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種思維方式,與時間做朋友

公元907年,前蜀立國。

高祖王建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廣納賢士,遷居入蜀,尊重道教與佛教,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雖說賦稅繁重,但百姓的生活基本能過得去,國家也在正常地運行中。

其子後主王衍繼位後,荒淫無道,奢侈成性,大興土木,耗費大量的人才財力,民不聊生。加之太后賣官鬻爵,官場貪污腐敗現象嚴重,加速了其走向覆滅。

國家從繁榮昌盛走向沒落,百姓從安居樂業走向生靈塗炭,前蜀僅用時18年。

表面來看,是兩代君王不同的統治方法,實則折射出他們不同的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模式與固定型思維模式。

關於這兩種思維模式的定義,我們先來看一下美國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寫的,再繼續分析。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核心點是,人的能力通過學習是可以改變的。遇到問題,他們關注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所做之事失敗了,他們關注的是從中學到的經驗,繼續努力;他們欣賞天賦,卻更崇尚努力。

固定型思維模式則是,相信人的能力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永遠在證明自己能力的路上,從不關注提升能力的方法;把失敗和所有問題都歸於外因,卻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他們可能有能力,卻不屑努力。

按這樣來看,王建屬於成長型思維模式。盜賊出身,卻不斷努力學習,以建設好國家、做好皇帝爲目標;而王衍是固定型思維模式,把國力孱弱的原因,歸爲內憂外患,其實也是給自己紙醉金迷的人生找藉口。

所以,兩種思維模式,往大了說,能掌控國家的興亡;往小了說,卻能改變人的命運。

作爲盤踞美國亞馬遜心理類暢銷榜10年,又被比爾·蓋茨撰文推薦的《終身成長》一書,重點闡述的便是兩種不同思維模式,以及面對事情時,各自的反應和採取的措施。

這並非意味着,人一定要從固定型思維模式轉向成長型思維模式。而是說,你能客觀看到,兩者的優缺點。由此,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哪一部分改變,哪一部分繼續保留。從本質上來說,這是個認識自我的過程。

而且,《終身成長》還解答了我長久以來都無法想明白的兩個問題。其一,爲什麼初高中老師只喜歡聰明的學生,卻無法喜歡像我這樣笨卻努力的學生;其二,神童方仲永和高考狀元,爲什麼“泯然衆人矣”。

歸根結底,都是因爲固定型思維模式惹的禍。父母與老師喜歡誇孩子聰明,卻不誇他們努力的過程,以至於孩子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證明“聰明”上,卻忽視努力的重要性,或者說在他們眼中,聰明的人是不需要努力的。

其實,這也是我與自己和解的過程。既然找到了答案,那就不再偏執,繼續努力學習是正道。

一、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誤區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核心內容,是相信人的能力可以提高。但一千人的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儘管表達的只有一個意思,也容易出現多種不同的解釋,甚至有些解釋比較極端,歪曲了事實。

第一個誤區,優點即成長型思維模式。兩者無法劃上等號,頂多只能劃小於號。

優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便是天賦。我們都知道,天賦很重要,它在無形中拔高了人的起點,讓人脫穎而出。但當你不懂得利用自己的天賦時,很可能喪失的是極好的機會。

其實,優點是一個面,成長型思維模式是一個過程。當前者變成後者的一個重要武器,容易促使人不斷地努力,不斷地上進,自然也就容易讓人形成成長型思維模式。

第二個誤區,成長型思維模式只關乎努力。這把努力狹義化了,好像除了努力本身,其他什麼都不用考慮。

努力應該包括努力本身、努力策略、集中的精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在努力的過程,發現採取的方法沒有用時,既可以尋求他人幫助,也可以自己找尋新方法,代替舊方法,不讓努力停滯不前,而是繼續前進。

這就好比,遇到困難,首先做的是面對困難,找到方法,逃避永遠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第三個誤區,成長型思維模式與人能做任何事劃上等號。大錯特錯,根本不切實地。

當你審視自己時,便會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性,不可能樣樣事情都能做到。如果樣樣都能做到,我想人類不會在死亡面前束手無策,更不會有像《人間世》這樣的醫療紀錄片,令人傷心卻無可奈何。

綜合來看上述三點,這些誤區,要麼把成長型思維模式過於放大,要麼過於縮小,要麼過於表面。

其實,遠沒有那麼複雜,只要記住一點,成長型思維模式能幫助你保持學習的狀態,並且不害怕挫折。反而把每一次挫折當作進步的機會,從中汲取成長的養分,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擁有更好的人生。

二、越努力越幸運是僞命題

這句話的前提,很多人都忽視了,那就是找對努力的方向。倘若方向錯了,再怎麼努力也無濟於事,反之則是事半功倍。

我們該怎麼找方向呢。我建議從兩個方面出發,第一是優勢,第二是喜歡。

先來說優勢。前蜀後主身邊有個官員名叫王承休,他本是宦官,長相俊美,善演戲劇,於是演而優則仕,當上秦州節度師,手握兵權。這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纔有的升官發財走上人生巔峯。

當然,這是建立在瞭解自己的基礎上,清楚哪些方面是強項,哪些方面是弱項,適用於其中一部分人。

如果不瞭解自己的優勢,不妨從喜好出發。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喜歡的事物。即便後來,沒有獲得傳統意義上的成功,或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都會因着這份喜歡,繼續堅持下去。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敗給了別人,而是堅持。

比如有人喜歡看電影,可以走講解電影和寫書評的方向;有人喜歡看書,可以走寫書評的方向;有人喜歡畫畫,可以學手繪、素描和油畫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萬萬不能做的是,因一時的衝動,隨便選擇了一個方向,相信我,絕大部分人堅持不了多久,就會自動放棄。去年5月,和我同期報名寫作班,學習書評的小夥伴,早已寥寥無幾。

在這裏,我排除了一類人,那就是有夢想的人。他們本身就是目標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會朝着夢想努力前進的人。

曹操在年少時,就知曉自己一定要離開濁流豪族,進入名士階層。於是有計劃地結交橋玄和何顒等人,爲走進官場做準備。後來急流勇退,避免禍及家人,卻又異地起義,爲的是平定天下。

你看,他每走一步,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的。像這樣的人,一般在頂端,數量也不多。更多的是不知道努力方向的你我,很容易迷茫。不要看我現在很堅定寫作的方向,在這之前,我也不曉得方向在哪裏。是一次次失敗的嘗試後,才摸索出來的。

所以,你可以通過了解自己的優勢,以及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這兩種途徑,去研究一下,或許會有意外之喜。

如果在找方向的過程中,方向本身就錯了,那也不要緊。及時調整,重新再找,繼續努力。

這也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一個特點,勇於探索,不怕失敗。

三、不要怕漫長的學習過程

《終身成長》看到最後,你會發現,成長型思維模式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不過不用害怕,這個過程也是有規律可循。只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相應調整即可。

首先,接受自己身上有兩種思維模式。絕大部分人,都有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你可以去觀察自己,在哪些事上,只守不攻,原地不動;而在另一些事上,只攻不守,成長迅速。

至於是否要從固定型思維模式全部改成成長型思維模式,我覺得不在一時,而在於表現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方面,會不會影響你的工作和生活。

比如工作要求具備做PPT的能力,此時你卻選擇不願嘗試,那就是一定要改了。這是工作需要,除非選擇放棄這份工作,另換一份。

其次,不要預設困難。這也是我最大的問題。很多時候,接到領導給的新任務,我的第一反應是怎麼辦,又是我沒有接觸過的,會不會完不成。

這是很不好的想法。事情都沒有去做過,怎麼知道會完不成,也許能做出好成績呢。

當給自己預設太多困難,其實變相地在否定自己的能力。每次我有這樣的念頭,領導的第一句話是,你先去做做看,盡力做,至於結果再說。

其實,只要本着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原則,再兇的攔路虎都有解決的時候。

最後,用SMART原則,設立可實現的目標。《實用性閱讀指南》作者大巖俊之,他從準備創業到真正邁出創業的第一步,用了5年時間。

這5年裏,他閱讀了大量關於創業的書籍,甚至在某一年裏讀完了300本,還是站在原地。

後來他通過設立目標的方法,一步步把目標轉化爲實際的行動,並熟練應用書裏的知識,這才成爲研討會的講師。

人是一種害怕失敗,容易止步不前的生物,但當人真正開始行動時,會發現,原來不過如此,我也是能做到的。

當然,選擇的目標,一定要是切實可行、能實現的。再將目標進一步具體化,確定行動的優先順序。如果在行動前列個詳細的計劃,細到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每週要完成多少事,是最好不過了。

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往前走,這也是成長性思維模式的一個特點。

四、寫在最後

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裏提到,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天賦、資源、努力和機會。而一個人的成長,或許只要努力和機會。

當能確定方向,努力學習,堅持不懈,抓住機會,我相信時間會給與我們想要的答案。

堅持路上,或許孤獨,或許漫長,但終有所收穫,有所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