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人體解剖學實驗室文化建設研究

人體解剖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一個設備齊全、環境良好的實驗室是醫學生學好人體解剖學的基本保證。以往我院人體解剖學實驗室存在空間狹小,通風、照明設備不完善,實驗臺陳舊,設置不合理,充滿強烈刺激性氣味等問題。這使許多初次接觸人體解剖學的學生產生畏懼心理,課堂上參與實驗的熱情較低,極少單獨進入實驗室學習,這直接影響了實驗教學效果,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實驗室的利用率。爲徹底改變這一現狀,我院對人體解剖學實驗室進行了文化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院人體解剖學實驗室文化建設分爲環境文化、人文文化和管理文化建設 3 部分。

  1 環境文化建設

  1.1 改善實驗室室內環境

  1.1.1 合理設計實驗室 在新校區建設之前教研室主任和解剖學教師多次到省內醫學院校學習,在人體解剖學新實驗室建造中融入綠色環保、人性化、實用性等設計理念,使新實驗室的佈局合理,面貌煥然一新。

  1.1.2 解決實驗室通風問題 通過安裝地下封閉式抽風系統,使實驗室空氣流通,消除了刺激性氣味,確保了師生健康。

  1.1.3 科學劃分實驗室 將實驗室依據人體各系統構成來劃分,分別建立了運動系統、內臟各大系統、脈管、神經系統實驗室。依據實際功能建立了屍體解剖、應用解剖及斷層解剖實驗室,另外還建立了大體標本陳列室和斷層標本陳列室。通過對實驗室的劃分,能更好地擺放解剖學標本,將相對應的封裝實驗標本陳列在實驗室中,既可以美化實驗室,又能爲教學服務。

  1.1.4 建立多媒體網絡解剖實驗室 學院在實驗室安裝了多媒體及網絡設備。通過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將人體結構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解決學生人數過多,觀看標本困難的問題;學生可對照多媒體在標本上進行印證,提高了學習效率;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效果能將解剖結構直觀地展示出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1.5 擺放綠色植物 在實驗室擺放仙人掌等綠色植物,以美化環境,吸收甲醛,淨化空氣。

  1.1.6 佈置解剖圖譜相框 將人體解剖學中重要的圖譜做成精美的展板,並依據各實驗室的特點懸掛圖譜,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1.2 改善實驗室外圍環境

  1.2.1 放置宣傳展板 將人體解剖學的學科簡介、師資隊伍、實驗室分佈、教學與教研等內容製作成展板並放置於教室和辦公室前方,加深學生對人體解剖學教學的瞭解。

  1.2.2 美化實驗室標牌 依據實驗室特點將各實驗室的名稱制作成精美統一的標牌,張貼於實驗室門前,既簡單明瞭又清晰美觀。

  1.2.3 張貼宣傳壁畫 將恩格斯關於“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名言,解剖學之父安德烈·維薩里簡介,希波克拉底誓言,各系統經典圖譜等製作成精美壁畫,張貼在解剖學實驗室外牆上。既宣傳了人體解剖學及醫學人文知識,又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1.3 應用新型標本浸泡液

  長期以來人體解剖學標本防腐浸泡液都是甲醛,它具有強烈的揮發性和致癌性,對人體健康存在危害。人體處於高濃度的甲醛環境下,即刻引發呼吸困難、噁心和嘔吐,流眼淚等黏膜刺激症狀,令人難以承受。在解剖學標本製作中適當嘗試諸如由氫氧化鈉、偏重亞硫酸鈉、乙二胺四乙酸二鈉等組成的新型標本浸泡液,可有效降低對師生的危害,減少刺激性味道的瀰漫。
   
   2 人文文化建設

  2.1 加強對教師、實驗管理人員的人文關懷

  爲減少甲醛對教師和實驗管理人員的危害,應在採用新防腐技術的同時,儘量避免教師和實驗管理人員長期集中上實驗課、製作解剖標本。另外還採取了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體格檢查、提高勞保津貼、加強勞動保護、工間休息延長等措施。

  2.2 強化實驗管理人員隊伍建設

  實驗管理人員是實驗教學的中堅力量,爲強化隊伍建設,學院在引進高學歷、高層次人才的同時加強對實驗管理人員的培訓(包括校內培訓和外出培訓)。利用各種獎勵政策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逐步掌握解剖學相關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過硬的實踐能力及廣泛的相關學科知識的高素質實驗管理人員隊伍。

  2.3 舉辦應用解剖學講座
   
   學院利用實驗室標本、設備,安排教師不定期在實驗室舉行應用人體解剖學講座。通過這些講座,讓學生在鞏固人體解剖學基礎理論的同時初步瞭解臨牀知識,激發他們學習人體解剖學的興趣。

  2.4 開展人體解剖學知識競賽

  爲營造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學院定期舉行解剖學知識競賽。競賽分爲海選、複賽和決賽 3 個階段。海選階段,由人體解剖學教師組織出卷,班主任組織考覈,從中推薦出本班 5 位成績優秀的學生參加複賽;複賽階段,由人體解剖學教師統一組織考覈,依照各班考覈總成績評選出參加決賽的 10個班級;決賽包括“必答題”“、標本題”“、搶答題”和“附加題”四大環節,最終評出集體獎和個人獎。競賽的開展既活躍了學院的學術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拓展了學生的人體解剖學知識,提高了學生對人體解剖學知識的綜合應用水平。

  2.5 鼓勵教師製作標本

  學院爲鼓勵教師製作標本,採用了給予補助及計算課時的政策,讓教師利用寒、暑假及課外時間自行製作標本。通過教師製作標本,既解決了教師課時少、收入低這一難題,又提高了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並對教學標本進行了適當補充。

  2.6 提供實驗平臺,讓實驗管理人員、優秀學生參與屍體解剖

  學院讓實驗管理人員和優秀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參加屍體解剖,實現對屍體的“零距離”接觸,從而提高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對人體解剖學的感性認識。

  2.7 引進開放式人體解剖學多媒體教學系統

  開放式人體解剖學多媒體教學系統具有開放性、交互性,能夠讓學生課後隨時進行學習。學院引進了這一系統,並對學生24 小時開放。通過這一系統所具有的操作簡單、動態效果較強的特點,從視覺和聽覺上吸引學生注意力,彌補理論教學過於抽象的不足。因而爲學生提供了一種能夠自主學習,易於操作的人體解剖學學習條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豐富了教學內容。

  3 管理文化建設

  3.1 制定完善的實驗室規章制度

  良好的人體解剖學實驗室管理必須以完善的制度爲依託,才能做到管理規範、細緻、有序。學院依據人體解剖學實驗室的特點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除了常規性的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管理規定、實驗指導教師崗位職責、實驗室學生實驗守則外,還制定了實驗室建設規劃、實驗教師實驗指導規範、學生實驗成績考覈評定辦法及實驗教學質量監督調查等管理規範,並將這些規範始終貫徹於實驗教學中。

  3.2 加強實驗室標本、模型管理

  隨着學院辦學規模逐步擴大,在人體解剖學實驗室標本和模型的配置上投入了大量經費,極大地改變了原有的實驗條件,這對標本、模型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標本、模型是人體解剖學實驗室賴以生存的基礎,是學校的貴重財產,做好實驗室標本、模型的管理工作意義重大。學院對實驗室標本、模型進行了規範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要求實驗管理人員將所有標本、模型的名稱、所屬系統、數量、損壞程度等錄入電腦,建立標本、模型檔案;每學年開學前對所有標本進行一次檢查、整理;定期對所有標本進行清洗,按時更換保存液;對教學標本、模型的使用認真做好記錄;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及時發現損壞的標本、模型並進行維修等,確保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

  3.3 實施開放式實驗教學,做好開放實驗室管理工作

  學院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自學和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有效利用實驗室資源,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實施了開放式實驗教學,並制定了人體解剖學實驗室開放規章制度及管理辦法: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學習情況,每 1~2 周安排一輪實驗室開放,一般安排在學生晚自習時間;學生以班級或實習小組爲單位,由指導教師提前與實驗室預約,實驗室管理人員安排時間進行輔導等。在實施過程中注重對教師、實驗管理人員及學生的管理,既實現了實驗室的開放,又保證了開放式實驗教學的有序。

  3.4 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

  學院採取了切實可行的防範措施,加大了安全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度,層層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實驗室安全管理積極貫徹落實“預防爲主”的方針,加大落實實驗室防火、防爆、防毒、防盜等安全設施的投資力度;加強了實驗室安全教育,定期對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知識培訓,提高其自身素質;通過加強安全檢查,及時發現並消除安全隱患。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加強爲師生營造了一個安全、和諧的實驗室育人環境。

  我院通過對人體解剖學實驗室進行文化建設使其面貌煥然一新,爲廣大師生營造了一個環境優美、學術氛圍濃厚、開放自由的“解剖學天地”,爲提高實驗教學水平,順利完成教學、科研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慶榮,吳洪海,朱永澤.人體解剖學實驗室的環境建設和管理[J].解剖學雜誌,2006,29(3):398-399.
  [2]宋小白,韓濤,秦津,等.加強動物解剖實驗室建設,提高教學質量[J].廣西農學報,2009,24(2):60-62.
  [3]傅曉燕.人體解剖學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之淺見[J].衛生職業教育,2003,21(1):140-14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