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纔算有效溝通

在讀《如何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有一句話對我的觸動很大,這句話是這樣說的:只有當雙方對一些事情達成共識,譬如彼此對一些資訊或知識都有分享,溝通才算成功。

看到這句話時,有種醍醐灌頂的感受,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親眼目睹了太多因溝通障礙而導致的各種麻煩。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溝通的真正意思,能夠在溝通的過程當中與他人達成共識,能夠完成一個有效溝通。試想,能減少多少不必要的麻煩?

舉個例子。
A說:人吶,真的應該多讀點書。
B說:讀太多書,也是會有問題的。

我們可以看到,AB雙方已經在向對方分享他的判斷,他們已經在“溝”了。如果他們不再進行下一步深入交流的話,僅僅到此爲止,那麼很有可能就會出現下面的狀況。

A(內心OS):嘿,小樣兒,質疑我呢?一看就是書讀少的人。
B(內心OS):讀讀讀,讀成個書呆子,人都傻了。

相信這一幕很多人都不陌生,很多場景下,都有過類似經歷,我們以爲和對方的溝通過程已經完成了,殊不知我們只完成了“溝”,卻沒有“通”。

所謂的溝通,是我們努力向對方分享我們的知識判斷和情緒時,我們需要確保對方已經完全理解我們的意思,並且我們彼此雙方能夠就這件事達成共識,這樣的溝通纔算是成功的,纔是一個有效溝通。


對話繼續。

A:對,我所認爲的讀書目的是爲了擴展自身的認知邊界,更好的實踐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書不是拿來讀的,是拿來用的。
B:沒錯,有的人光知道讀書,卻不知道拿來用,都把自己給讀傻了,這樣子讀書,可真是大錯特錯。

可以看到,AB雙方已經就讀書這個事情,開始達成了共識,他們都認爲讀書最重要的目的是拿來用,如果不拿來用,那你讀再多也是白讀,與其讀,不如不讀。這樣子雙方的溝通纔算是完成了。

中文的博大精深之處就在於,往往一個單詞,一個詞,一句話,可以被理解成很多種不同的意思。

因此,我們在日常交流和溝通的過程當中,如果可以用的話,請儘量用自己的話,解釋一遍對方所交付給我們的語言,確保我們所理解的意思,與對方所想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想想,我們能達成一種多麼有效的溝通方式!前期,或許看上去略繁瑣。但實際只需認真細想,就會發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我們採取這樣溝通方式的事情其實並不多。

如果我們能在一開始就採用這樣的方式,確保自己真正理解了對方的意思。那麼,在接下來的溝通,交流,甚至合作過程中,能減少多少不必要的麻煩呢?

答案不言而喻。

溝通溝通,先溝再通;保證理解,達成共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