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中職生知識情況的英語教學策略

中職英語教師大都有這樣的體會, 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就對英語失去了興趣, 但他們進入中職後雖然想學好英語, 可是由於基礎知識差,想學又不知從何學起,感到很失落和茫然。因此,教師有必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愛和尊重、信任要鼓勵他們多開口,給予肯定和表揚。 教師要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來制定教法,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創設愉快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的情感,對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有很大作用。 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氛圍是促進師生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激起他們的自信。

  (一)趣味導課,引人入勝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風趣的開場白, 生動的故事, 再配以各類生動的視聽材料、影視歌曲、錄音剪輯等,都會不由自主地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述現在進行時態時,教師可播放視頻:一隻孤獨的小船在海上漂流,同時播放英文歌曲 Sailing。 歌詞中反覆出現的是:I'm sailing.這蒼涼、低沉的曲調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 聽完後,在黑板上板書:I'm sail-ing.這個句子 ,學生很快就進入狀態 , 在輕鬆愉快的心境下接受了現在進行時態。

  (二)教唱歌曲,興味盎然

  弗洛伊德指出:“遊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教師應針對學生天真活潑、好動好唱的特點,積極挖掘教材本身所蘊含的快樂因素,創造快樂的學習方法。 唱歌可以滿足學生好奇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保持穩定、持久,思維活躍。

  有些短語、 句型結構不容易掌握, 例如the more...the more … , 爲了培養學生用英語來思維, 教學生唱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歌詞如下: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together,together.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The happier wewill be.

  For your friends are my friends,and myfriends are your friends.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the happier wewill be.

  通過學唱這支歌, 學生輕而易舉地就掌握了這一短語。可見,愉快教學注意發揮情感作用,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給學生帶來快樂和滿足。

  二、交際手法的恰當運用

  交際法就是讓學生積極地運用語言,而非單純地學習語言。 交際法教學要讓學生最爲直觀地接受知識,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中職英語交際法可以從以下方面着手:

  (一)掛圖及實物展示

  這是最簡單、最樸素的方法,它把學生由毫無寄託的空想引到了實在的畫面及實物上。我們可以將所授的單詞、語句製作成相應的掛圖,然後讓學生看圖說話,要求將單詞或語句運用其間。 掛圖幫助了學生的理解而呈現實物,則可讓學生有更切實的感受。

  例如, 講 dinner plate, wineglass,lamp,milk jug ,sugar bowl 等 , 則呈示餐盤 、 酒杯 、燈、牛奶罐、糖鉢等實物,並指示實物讓學生讀出相應的英語單詞。 這樣,教學效果也好得多。

  (二)自編短劇

  學習要學以致用, 英語的學習更是如此。我們要讓學生學了英語後會開口說英語。 爲此,我每節課都有一個三分鐘口語練習。

  例如,上課前教師叫一組學生(2-4 人)表演他們課前已編排好的短劇, 劇情可依照已學過的課文的情景,也可自己創設情景,但是臺詞必須要運用已學過的類型。

  這種複習不是簡單的重複,而一種創造,是語言的活用, 加深了學生對新學內容的理解,最終達到學以致用。

  自編自演課本劇,讓學生在笑聲中複習,鞏固舊知識, 效果遠遠好於單純的提問複習法,一些學生畢業後,仍念念不忘他們英語課上的三分鐘表演。 這種方法能使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 也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三)巧用多媒體與網絡

  利用多媒體與網絡,構建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環境,確定學習主題所需信息資源的種類。

  例 如 , 以 On the Move 爲 例 , 課 本 中Warm-up 部分圖片侷限於帶有英文的交通標誌,教師可讓學生蒐集更多商場、車站等見到的附帶英文的圖片,然後整理這些素材,使用Flash 或 Powerpoint 製作成與教學相關的知識信息,形成知識資源庫。還可包括各種演示型或交互型教學軟件、主題知識庫等。中職學生應充分利用課外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學生可根據需要, 隨時上網查詢有關資料, 從網絡上下載最流行的英語歌曲和最新的原版電影、最優秀的閱讀材料;通過 E-mail或聊天室與外國網友進行實時跨文化交際,增強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當一個學生不是作爲旁觀者或等待者,而是作爲活動者,發現了許許多多個爲什麼, 並且通過思考、 觀察和動手,而找到問題的答案時,在他們身上就會像由火花燃成火焰一樣,產生獨立的思考。 ”

  總之,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創設多種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景, 以增強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時坦.中職英語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幾種方法[J].職業教育研究,2007(3).
  [3]陳芳.談談職校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J].桂林教育學院學報,1998(3).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