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名字真的很重要,請一個美女一起拜見客戶的確更容易成功

敲黑板劃重點

1.因爲刻板效應的存在,會使人在認知某些事物時忽視個體差異,從而導致知覺上的錯誤,造成先入爲主,難以做出正確的評價

2.瞭解刻板印象,可以有助於我們與人相處時“以偏概全”,增強識別意識,不爲刻板印象所左右,從而修正自己的判斷。

3.善於用“眼見之實”去核對“偏聽之辭”,有意識地重視和尋求與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

01一萬個敘利亞人和一個出租司機

湯姆和亨利正在酒吧喝酒,約翰進來問酒保:“那不是湯姆和亨利嗎?”

酒保:“是啊,就是他們。”

於是約翰向湯姆和亨利走去,熱情地跟他們打招呼:“嗨!你們最近在忙些什麼?”

湯姆:“我們在計劃第三次世界欠戰。”

約翰:“真的?那會發生什麼事?”

湯姆:“我們會殺一萬個敘利亞人和一個出租車司機的。”

約翰驚呼:“爲什麼要殺一個出租車司機?”

湯姆轉身對亨利說:“看吧!我就說沒人會擔心那一萬個敘利亞人嘛!”

敘利亞作爲近年來戰爭的頻發地,與戰爭相關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約翰對此已形成刻板的認識,結果只將關注點放在了出租車司機身上。

刻板效應是指對某人或某一類人產生的一種比較固定的、類化的看法。即還沒有進行實質性的交往,就對某一類人產生了一種不易改變的、籠統而簡單的評價。

由於刻板效應,人們對某一類事物進行判斷時,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結論,這就簡化了認知過程,節省了大量時間、精力,使人們能夠迅速瞭解某人的大概情況,有利於人們應對周圍的複雜環境。

但是,也正是因爲刻板效應的存在,人們總是在有限素材的基礎上做出帶普遍性的結論,會使人在認知某些事物時忽視個體差異,從而導致知覺上的錯誤,造成先入爲主,難以做出正確的評價。

Munro(1997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把學生分爲對同性戀者有高低偏見的兩組。隨後每個學生都讀了兩篇有關同性戀研究的文章,其中一個結論和刻板印象一致,即同性戀被認爲與性行爲有關;另一組論是二者沒有關係。讓這些有高低偏見的學生在評價每項研究的質量時,高偏見組的學生更多的採用了認爲同性戀和性行爲有關的那一項研究的信息。


02一個好名字真的很重要

你可以想象一個場景:一個警察,抓到了三個嫌疑犯,三個人的名字如下。

賈玉林

王大磊

李廷秀

這三個人中有一個是在鬧市中行兇的地痞,請問你的第一反應哪個人是這個兇手呢?筆者做過多次調查,結果表明,大部人第一反應都是王大磊。這就是關於名字的刻板印象。

別人對我們的態度決定了他們具體的選擇,例如,到底是否和我們合作,到底要提拔哪個人成爲領導,誰更不可靠一些等。在社會中,這些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命運。因此,一個好的名字也會帶來好的運氣是有科學根據的。

在中國古代,有着一套完整的給孩子命名的理論方法,叫做五格起名法。這應該是人類最早研究姓名對命運影響的一套理論了,只可惜,在當時沒有科學實證的傳統,不能像現在科學那樣做對比試驗,進行科學統計,否則勢必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在英語環境下,這個名字的影響同樣成立。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統計,那就是在大紐約地區,名字叫Cathay的人做財務相關領域的人數遠遠大於平均水平。而叫David或者Chris的人往往命運多舛。

我們可能不方便改變自己的名字,但是,我們可以借鑑現在許多網絡公司的做法,那就是公司中的每個人都給自己起一個花名。我認識一家國內著名電子商務公司的一些員工,他們公司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花名。我至今記得的還是他們的花名。


03刻板印象隨處可見

刻板效應這種人性缺陷使得人們在認知他人時,在形成有關他人印象的過程中,由於各種環境因素,很容易發生這樣或那樣的認知偏差。這認知偏差會通過你的職業背景、籍貫、學校、你的衣裝打扮甚至姓名等因素被觸發。

生活中我們習慣給他人標籤,我們把長相可愛的小女孩稱爲“小蘿莉”,貼心的男孩稱爲“暖男”,成熟的男人稱作“大叔”,愛吃東西的人叫做“吃貨”。這些都是貼標籤的表現。

我們甚至不願意動腦筋,直接給他人貼標籤,這樣一來幾個標籤就成就了你對他人的評價,這也是刻板印象的表現。除此之外,在生活中我們喜歡討論各種類型的話題,不同的人討論的話題不相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男人常常談論的話題多數是科技、財經、時事、軍事、建築、汽車、體育等領域;而女人關注的話題就比較生活化,比如娛樂、生活、時尚、旅行、美食、養生等,這種說法實際上是我們對男女性別差異所形成的刻板印象。

關於職業的刻板印象,有人認爲電視工作者,好工作且輕鬆,能夠經常見到明星,可以拿到明星的簽名照,熟知娛樂八卦等……可事實並非如此簡單,我們只是通過刻板印象,把這份工作的性質和內容簡單化了。

說到商人,就和“唯利是圖”聯繫起來,說到軍人,就認爲威武、剛強、守紀律,這是在職業上的刻板印象;

認爲青年人單純幼稚、容易衝動,老年人經驗豐富、保守、穩重,這是在年齡上的刻板印象;

說到上海人,就認爲比較靈活、善於應酬,就到北方人,就認爲比較粗獷直爽,這是對不同地域的人的刻板印象;

看到胖人,就認爲性格比較樂觀開朗,看到瘦子,就認爲比較小心眼認死理,這是關於外貌的刻板印象。

雖然說全球化的浪潮席捲了各個國家,無論是走出國門旅遊還是去外國工作,都變得更加方便和容易,但是似乎這並沒有真正加深各個國家對彼此的理解。還是有不少刻板印象,那就讓我們來看看美國人對中國人有哪些刻板印象吧。

中國人擅長數學。在美國電影中如果有書呆子的角色,一般都會由華人或者是其他亞裔來扮演。在美國人心中,中國人就是隻知道死讀書的書呆子,不會在重大場合表達自己,也缺乏創新意識。但是近些年中國製造的崛起,也令不少美國人改觀,只能說任重道遠吧。

中國人都會功夫。有位美國紐約的小夥曾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自己很害怕中國人,因爲“如果他們願意,可以在三分鐘之內把美國從地圖上抹去”。他覺得中國人危險的原因是中國人都會功夫,連中小學生每天的早操都被認爲是在練習武藝。一些沉迷中國武俠小說的美國人,真的認爲中國人都會飛。

看來,增進文化交流非常必要且緊急!

瞭解刻板印象,可以有助於我們與人相處時“以偏概全”,增強識別意識,不爲刻板印象所左右,從而修正自己的判斷。

04請一個美女一起拜見客戶的確更容易成功

人們常常希望給別人留下一個恰當的印象。這種試圖控制自己在別人心目中印象的過程和現象,在心理學中叫做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也有人稱之爲印象整飾,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社交動機在實踐生活中的一種體現。

衣服顏色也會對別人心理造成影響,一項心理學統計表明,在跆拳道等比賽中,兩名隊員水平相當,裁判給紅衣服隊員的分數比穿其他顏色衆員分數高出13%。紅色被人感知爲強勢,如果你的客戶喜歡強勢的風格,紅色是好選擇;要顯示專業,選擇黑、白等冷色系顏色;要讓人覺得親近,要選擇橘黃等暖色系。

在打扮上,用戶總是認爲那些穿西裝打領帶的人是職業型的僱員,而身着Golf休閒衫的人可能是企業的老闆或者投資人。戴眼鏡的人總是給人愛讀書、喜歡各種學術理論的印象。衣裝隨便、打扮另類會讓人以爲你是在參加一個黑客大會。你的服裝反過來也可以影響你自己的言行。同樣一組人,在穿西裝打領帶的情況下,行爲更加紳士和謙讓。而一身運動裝則會讓你自己感覺更有活力。到底應該穿什麼樣的服裝,要看具體你想給用戶什麼樣的印象。如果你想給用戶一個精於技術、一絲不苟的印象,那麼職業味道十足、比較光鮮的衣服一定會爲你減分。

另外一個事實是,你的外貌,尤其是身高,也會影響別人的判斷(這也是讓作者十分無奈的一個事實)。實際情況表明,一個漂亮的外表、高大的身材,的確會讓你給別人更可信、更成功的印象。雖然有好多人列舉了拿破崙、丘吉爾、蒙哥馬利等衆多偉大人士身材都十分矮小的例子。但是這看上去更像一種對於身高不足的人的一種安慰。實際的心理學統計數據表明,身材高大的人的確更容易比他們的同輩獲得更大的成功。而上面列舉的那些矮個偉人可以看出來有個共同點,他們比普通人更加強勢,甚至會走向性格的一個極端。在實際生活中也就意味着他們需要克服更多的阻力才能成功。當然,你可能無法改變自己的身高,但是你可以適當地打扮,讓自己看起來更好看、更加挺拔有精神一些。

你無法改變自己的生理特徵,但是,你至少可以改變和你一起去見客戶的人選。

心理學表明,人們會本能地認爲和一個美女在一起的男人更成功些。這是人類從遠古進化而來的一種本能。那些可以得到漂亮異性青睞的雄性往往更加強壯,更加迅捷。這種現象在人類自己定義的社會規則更多地主導了人類社會的行爲之後被掩蓋了。不過這種遠古的法則卻仍然影響着人類個體對別人的認知。因此,如果有可能的話,儘量挑選一個美女一起去見客戶吧,這樣你的話會有更多人相信。


05給合適之人以合適之位不容易

如果受到了刻板效應的影響,管理者將很難對某些員工做出公允的評價,進而在進行職務設計的時候,將不適宜的人才安排在了不恰當的職位上,某些適宜的人才卻得不到施展的機會。

Kevin平時不善言談,他很想調換職位從事銷售類的工作,但在他的領導的思維邏輯中,銷售工作需要較高的口才素養;這位領導認爲不善言談的人難以勝任銷售工作,於是便否決了Kevin的請示。

後來,Kevin離開了公司,選擇了到其他的公司從事銷售工作,結果他做得如魚得水。原來,Kevin有着很強的洞察力,懂得細節溝通的技巧,常常可以通過不多的交談促成交易。

刻板效應對社會人羣進行簡單化分類,將認知建立在泛化概括的基礎上,摒除了例外性,導致認知常常與事實不符,甚至有時完全錯誤。正確識人與用人是合格管理者所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管理者應克服刻板效應的影響,積極修正自己的認知。

(1)善於用“眼見之實”去核對“偏聽之辭”,有意識地重視和尋求與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在進行用人選擇時,首先刻意剔除掉已有的刻板認識,通過所看到的言行、事實重構自己的判斷標準。

(2)常常與員工進行廣泛接觸,並重點加強與羣體中有典型化、代表性的成員的溝通,不斷地檢索驗證原來刻板印象中與現實相悖的信息,克服刻板印象的負面影響,從而獲得準確的認識。


薦課!來點乾貨

這不是一套聽過貌似懂了、然後一笑而過的譁衆取寵之作,我們本着樸實、真實、務實的方式,力求深度提升項目管理的硬功夫、軟實力,一起拓寬職業生涯、走出困惑。

咱們彼此搭個肩膀,共同探索和解決工作生活中更多的未知項。

【配套書籍】《項目管理實踐三法》,郭致星著,中國電力出版社,2018.12

本文作者|郭致星

本期編輯|小圱

參考文獻 |“項目管理實踐三法”之《管法:從硬功夫到軟實力》

特別敬告 |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