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至上與團隊合作

       作者:後正武

       節選自《銷售專業主義》

       最近我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業績至上的考覈原則破壞了團隊合作。”“導入業績至上機制後,員工的競爭意識有所加強,但同事之間的信息共享、經驗交流也受到了干擾。”“銷售老手只顧自己,不願幫助同事或部下,很難培養新人。”……

       誠然,這樣的情況確實存在。但我認爲,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情況,並非“業績至上”本身的問題,而是因爲“管理者的領導力”和“管理目的、辦法”出了問題。

       因爲存在業績競爭,所以不願意與同事分享信息和經驗,這種行爲從長期來看必將越來越少,直至完全消失。爲什麼呢?因爲這種行爲,至頭來只會阻礙每個人的成長,人人都不希望如此。而如果一個團隊陷入長期的負面競爭狀態,其責任當然在於團隊的管理者。

       我們可以以同樣注意個人成績的棒球比賽爲例看待這個問題。球手的擊球率、投手的獲勝比例等個人技術指標越好,對團隊的加分就越大。如果球隊裏技術好的球手之間能夠適度競爭、相互配合,球隊整體的成績自然會更好。相反,如果因爲某個球員執着於提高個人紀錄,而完全不顧球隊的整體成績,那這支球隊就是不合格的,或者,至少可以說領隊或教練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銷售團隊的情況也是如此。如果領導者希望培養團隊,從而實現長期的業績增長,那他應該在關注近期銷售額的同時,着眼於如何爲提高將來的銷售額提前佈局規劃。

       我們在本文一開始就說過,銷售管理主要有“結果管理”(即業績考覈)和“過程管理”(實現業績過程中的指導和管理)兩種方式。爲了實現真正的業績提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僅僅盯着目前的業績,而要對業績形成的過程進行具體的引導和管理。

       例如,應該採用什麼方法維護現有客戶,並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深耕細作”?如何發掘並開拓新的客戶?經過詳細的研究討論後,敦促銷售人員採取行動,並對其行動結果進行跟蹤檢查。從最初的客戶接觸到成交的整個過程中,都有必要按這種方式進行指導和監督。

       培養人才,不要只關注結果,在其成長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導纔是最重要的。

       從中長期來範圍來看,全體團隊成員能夠熟悉和掌握銷售過程的所有知識,並形成良性競爭局面的話,顯然對公司的業績提升、人才的培養都有促進作用。對於領導來說,能夠培養和帶領這樣一支隊伍,就是最好的提升業績的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