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愛62實踐超越

“認識自我”,如果只是在理論上做過多的探究意義也是不大的,有時候還是要從實踐的角度,就會很直觀的感受到它的重要性。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清醒地認識了自己之後,我們纔有努力的目標。當然這個過程你也不能期望它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其實有時候認識自我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有很多的曲折,所以你要不斷的修正自己。但是有一點,無論是修正也罷,還是經歷曲折也罷,還是說經過很多的挫折之後,我甚至放棄了我原來的那樣一個認識的結論,我給自己做了一個重新的界定。

這一切的努力其實都離不開一點——你必須認識自己。你不要害怕反覆,你不要害怕曲折,我的一個老師,他是一位知名的作家,他就跟我講過一段歷程,那個時候他是77屆,當時中國很需要科學技術方面的人才,那時候有個流行的說法,“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所以,就在這麼一種潮流的大背景下面,儘管他更喜歡的是文科,他也受到父母、老師以及社會的影響,還是選擇了理科,但是他讀理科很辛苦,他的專業是電機學,讀電機學是累得要死的,他學習很勤奮,但還是經常考試不及格也要補考,後來他說他到了兩年級下學期的時候,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就不適合學理科,所以他就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文科的自學計劃,他於是開始了自學,反正理科的課程對付對付就行了,反正要補考的再補考,老師總是會放一馬的,總是會給他及格的,他也總能拿到畢業證的。於是,他更多的時間就是學文科。據他說,他系統的讀了一百本以上的中外名著,做了一百多萬字的讀書筆記,後來還寫了幾本很有名的書,成了一位知名作家。

這就是典型的認識自己的過程,但是他有一個很好的品性,他會追問我錯了,會認識到自己確實不是那塊料,而不是說我錯就錯了,還在錯誤的道路上狂奔,如果他不去追問背後的原因,我估計他也就沒有這樣的一個成就了。

年輕的人,他會有很多不能稱其爲理想的那個東西,有很多想入非非的東西,但是你必須保持一個秉性,這個秉性就是我要不斷的去問自己,我的理想是否切合實際,如果我對自己的認識出現了偏差,我要不要修正它,這一點非常重要。

所以,哲學家們動不動就追問“我是誰”,不是吃飽了飯沒事幹了,他就是要來追問我能夠成爲什麼樣的人,當“我”清楚地認識到了“我是誰”之後,我纔可能去成就我願意成就的存在。很多人不成功,其實就是沒有這樣的一種自覺性,他沒有這樣的一個前提。他反正是從衆的、隨大流的,那麼這樣人生的歷程,當然就會因之要顯得要更曲折一些,也更坎坎坷坷一些。

老子也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知道別人,那你是智有智慧的人,你知道自己,那纔是高明的,他比智慧更高。你認識別人的最終目的,你是得要認識你自己。中西哲學在這個問題上面,爲什麼反反覆覆地講認識自己,因爲它是一個前提,它讓擺脫自我本位心理的偏差。而這樣一種心理的偏差,很容易導致人生哲學的偏差,那就是自我中心主義,甚至是以“自我爲中心”去評判一切。而這樣的人,當然在人生當中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認識自我了之後,光有認識也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實踐來反思與檢驗自己的認識,這就需要實踐自我

實踐自我當然我們可以從很多的角度來講,那麼從人生美學的角度來講,一個獨特的有個性的自我是最重要的。其實,美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個性,與衆不同,標新立異。這一點恐怕從審美心理學上來講是很明確的。

但是,因爲再加上我們今天的教育體制,特別是中國的大學教育體制又不太主張對人的個性的張揚,我們往往就是一個模式,一個模子,就是培養螺絲釘的方式,在這種環境與社會氛圍下,甚至是有着不提倡創新思維的方式,人們籠罩其中,人的生命狀態,簡直是生命的一種降級,如果從長遠來看,也並不利國利民。

就因爲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我們更要注重一下人的獨特個性的塑造,我覺得有特別的意義,也特別的有針對性,而這樣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一些,而“成功”恰恰是於衆不同的,如果所有人都一樣,那也無所謂成功與失敗了。成功的人,都是與衆不同、有思想創造、有人生哲學的人。

著名的哲學家萊布尼茨說,“世界上找不到兩片相同的樹葉”,那麼同樣的道理,也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自我,也是因爲同樣的道理,我們必須塑造獨特的自我,我們讓自己的個性是鮮明的,那麼我們纔會有感染別人的人格魅力。

所以,我們通常會有這樣的體會,一些人我們跟他交往了很久了,我們總是還記不住他的名字,一些人我們可能交往了很短的時間,但是我們卻被他鮮明的個性所吸引,就能夠把它深深地烙入自己的腦海當中,這其實就是一種個性所導致的必然。

所以,要創造自己獨特的個性,不然,大千世界、人海茫茫、雲遮霧繞、千人一面、萬人一模、機器齒輪,那誰知你的存在?

而事實上大自然正是因爲個性的千差萬異,才千姿百態。我們人類社會中的人,也應該以自己的一種個性,來造就一種審美人生。所以,我們要有自覺意識,可以自己有意識地讓自己來朝着這個審美目標而進行努力,哪怕現在的教育體制可能是不倡導,但是你自己也可以努力改變自己,塑造自己的獨特的個性,而這種個性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創造力,與衆不同,也就是尼采所說的超越與超人精神。

我們人類史上那麼多的發明創造不都是因爲與衆不同,不滿足於現狀,所導致的嗎?

今天我們的教育體制也好,我們整個社會的這樣一種輿論環境也好,好像跟西方文化相比,還不是很重視個性的張揚,甚至家長也好、老師也好、社會也好,從小學中學大學,總是希望我們做一個很乖的學生,所有的孩子大家都坐得筆直了,否則就是犯規。

這個真的是沒有必要的,所以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下面,在一個不主張張揚人的個性和解放的這樣的一個社會環境下面,當然中國整個歷史也是這樣的,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也是這樣的,不主張張揚個性,如果你能意識到個性的張揚是重要的,那麼它對我們造就獨特的自我、審美的自我是很重要的。

你的個性必須是鮮明的,你的個性還必須是帶有美感的,而“認識自我”是前提條件,而實踐自我也會過來加深“認識自我”,它最終是爲了實踐自我,實踐自我更是爲了塑造一個有着個性魅力的自我,而這種“實踐的自我”,是審美的一種實現。

所以說,“實踐自我”從某種意義上講,比認識自我更重要。因爲認識自我,而從知行關係上來講,它往往還屬於知的範疇。就像古人講的那樣,知易行難,知道是容易的,行是困難的,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也強調實踐的唯物主義。

馬克思認爲解釋世界是容易的,解釋自我有時候也是做得到的,但是根據這樣一種解釋,用理想去改造社會,用理想去實現自我的實踐本身,顯然要更難一些,當然也更有意義一些。恩格斯後來在馬克思去世之後,他把馬克思的一句名言銘刻在了他的墓碑上,“哲學家們只滿足於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只要人有這個意識,他也可以理解這種解釋,但是隻有解釋還是遠遠不夠的,就像很多人芸芸一生,陷入在所知瞕中,就是因爲忘記了知行合一,“大道理一看都明白,但幹活時傻眼了”,所以說,人也只有在實踐當中才能去改變自己。

因爲行動之所以難,就在於人是要克服很多障礙甚至是艱難困苦的,比如說人的惰性,自我中心,合理化投射,等等這樣的一種自欺。而這種自我欺騙,就是一種不願意在實踐當中改變的一個藉口,如果我們老爲自己找藉口,那麼我們也就永遠無法成就自己。

當然了,人的追求是很高的,只有實踐了還不夠,人還需要有超越的精神力量。

很簡單,這是因爲人本身也會“審美疲勞”,我們對大自然會出現審美疲勞,我們對一幅畫會出現審美疲勞,我們對一部影片會出現審美疲勞,比如同樣的事重複幹幾遍,原來覺得再好的事也不覺得好了,同樣我們對“自我”也會出現審美疲勞。

如果那個“我”,總是單調的重複,今天是昨天的重複,甚至是前天的重複,那我們肯定對明天的我,也就失去了那樣一種興趣,更不可能產生一種激情,更不可能產生一種創造的慾望。因爲我們發現,我們的未來也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重複嘛。

比如,一個學生進入大學了,進入了社會了,不管你再高的學歷,你要意識到這只是你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而已,儘管我們現在的高等教育,尤其是一些所謂的名校,也是千軍萬馬獨木橋拼殺出來的,但總體上,還是嚴進寬出,質量低下,但正因爲考上一些名校不容易,反而助長了某些學生們的懶惰,很容易讓學生們爲自己的自我欺騙,得過且過尋找到理由,認爲自己終於可以高臥安眠,學生們就認爲自帶光環可以炫耀於世了,從此就萬事大吉了。

這是大錯特錯的,人家差生考試不行,不代表其它方面也不行,只要有努力的心,時間是公正的,這也並不存在什麼起點的問題,我們更要意識到,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人要有這個自信,不要怕累怕苦怕髒,躺在功勞本里吃老底。

得過且過的人生它也是不美的,因爲它缺乏期待,它缺乏憧憬,它缺乏一種新的東西在刺激我們。美是流動的,不能重複自己,重複自己當然是最簡單的,你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我們更不要模仿別人,更不要盲目崇拜無腦追星,因爲你有你自己的個性,你有你自己的秉性,你有自己的才華,你有自己的學識,你要永遠自信有能以自己獨特的個性,來獲得自己獨特的成功的能力。

你在個性塑造中,你勇於實踐,你不模仿別人,你敢於創造,你不斷超越,你甚至是不重複你自己,那麼,你的人生將一直處於一種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你的人生那就是一種美、智、愛的生命的激流。

如何做到不模仿自己,不重複自己?

哲學家們也給出了一些的思路,當然了,並不是說所有的哲學家給出的東西都是對的,只是說他們的這些思路可以給予我們參考與啓發。你比如說在西方哲學史上大名鼎鼎的尼采,他提出了人要超越自我——超人的概念。

他的超人哲學,更多是一種超越哲學,在英文翻譯成superman這是有問題的,因爲超人並不是好萊塢電影裏的穿內衣內褲飛來飛去的這樣一種形象。尼采提出來人是要超越的,人類社會從古到今,他認爲,到他那個時代爲止,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就只出現過兩個超人,一個是古希臘羅馬的凱撒,第二個是法蘭西帝國的製造者拿破崙。這就意味着實際上超人是很難實現的,從古到今那麼多的人生,只有兩個人才實現了超人。當然尼采又自稱他是第三位超人。

當然了,尼采的超人哲學也有着現實的意義,這是一個人理想的審美目標,就是完全徹底的要超越自己,根據自己的意志做到完美的自己。也就是人要不斷的超越自己。比如一個懶惰的人,要變得勤快起來,這也是一種超越,因爲人也是很難超越自己懶惰的秉性的。

你哪怕簡單到你原來習慣於睡懶覺的,我明天開始我不睡懶覺,那也是超越,你會覺得你的生命一下子對就多了那麼一些時間,一年下來十年下來,你的生命就不知不覺延長了。青春的生命,在被窩裏在溫室裏度過總是很可惜的,是雄鷹總要經歷風雨、翱翔碧空。

對於一個愛玩的人來說,哪怕我下決心,網絡遊戲我不玩了,那也是一個超越,這都是需要有意志力的,我們現在多少人迷戀網遊,在虛擬世界裏面流連忘返,你改變了你不同於他們,那你就是超越了。當然了,類似於“貪嗔癡”這種人的不太好的本性,也是需要超越的。

超越可以帶來滿足感,刺激感、幸福感 。對於一個人來說,如果他能超越他自己一點點東西,就會有很大的快樂感、控制感、主人感,因爲你戰勝了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