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欺詐的應用領域

經過多年發展,反欺詐技術的應用領域現在看來,還是比較廣泛的,本文從業務和機構兩個維度進行分析。

業務維度而言,反欺詐技術細分爲信用卡申請反欺詐、信貸申請反欺詐、支付反欺詐、交易反欺詐、刷單反欺詐、商戶反欺詐、內部人員反欺詐等細分產品,各家公司產品名稱略有不同,一般會起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像各種盾、各種眼、各種防等。


反欺詐最早應用於信用卡申請業務,從國外傳來,發展了好多年,用來防範信用卡申請過程中的各種風險,比如非本人申請、惡意套現、以卡養卡等。

伴隨着普惠金融的崛起,反欺詐的各項技術也逐步推廣到信貸申請領域,也爲市場上的主流反欺詐公司提供了發展機遇。信貸申請反欺詐主要用於防範組團騙貸、中介代辦、個人信用不良、信用空白等。互聯網業務的風險尤其獨特,如黑產攻擊,伴隨信息泄露導致的拖庫撞庫等多發。

互聯網不僅改變了信貸的業務模式,也催生了支付行業的大變革,傳統銀行和新興的三方支付機構,適應支付業務的互聯網化,也開始在支付領域引入了反欺詐技術。支付領域的欺詐風險,集中體現爲盜刷、盜用、與新型電信詐騙結合、商戶欺詐風險等。

移動互聯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了電商平臺、手遊、直播平臺、小視頻平臺、打車平臺、外賣平臺等的快速發展,平臺爲了推動業務,一般會採用各種促銷手段。凡是有利益的地方,就會有爭奪。毫不意外,這些門類繁多平臺也被無孔不入的黑產盯上,運用各種技術進行薅羊毛、惡意註冊、惡意攻擊等。新型的反欺詐技術可以用到這些領域。

內部人員欺詐,主要是防範內部員工和外部欺詐分子,內外勾結,出賣公司信息,協助外部欺詐分子突破公司業務政策,導致公司利益受損。結合內部人員行爲基線,反欺詐也可以應用於這個領域,各類公司均適用。

機構維度而言,包括金融類,如大大小小的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各類消費金融公司、小額信貸機構、保險、證券等;非金融類機構如大型電商平臺、快遞公司、遊戲平臺、直播平臺、小視頻平臺、打車平臺、外賣平臺等。


銀行不同部門用到的反欺詐技術側重點不同。銀行的交易管理部門,尤其是網銀、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等電子渠道主要會用到支付反欺詐產品;信用卡管理部門,比如信用卡中心、信用卡事業部用到申請反欺詐產品;消費金融部門用到信貸申請反欺詐;內控部門用到內部人員反欺詐等。

第三方支付機構會用到支付反欺詐產品。消費金融公司,小貸機構用到信貸反欺詐產品。保險和證券公司會用到一些數據產品和設備反欺詐產品。

大型電商機構、快遞公司、遊戲平臺、直播平臺、小視頻平臺、打車平臺、外賣平臺則會重點關注惡意註冊、惡意刷單、薅羊毛等風險,相應的會用到交易反欺詐、刷單反欺詐、商戶反欺詐等產品。

總而言之,在金融領域伴隨金融產品的豐富,新技術的應用,綜合對客戶體驗及安全的考慮,反欺詐和金融業務的結合會越來越廣泛。在非金融領域,爲了更好的保障平臺利益不受黑灰產侵害,不論是平臺自研還是依託第三方機構,都會有越來越多的反欺詐技術被使用推廣。

【歡迎交流】歡迎關注公衆號:反欺詐愛好者。歡迎添加作者微信號miaomimeng666。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