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設時代

2019-03-31 · 商學院雜誌

  

  從去年到今年,有一類八卦新聞頻繁霸佔娛樂頭條,那就是“某某的人設崩了”,從吳秀波到翟天臨,各種大瓜小瓜直叫人目不暇接。“人設”是“人物設定”的簡稱,一開始多出現在漫畫和遊戲中,它不僅是塑造角色形象的依據,也是故事展開的基礎。它可以用一兩個標籤勾勒出人物的核心特質。

  消費人造的“人設”

  在一個消費至上、娛樂至死的時代,商品早已經突破了物品的限定,“人設”也是一種可供娛樂和消費的商品。明星通過“人設”建立起自己的公衆形象,比如“玉女掌門人”“文藝大叔”“好男人”等等,這些形象本身就可以變現或置換資源。在建立和炒作人設的過程中,他們完成了從“自然人”向“符號人”的轉變,從某個角度說,也是從“人”向“非人”的轉變。人無法複製,但是當人變成符號就可以大量複製了,而且帶有“人設”的形象對消費者多了一些微妙的影響。

  當某大叔和煦的笑容被印在電飯煲廣告上,似乎電飯煲也有了暖心的特質,人變成符號而符號又賦予商品以人格特質。如果說“賣臉”是爲了迎合審美,那麼賣“人設”則是企圖與受衆建立情感聯結,比起前者,後者與消費者的聯繫更加牢靠,而且年華易老,但是個性相對穩定。

  當然和任何商品一樣,要想佔領市場就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某些人設之所以廣受歡迎和追捧,一定是因爲符合了受衆內心的期待和需要。有時明星的人設都未必是經紀公司策劃的結果,而是公衆根據明星某部爆款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得出的推論,比如某明星演活了“賢妻良母”就被認爲是“國民好兒媳”,甚至還有老阿姨讓自己的兒子也照這個樣子找老婆。作爲受衆,我們常常分不清“角色”和“演員”,或者我們乾脆拒絕這麼做,原因很簡單,我們希望自己的美夢成真。有時候我們不是愛屋及烏,只是想給自己一些希望,“我們喜愛的那種人居然真的存在。”所以,看什麼樣的人設風行一時,其實就可以窺見這一時期社會大衆的內心。

  戰爭時期,孔武有力的英雄形象自然大受追捧;而在太平盛世,男色審美的當下,膚白俊秀的少年似乎又成了熱門。明星的人設再標新立異,也不會傻到要故意引起受衆的反感,哪怕貌似叛逆不羈或仙風道骨那也可能是另外一種迎合。

  所以,看看賣家在用力吆喝什麼,我們就能知道買家想要什麼。充滿光環的人設不過是我們慾望的符號與指代。比如,憑藉博士畢業的學霸人設,翟天臨成功地在平均學歷不高的娛樂圈殺出了一條血路,“能文能武”的人設滿足了很多人對“完人”或“強人”的想象。我們期待這樣的人出現,很大一部分是因爲我們自己的夢想投射。

  如果我們渴慕神力,那麼偶像最好能呼風喚雨;如果我們認爲學歷比學識重要,學位比能力重要,那麼偶像也只需要有學歷和學位就夠了。在一個凡事需要能曬纔有價值、才真的存在的時代,表面化的東西可以迅速吸睛,帶來巨大的關注和流量。俗話說,“日久見人心”,可是我們已經沒有時間和耐心去了解顏值、華服和桂冠下面究竟是怎樣的靈魂與內心。

  互聯網不僅讓世界變得扁平,讓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也趨於扁平,我們對事物瞭解的深度也被屏幕所阻擋。當資本與社交網絡聯姻,沐猴而冠的猴子發現自己可以輕易地操縱大衆認知,因爲沒人關心袍子底下究竟是人是猴,拿出手機看看熱搜榜單或頭條新聞,你就會發現,我們正在被各種炮製的信息所消費和操弄。

  當大衆信以爲真的時候,那些猴子甚至也開始相信自己真如自己所吹噓,更加有恃無恐,再說真假又有什麼重要,反正流量會不斷帶來新流量,只要有人相信就“有韭菜可割”。只要我們喜歡神話,神話就會不斷誕生。

  當人設遭遇反轉

  不過,人設堆得越高,一旦崩塌也摔得越狠。那些熱炒“人設”的明星承擔了我們對美麗人生甚至美好人性的希望,一旦劇情反轉,我們的失望也可想而知。翟天臨引發的口誅筆伐固然有公衆對學術腐敗的憤慨,但其中也不乏我們難掩的失望,“你怎麼能公然說謊?”於是,一個說實話的學霸火了。

  北大畢業、碩士階段曾留學美國的李雪琴,帶着一口東北口音,素顏出現在我們面前。她代表了另一個極端,“請不要給我人設,我沒有任何光環,我叫李雪琴,我過得不開心,我有社交恐懼,我有抑鬱症,我過得不快樂。”

  如果說翟天臨等明星的光環人設代表了我們的“理想自我”,那麼無疑李雪琴讓我們感到“做回自己”的放鬆。不過這裏有一個悖論,我們喜歡李雪琴是因爲她與我們沒有距離,但是這也意味着她無法被仰望,因爲作爲凡人的我們都不甘平凡。其實細究起來,她的火爆也離不開另一位流量大咖吳亦凡的點名迴應,我們追捧的平凡往往也是“不凡”的平凡。當李雪琴掏心掏肺地把她自己端了出來,神祕感也消失殆盡,沒有人設的人設最終也難逃變回路人甲的命運。當然,這對於自稱有社交恐懼的李雪琴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幸事。

  苦心經營的人設,是光環也是監牢

  其實,不光明星有人設,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人設”,看看朋友圈就知道我們正在努力經營的形象。

  我們想盡辦法讓自己星光熠熠,希望能引起他人的關注,而在一個快節奏而缺乏耐心的時代,我們對別人越來越沒有好奇之心。如果你不能在前30秒抓住我的注意力,我就會對你失去興趣,所以那些能快速被拿出來,秀給人看的東西尤爲吸睛,比如顏值、學歷,或者閃亮的履歷……

  這些亮眼的標籤堪稱靈魂級的美圖軟件。可惜,不是所有的優點和美德都可以拿出來曬,而且有些最珍貴的美德恰恰藏得最深,比如寬容、信仰、感恩、耐心、堅持和認真。它們往往在時光中慢慢綻放,在經歷挑戰和考驗時更加閃光,而這些可能與我們的幸福關係更大。僅僅活在人設裏是件可悲的事情,因爲人設畢竟是一種人爲的設定,而活生生的人不可能被十分完美地嵌入任何一個模子,所以無論“暖男”“霸道總裁”“賢妻”,這種單一維度的衡量本身就是對豐富人性的否定,它們既是光環也是監牢。

  人如同萬物,最佳狀態大概就是自然舒展,所以最完美的人設大概就是不爲自己設限,而最長久的路線就是走你自己的路。

  說到底,人設是賣給別人的,而人生是活給自己的,別把人設當人生,關於這一點那些明星早就明白了。

  作者汪冰,精神衛生學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積極心理學推廣者,多年來致力於個人成長與幸福感提升的探索與實踐。譯有《幸福的方法》,著有《世界再虧欠你,也要敢於擁抱幸福》、《辣問愛情》。他也是中央電視臺《夜線》、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今夜私語時》、《青春晚自習》的特約嘉賓,以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都市之聲《Soho新勢力》主持人。

  (本文來自《商學院》2019年4月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