥之念

春華和秋月她最美麗

少年的情懷最真心

人生如煙雲她匆匆過呀

要好好的去珍惜......

經典的歌聲,把我帶回曾經的歲月,那一年的秋季,我認識了你。一個只能遠遠注目着你,愛看着你背後芳影,我在你背後。

當我踏進了學校的大門,走進了校園,一切都那麼新奇,極目四望,慢慢地熟悉着眼前的一切。

慢慢地你走進了我的視線,引起了我的注意,隔壁班的你,倍樣的清新感覺。

你不高不矮的身材,顯得格外的小巧玲瓏,着裝得體,自然恬靜。

你烏黑的頭髮,不長不短的劉海,時常閃亮注目,後面的兩個小辮子,折射着無窮魅力,充滿靈氣,頭一歪,更添幾分雅氣。

你辮子有時長了的時候也會看到一擺一擺的馬尾巴,左右搖晃,跳動着青春的氣息。

你偶爾有時也會一頭秀髮披肩,飄逸輕靈,轉頭回眸一瞬間,秀髮飛舞成時尚靚麗的風景線,心動不已。

你的瓜子臉上晶瑩着聰明圓暈,時常飛起的紅暈,是那麼嬌豔欲滴,楚楚動人。

你雙眉下一雙水靈靈的眼睛,看着會說話的眼睛,格外引人注目,也許就是那一眼,讓我思念到如今。

你微微隆起的鼻樑,恰到好處,東方女性的神韻,展現無遺。

你薄薄的嘴脣,自然紅暈,天生的性感魅力,微笑間,一排整齊潔白的牙齒,天使般的笑容,讓人如沐春風。

我在你背後,無數次端祥着美麗動人倩影,我曾經的青春呀,就那樣飛逝而過。

我幾乎沒有和你說過話,只有一次,好像是我的班主任,讓你經過我們班,叫我去辦公室拿作業本。

那時正是中午課間活動時間,我正和幾個男生在走廊的空地上玩。

你走近了我,叫了一聲我的名字,我心裏一陣莫名地心跳,說我的班主任叫我去辦公室。

我瞟了你一眼,說了聲謝謝。你臉龐飛起了紅暈,輕輕一笑,轉身離開了。

我在你背後,看着你背影的時候,引來男生一陣鬨笑,我揚起了手中的拳頭,才一鬨而散。

那時我們不懂愛情,青澀懵懂的青春,模模糊糊地走過了。

我時常無數次經過你家門口,只爲遠遠地看你一眼,看你那紅方格子,紫紅絨褂子的身影。還記得你喜歡穿的栗色,藏青藍褲子,紅色方扣平底鞋,手裏習慣的捧着兩本書。

我在你背後,經常看着你們幾個女生,一起遊戲,你很陽光,健談,銀鈴般的笑聲不絕於耳,那是世上最美麗的笑,我記得。

時光流逝,飛快地過去了,我們畢業了,我在也不能經常看到你了,只有畢業照上有我相思的字行,飛起的思緒。只是我不在背後了,面對你,看着你,可以悄悄地把心思告訴你,也不怕你害羞,你也很坦蕩,一直都是那個表情。

後來聽說你定親了,再後來我就再也沒有你的消息,我曾悄悄地打聽過你,又幾次悄悄地經過你家門前,就想在背後再看你一眼,始終未能如願。

轉眼2010年的中秋,在朋友QQ空間,我看到你的身影,我禁不住一陣狂喜,深呼吸了幾口氣,加了你好友。很快你回覆,時隔22年的重逢,你都幾乎忘記了我,說了半天,你才慢慢地有了點印象,還不太深,模糊了記憶。

慢慢地徜徉回味,記憶青春的歲月,我們時常邂逅在網絡世界裏,網絡的便捷,溝通起友誼的橋樑。我依然在你背後,默默關注着你的幸福。

我們一提起校園往事,就興奮異常,一個個手勢,表情,笑臉,沉澱在昨日課堂教室。一個個同學的曾經,所謂的祕密,都在我們的鍵盤上抖落,青春的記憶,任時光匆匆,停留在那年花季。我在你的背後之餘,心卻那麼近。

終於有一天,經過你的城市,我給了你電話,顫抖的餘音中,透着一番驚喜。我們時隔20多年後的見面,是你們夫妻安排在一個大酒店,你風采依舊,一襲紫紅長裙,風度翩翩,一掃往昔的幼稚,大方得體,沉穩秀麗。

餐後,去你家小息片刻,感動着你家的溫馨,你愛人和你的熱情,面對面聊聊,招呼這招呼那,我已經成爲你的客,看你們幸福的模樣,我心裏由衷地高興。

微信時代的到來,溝通無處不在。時常看看你的朋友圈,點點贊,打打趣,逗逗樂,一個俏皮話,惹得你心花璀璨。我們比較少聊天,彼此的尊重,都給對方的空間,不驚不擾,歲月靜好。我在你背後,你幸福,我快樂!

時光它永遠不停息

把我們的年華都帶去

天上的風雲多變幻

唯有情誼地久天長……

歌聲再次迴響,悠我心,知我心聲,我在你背後,永遠......

這以後,我們陸續見過幾次面,招呼之後,每次面對面卻欲言又止,一笑不言。我繼續在你背後,有着牽掛,有着思念,有着純真善良心,有着一顆你若安好,我便晴天的祝福。

我在你背後,無怨無悔,任日月星辰過往,一念心中存。

《失蹤背後的故事》作者:付朝蘭

中國乃至世界上唯一一位研究成果被外國人剽竊抄襲,三次遺憾錯失諾貝爾獎的科學泰斗,中國當之無愧的”核武器之父”,”原子彈之父”,他的名字連蘇聯人聽了都聞風喪膽,但國人卻很少有人提及他,他就是王淦昌。今天我們必須解讀這位科學巨匠,給每一位國人講述他的故事。

王淦昌作爲兩彈一星的元勳,他用自己的真實經歷我們講述了大師是怎樣練成的。他一生以一個心跳標榜自己,那就是要做科學家,不做科學官相反現在很多人搞學術的目的就是爲了做科學官,賺科學錢。

上世紀六十年代,王淦昌被安排到了核武器研究小組,並要求他改名字,王淦昌毫不遲疑的就同意了。從那以後王淦昌這個名字被隱藏了二十八年之久,也失蹤二十八年。

化名以後的王淦昌叫王京,他和家人聯繫也用這個名字,二十八年沒和家人見面,孩子們都以爲他是一個信箱。

王淦昌的名字始終和科學上的重大發現緊緊聯繫在一起。探測中微子,宇宙線研究,發現反西格瑪負超子,兩彈突破,大型X光機,慣性約束聚變……

對於王淦昌一生的成就,任何人只做出其中一項,就是中國科技發展乃至世界科技發展歷程中名垂青史。無疑他是一位學界泰斗,科學大師。

提起王淦昌的身世讓人心疼。1907年5月18日,王淦昌出生在江蘇省常熟市,父親精通醫術,是當地有名的郎中,在他四歲時。父親因病離世。13歲時母親因爲過度勞累得了肺病,也離世了。幼小的王淦昌成了孤兒。

成爲孤兒後。王淦昌一度靠放羊維持生計,補貼生活。但王淦昌的外婆是一位有遠見的老人,她鼓勵王淦昌去讀書,中國不缺放羊娃,但是缺少有學問的人。正是這位江蘇農村老人的淳樸思想,使得王淦昌脫離了放羊娃的命運,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年后王淦昌隨一位遠房親戚到上海浦東中學讀書。在小學的時候,王淦昌就癡迷數學題,中學他最感興趣的學科還是數學,以至於他中學階段就讀完大學的微積分。

1925年夏天,清華學堂籌辦大學本科,天資聰明的他不出所料考上清華大學,成爲第一屆清華大學生。

1929年6月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0年入德國柏林大學,1933年獲博士學位。1934年4月回國,1964年他獨立的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實現了核聚變的設想,是世界激光約束核聚變理論和研究的創始人之一。

上世紀八十年代,王淦昌主動辭去核工業部副部長和原子能研究所所長的職務,專門領導一個小組,繼續從事激光核聚變研究。在常人看來這是丟了西瓜撿芝麻,但事實上王淦昌並不在乎這些名利,只想踏實的搞研究。他辭去的是官,選擇的是科研工作。

一個人,不把自己的利益,名聲放在首位,而是把祖國的科學放在首位,舍小家顧大家,這種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


感謝您的閱讀和喜歡

本期編輯:雲中飄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