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十四):圖靈機&馮諾依曼結構概述

3、關於計算機系統:
a、典型的計算機組成及工作原理:
①、計算:算一個問題答案的過程
②、機器:只能做簡單、重複性的工作
③、機器計算:解決什麼樣的計算過程適合機器完成?機器能完成什麼樣的計算的問題?一般來講,機器適合大數據統一性的工作,適合演繹推理類問題,而不適合邏輯推理類問題,但由於人工智能的興起,特別是深度學習的提出,機器幾乎可以適合所有工作。
④、計算機:計算出要解決的問題的答案的機器。兩個著名問題:有沒有一種機器幫我們將各種要解決的問題“算”出來?什麼樣的機器可以做這樣的事情?
⑤、可計算與不可計算:一類數學問題是否機械可解?以及什麼問題可以自動進行,什麼不能?
⑥、計算的複雜性:計算一個問題的最少計算工作量
⑦、算法:機器按什麼過程計算,結果纔是我們要算的問題?
b、圖靈貢獻:
①、描述機器計算:現代計算機工作原理,就是在紙帶上取數據,做運算,將結果存起來,再去取數據,做運算,將結果存起來的循環過程,但在那裏取不知道,直到現在,也沒有離開這種。
②、定義可計算性:現代計算機理論基礎,類似於一元二次方程是可以計算的問題,在紙帶循環過程中如果可以得出結果的就是可計算的,如果一直循環無法得到結果,是不可計算的。
③、設想圖靈機:理想計算機模型,一個紙帶+讀寫頭
④、提出圖靈測試:人工智能的行爲描述,可以通過圖靈測試的機器就具有了智能。
c、圖靈機:(理想型)
一(無限長)紙帶,紙帶上有很多單元,每個單元可存取一定信息;磁頭(讀寫頭)可以在紙帶上移動、可以讀寫磁帶上的內容、磁頭可以進行最基本的邏輯運算(與或非)和算術運算(加減乘除)。
實際上,就是:圖靈機=紙帶+讀寫頭
d、馮諾依曼三大貢獻:
①、二進制
②、程序存儲:把磁頭動作的順序編成一個簡單事情組成的順序,以二進制表示(程序),存儲在紙帶上。然後磁頭先在那塊區域取出指令(取指),並翻譯(譯碼),然後執行相應的動作(執行)。然後再去取下一條,直到程序結束,或者死循環。這裏有個問題,原先的紙帶可以是無限長,但現在改成可存儲的程序後,程序的大小就限制了。
③、五個基本部分: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紙帶=存儲器+輸入設備(只讀)+輸出設備(只寫)
磁頭=控制器+運算器,即CPU
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是紙帶上的特殊的單元,而不是存儲器,不是每個輸出輸出都有意義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4、總線爲了完成單元(存儲、IO等)之間的數據的傳輸,類比於馬路,各單元類比於門面。總線是傳輸電信號的,是分時的,通過控制總線來實現控制。總線對應於圖靈機結構中的磁頭存取數據的過程,他完成了磁頭的作用;總線上的數據傳輸協議和規則對應於磁頭的移動。
5、地址總線(門牌或ID)、控制總線(控制數據輸入、傳輸的時刻)、數據總線(數據移動的通道),實際上,設計者規定哪些是什麼就是什麼,甚至有些時候某兩個總線可以指的是同一條(這個不一定,因爲我當初是這麼做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