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期》萬事皆週期

最近看了一本投資大佬霍華德 馬克思寫的書《週期》,又發現了一本值得寫讀後感的書籍,也是一本只恨自己沒有早點看過的書。同時閱讀方式也採取了思維導圖拆解閱讀的方式,這裏把自己總結的思維導圖貼出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本篇文章也按照思維導圖的拆解方式進行介紹,摘錄一些經典的語句和自己的看法。

  • 基本概念:介紹了週期的意義,週期的特徵和週期的規律,其實和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謀而合,有更成體系的描述。
  • 週期的分類:介紹了三大類,九小類逐步遞進的介紹週期的現象,解釋了很多自己之前不明白或理解不深刻的道理,發人深省。
  • 如何應對週期:本書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明白了週期是如何發生,以及週期的現象後,如何在投資中運用學到的知識,應對週期,賺錢。
  • 週期的未來:週期的現在是這樣,未來還會是這樣麼?

其實不光是投資理財,裏面也蘊含了很多的人生智慧,身不在其中,有時候還真的很難體會,就好像你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不撞一次,你體會不會深。也正因爲對道理的認識缺乏深刻性,才導致了我們做很多事情往往不能知行合一。在正式看這本書前,豆瓣書評的很多人說,這本書在反覆說車軲轆話,三兩句就能說明白的事,用一本書去講。就我理解而言,這麼說有失偏頗,有些時候不光是簡單的你知道道理是什麼樣的,你需要做的是理解道理背後的深意,並且能身體力行。閒言少敘,書歸正傳,本篇文章依然主要從經濟的角度去理解週期。

週期的基本概念

週期是什麼?循環往復,和歷史概念裏的週期類似,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是相似,很多時候事情換個殼重新發生,大家就看不出來了,所以如果能看懂週期的內在規律,也許能看清事情發生的實質。我們應該把未來看作一系列由概率構成的區間,這些概率最好能基於各個事件所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分析判斷,從而把未來看作一個概率分佈。概率分佈反映了一個人對未來趨勢的看法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對於經濟而言,雖然不一定看得準,但是可以讓概覽對自己有利。我們在週期上所處的位置發生變化,我們的贏面就會變化。如果不能相應地改變我們的投資佔位,我們面對週期就會消極被動。換句話說,我們忽視了主動調整以改變勝率的機會。但是我們如果既懂週期又會利用,就可以順應週期的趨勢把投資做得更好:當贏面對我們更有利時,我們可以增加賭注,投入更多資金買入資產,提高組合的進攻性;相反,當贏面對我們不利的時候,我們可以退出市場,把錢從賭桌上拿回來,增強組合的防守性

週期的特徵

週期有三大特徵,總體而言就是下面這張走勢圖,和事物的發展規律相似,螺旋向上。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復甦階段(a):從一個受到過度壓制形成的底部極端點,或者“谷底”,開始復甦,移向中心點,或者向均值迴歸
  • 上漲階段(b):繼續擺動,經過中心點,衝向頂部的極端點,或者“頂峯”。
  • 築頂階段(c):形成一個頂峯。
  • 反轉階段(d):從頂峯開始反轉,向下修正,移向中心點,或者向均值迴歸。
  • 下跌階段(e):繼續向下運動,經過中心點,而且繼續移向一個新的谷底。
  • 築底階段(f):形成一個底部。
  • 再次復甦階段(g):又一次開始復甦,從谷底開始反轉,向中心點回歸,即均值迴歸。
  • 再次上漲階段(h):接下來,又一次持續震盪上行,經過中心點,而且移向另外一個新的頂峯。

其實從走勢圖中我們可以總結出週期的三大特徵

  • 週期走勢圖是圍繞基本面上下波動,均值迴歸,股市小幅上漲之後,必有回撤,股市中幅上漲之後,必有回調。牛市之後,必有熊市。大泡沫之後,必有大崩盤
  • 多個週期是相互疊加影響而不是獨立影響,其相互影響具有因果性,看了後文就知道,其實可以重點關注股市週期即可,集衆週期於一身。
  • 週期是必然的,但是投資人往往忽略週期的必然性、比較健忘,過於樂觀又過於悲觀,週期可以自我修復,沿着走勢圖繼續行進

第一,大漲之後的週期性調整不會是溫和的、逐漸的、沒有痛苦的;第二,沒有大漲就不可能有大跌。週期往往是漲得慢,跌得快。一波大牛市要持續好多年,纔會上漲到最大限度,但是大牛市之後的大熊市卻像飛速的載貨列車一樣,很快就會跌到谷底這不正印證了美股長紅的十年,在今年3月份突然經歷了四次熔斷的事情麼?

週期的規律

瞭解了週期的特徵後,再來看看週期的三大規律,這三大規律其實也符合週期的三大特徵,可以簡單定義如下:

  • 不走直線,必走曲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件的發展都不會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條起伏的曲線。市場週期,大漲之後必有大跌,大跌之後必有大漲。股市如海,永遠是潮起又潮落。但是投資人通常只看到股市波動,卻沒有想到其中其實存在因果關係,上漲過程積蓄着下跌的能量,並最終導致下跌,下跌過程中積蓄着上漲的能量,最終導致上漲
  • 不會相同,但會相似:歷史不會重演過去的細節,歷史卻會重複相似的過程。霍華德·馬克斯解讀投資週期,漲跌的方向會重複歷史相似的模式,但漲跌的幅度不會重複歷史相似的幅度。股市總是潮起又潮落,非常相似,但潮起多高,潮落多深,次次不同。這是因爲隨機性的作用。所以週期的大趨勢,即大方向可以預測,但具體走勢,即漲跌幅度無法預測。
  • 少走中間,多走極端:市場週期圍繞基本趨勢線或者平均線上下波動,市場走到一個極端之後,總會向中心點回歸或者說均值迴歸。但是市場迴歸到中心點之後,卻並不會停留,而是繼續衝向另一個相反的極端。所以市場不是走到極端就是走向極端。股市只會一直潮起潮落,不是向上漲到極端,就是向下跌到極端。

身處週期之中,其實我們很難有準確的體會,除非經歷了切膚之痛,記得我自己在另一篇覆盤的文章裏寫過自己的愚鈍,【程序員如何買基金 番外】覆盤與策略,在投資初期我還是很謹慎的,但是後來隨着收益越來越高,也開始變得瘋狂,後來在暴跌的時候扛不住心理壓力又做出了割肉的行爲,這些實際行動統統打了自己之前越跌越買的臉,結果成了追漲殺跌,而後現在又漲回來了,浮虧變成了實虧。所以說有時候道理很簡單,但人是情感的動物,受情緒波動的影響,很難控制自己。如果能深刻認識到週期的規律,也許就會少犯些錯。

週期的分類

週期分爲三大類,九小類,就我的理解而言,這幾個週期的波動性是逐級遞增的:基本面週期波動較小,反映了正常的經濟變化,而投資人的心理週期放大了這種經濟變化,加入了很多情緒因素在裏面,市場週期則又相當於加入了掌握大量資本的金融機構的市場情緒變化,將各類影響融合起來,最終反映到股票市場上,也就是我們看到的最終的週期變化接下來按照波動性從小到大的方向來介紹下這幾種週期。

基本面週期

基本面週期分爲經濟週期、政府調節逆週期、企業盈利週期,其實可以重點關注經濟週期和企業盈利週期,政府調節逆週期可以看做是一種政策引導手段,輔助我們來定位當前處於何種週期階段。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經濟週期

經濟週期分爲短期經濟週期、長期經濟週期,而瞭解經濟週期的原則更加重要:

長期經濟週期

勞動小時數和每小時勞動產出共同決定了國內生產總值的長期趨勢,而影響這些的因素有哪些呢?

  • 人口遷移。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就是一個案例。中國的大量農民進城務工,一方面增加了勞動力供應,助推中國崛起,使中國發展成爲低成本製造大國,另一方面促進了中國消費階層人數的擴大。助推
  • 野心。獲利的動機和對生活更美好的願望,能夠推動勞動者(自然也是推動整個社會)更加努力地工作,生產更多商品和提供更多勞務。獲利的動機和對生活更美好的願望,能夠推動勞動者(自然也是推動整個社會)更加努力地工作,生產更多商品和提供更多勞務。助推
  • 教育。美國公立教育質量下滑,可能對美國勞動者的素質造成負面影響,從而減少他們未來的經濟貢獻,相應地,也會削弱他們創造更多收入的能力,因而美國未來可能無法支撐更多的消費.助推
  • 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導致一批新企業誕生,但是也導致一批老企業滅亡。科技創新創造了一些新工作,也消滅了一些老工作。中性
  • 自動化。用機器代替人類勞動的能力,一方面,我們可以把自動化看作強化經濟週期的添加劑,因爲自動化提高了生產率,但是另一方面,自動化減少了用於生產的勞動小時總數,自動化有能力消滅工作,所以自動化也許會有減少就業的影響,相應地也會減少人們的收入,下一步就會降低人們的消費水平,中性
  • 決定工作小時總數的因素。包括就業率助推、失業率阻礙、就業者人均工作小時數助推
  • 全球化,全球經濟而言是零和遊戲,對中國正和,對美國就是負和。

所以其實從以上這些因素也可以看出,國家的政策會在哪些方向上加大力氣。

短經濟週期

儘管長期趨勢決定了潛在的經濟增長率,但每年GDP實際增長率並不會完全聽從長期趨勢的指令,相對而言它會出現變化,偏離長期趨勢線,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人的參與。但如果想賺錢,就不要想着從短經濟週期上去賺,從長期經濟上去看,會更容易賺錢,但要拿住其實很難。這就是爲什麼基金收益三年動輒100%,但人們還是虧錢…

經濟週期基本原則

瞭解了長短期經濟週期的各自基本概念,再回過頭來看看經濟週期的基本原則:

  • 經濟產出是工作小時總數和每小時產出的乘積,因此,一個經濟體的長期增長主要取決於一些基本面因素,比如出生率和生產率增長率(不過也受到其他社會和環境變化的影響)。這些基本面因素在一個年度之間通常變化極小,在十年之間纔會逐漸變化,因此經濟增長率的平均水平會在幾十年的時間裏都相當穩定。我們只有用最長的時間框架才能看清楚,一個經濟體的長期增長率是顯著加快還是顯著放緩。但是經濟長期確實會如此變化。
  • 雖然經濟潛在的長期增長率會幾十年都保持相對穩定,但是很多因素很容易發生變化,由此導致經濟年度增長率發生變化,甚至經濟年度增長率即使平均而言沿着長期趨勢線移動,也會出現年度變化。這些影響因素分爲(1)內部性因素。年度經濟表現可能受到經濟體內部經濟單位所做決策發生變動的影響。比如,消費者消費更多還是儲蓄更多,企業生產擴張還是收縮,增加存貨(這要求增加產量)還是出售更多存貨(相對於增產增銷而言,這會削減產量)。這些決策經常受到消費者或企業管理者心態的影響。(2)外部性因素。年度經濟表現也會受到經濟體外部事件的影響。第一,人爲事件,嚴格來說這些不是經濟事件,比如,爆發戰爭,或者政府做出決策改變稅率、調整關稅,或者商品價格聯盟調整價格。第二,沒有人類參與的自然事件,比如干旱、颶風、地震。
  • 長期經濟增長從長期來看是穩定的,但是它也隨着長週期的波動而出現變化。
  • 短期經濟增長平均而言遵循長期趨勢,但是每年會圍繞長期趨勢線出現短期上下波動。
  • 平均而言,投資人的預測在大多數時候都接近於真實水平。極少有人能夠持續做到預測正確;只有少數人的預測能夠比其他人做得好得多;只有少數人能夠正確地預測經濟增長大幅偏離長期趨勢

其實經濟週期的基本原則告訴我們還是以長期趨勢爲主,不用太關心短期的波動變化,而是在那些難得一遇的機遇出現時出手,然後坐看雲起時

政府調節逆週期

相應於經濟的變化,政府需要拿出自己的工具箱進行調節,這裏講兩個角色,央行和政府的財政部門,一個是賺錢的,一個是花錢的。

通脹的分類

相比於通縮,其實我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遇到的都是通脹,通貨膨脹是經濟週期中一波強勁上行所產生的結果。

  • 商品需求增長相對而言過度超過供給,此時可能引發“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
  • 生產投入要素的價格上漲,比如勞動力工資和原材料,此時可能引發“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 進口國的貨幣相對於出口國的貨幣發生貶值時,對於進口國來說,其進口貨物的成本會由於貨幣匯率上漲而上漲,由此可能導致“進口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上述三個原因,其中任何一個都會導致獲得商品的成本上漲,即物價逐步上升。物價上升,就是通貨膨脹

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的職責主要就是應對通脹和支持就業,但是這是完全相反的 兩個操作。爲通貨膨脹往往來源於經濟的強勁增長,而支持就業往往是經濟低迷需要刺激。

  • 中央銀行努力控制通貨膨脹,實質上等同於努力抽走經濟增長發動機裏的部分燃料,而促進經濟增長的動力燃料之一就是資金。中央銀行的這些措施包括減少貨幣供給、提高利率、賣出證券。私人部門從中央銀行購買了證券之後,這些貨幣回籠到中央銀行手裏,退出了流通。流通的貨幣量少了,往往會減少商品的需求,這樣就能抑制通貨膨脹。總而言之就是降低資金的流動性
  • 中央銀行還負責支持就業。當然,經濟走強,就業率就會向好。因此,中央銀行要鼓勵經濟增長和就業,就要採取刺激性措施,比如增加貨幣供給,降低利率,通過買入證券來給經濟注入流動性。美聯儲最近的“量化寬鬆”計劃,就是這樣做的。

所以大國理政,還是需要小心謹慎,否則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政府

除了央行,政府也參與調節,舉個例子,我們國家正在做的事情:增加政府赤字,減免稅收,穩就業、給企業擔保,發行特別國債(其中央行承擔一部分,央行完成了自己把錢投放到市場的工作,通過政府的手),定向的去釋放資金的流動性。當然相比於08年的大水漫灌,我們現在的財政政策可謂謹慎多了,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嘛。

企業盈利週期

企業盈利波動也遵循一個週期,而且企業盈利週期會受到整個經濟週期的影響,但是企業盈利週期的上行幅度和下行幅度,要大大超過整個國家經濟週期的震盪幅度。所以企業盈利的波動要比整個國家GDP波動得更大。但是不同的企業波動情況不同。

企業類型敏感度

上游的原材料類型具有高敏感度:行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銷售會直接對經濟週期做出反應。企業在集中擴大生產的時候,也就是在GDP擴張的時候,需要更多的化工原料、金屬、塑料、能源、線材、半導體,才能支持擴大生產,反之亦然

下游的消費類型具有較低敏感度,但是也有區分:低成本消費品低敏感度(報紙、零食)、日常剛需消費品低敏感度(吃飯、送禮)、高成本消費品高敏感度(奢侈品、度假旅遊)、耐用型消費品高敏感度(耐用型一般高成本,公司廠房設備等),結合實際而言,受疫情影響較小的還是低端或剛需消費領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投資壁壘,防守型基金或股票。

企業週期波動分析

主要分析下企業經營和融資各自的槓桿,不管是哪種,固定成本越高,那麼槓桿越高。

企業成本分析

大多數企業的成本都可以分爲三類: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可變成本。我們以一家出租車公司爲例來進行說明:

  • 固定成本。這家出租車公司的總部設在一幢商務辦公大樓裏。如果公司客流量增加不大,公司總部就不需要爲此增加更多的辦公面積。但是即使客流量下滑了一些,公司總部的辦公面積也不能馬上減少。所以出租車公司總部辦公室的成本屬於固定成本。
  • 半固定成本。出租車公司有一個出租車車隊。現在,客流量有所增加,現有的車隊規模也可以應付,但是如果客流量再大幅增加,並且超出車隊現有規模的最大運輸能力,那麼出租車公司就必須添置更多的車輛。所以,車輛成本對於出租車公司來說屬於半固定成本。
  • 可變成本。出租車行駛需要加油。如果出租車業務量增加導致行駛里程增加X%,那麼基本上耗油量也會增加X%。所以對於出租車公司來說,汽油成本屬於可變成本

總成本的增幅往往低於收入的增幅。這就會導致公司的邊際利潤率上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毛利率上升。這意味着公司營業利潤增長幅度要大幅超過其銷售收入增長幅度。這就是經營槓桿:一個百分點的經營收入增長,能夠撬動營業利潤增長更多百分點。一般來說,企業的總成本中,固定成本比例越大,可變成本比例就越小,這就會導致企業經營槓桿水平越高,快速推店面瑞幸咖啡的經營槓桿不可謂不高

企業融資分析

大多數公司所籌集的資本都是既有股權融資,又有債務融資的。相對於股權投資人,即股東來說,持有企業債權的債權人相對而言擁有優先地位,股權投資人首先承擔虧損。也就是說,如果公司盈利下降,那麼下降的部分完全由股東來承擔;公司發生虧損,也首先要由股東承擔虧損,公司用股東投入的資本來彌補虧損,直到屬於股東的權益資本被全部用完,如果這還不夠彌補虧損,那麼剩餘的虧損纔會由債權人來承擔。

我們假設這家企業30 000美元的資本結構是這樣的:15 000美元權益資本,15 000美元債務資本(公司每年需要支付1 500美元的利息)。這意味着,如果營業利潤從3 000美元下降到2 000美元,那麼淨利潤就會由原來的1 500美元(息稅前利潤3 000美元–利息1 500美元),下降到只有500美元(息稅前利潤2 000美元–1 500美元),營業利潤減少了1 000美元。也就是說,營業利潤從3 000美元下降到2 000美元,下降幅度爲1/3,會導致這個企業的淨利潤從1 500美元下滑到500美元,降幅爲2/3,你會看到淨利潤的下滑幅度把營業利潤的下滑幅度放大了1倍。這種淨利潤下滑幅度放大營業利潤下滑幅度的效應,就是財務槓桿發生作用的結果

其它影響因素

管理層對存貨、生產規模和資本投資的決策;技術進步(包括企業部門、同行業競爭對手,甚至其他競爭行業中的企業的技術進步);法律法規和稅收政策的變化;行業以外,甚至企業界以外的外部因素的變化,比如天氣、戰爭、時尚潮流。

投資人心理週期

投資人心理週期是本書我最喜歡的一個部分,這部分是乾貨最多的部分,讓我能更有效的反思在2020年上半年的整個投資過程和行爲。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心理與情緒週期

企業週期、金融週期、市場週期,在上行階段大多都會走過頭,不可避免地在下行階段也往往會走過頭。這種週期容易走過頭的現象,都是投資人心理和情緒鐘擺擺動過度造成的結果,很少有人總能夠做到心情平和,不被情緒所困:大多數投資人的心理和情緒,是在錯誤的時候擺動到錯誤的位置。利好事件出現導致市場過度興奮,因而他們紛紛買入,推高價格直至過高水平,這時大多數投資人卻變得更加貪婪,還想進一步追高買入。相反,不利事件出現導致市場過度沮喪,因而他們紛紛賣出,壓低價格直至過低水平,這時大多數投資人卻會變得更加恐懼,還想進一步殺跌賣出。

  • 從貪婪到恐懼
  • 從樂觀到悲觀
  • 從風險忍受到風險規避
  • 從信任到懷疑
  • 從相信未來的價值,到堅持現在要有實實在在的價值
  • 從急於購買到恐慌賣出

投資人會在信任和懷疑之間擺動,一個極端是過度信任,執迷於未來盈利的可能性,另一個極端是過度懷疑,堅持一定要得到實實在在的有形價值——不是遠在天邊而是近在眼前的,不是未來得到而是現在得到的。有時候,通常是世界局勢良好而且資產的市場價格正在上漲的時候,就算關於公司未來發展的那些利好故事被吹得再離譜,投資人都願意全盤接受,儘管這些資產的價格已經上漲了很多,風險也提高了不少,但是投資人仍舊相信價格還會漲,寧願承擔高風險。於是他們高位追漲買入。但是當情形改變,變得糟糕的時候,他們會變得過度保守,更容易排斥看好未來的預測,即使這樣的預測相當合理,他們也根本不會相信,完全拒絕買入。此舉很大程度上只是因爲市場價格已經下跌了。實際上,資產的價格更便宜了,未來賺錢的可能性反而增加了

偏聽偏信的人

人總會一直堅持自己明顯錯誤的決策,而不是承認錯誤,改變主意;人總會在吃大虧之後急於想要撈回損失,卻虧得更多;人在預測錯誤之後只會給自己找理由,卻死也不會承認自己的預測錯了;如果得到的事實信息不符合自己的想法,人經常不是改變想法,而是改變信息、抵制信息、歪曲信息,甚至主動拒絕信息,聯想到了達利歐的頭腦極度開放,其實這段話給我震撼很大,其實人們往往是趨利避害的,人人都喜歡別人承認自己是對的,而這樣的結果是自己的增長限度會越來越低,其實只有謙虛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改進,纔是理智的做法,才能走的更長遠。

卓越投資人的特點

卓越投資人的特徵是成熟、理性、善於分析、客觀、不受情緒左右,因此他們能夠徹底地深入分析投資基本面和投資環境,並在此基礎上計算出每個潛在投資資產的內在價值

風險態度週期

風險的第一重含義,大家都比較好理解,所謂的高風險高收益,其實風險的第二重含義更加的重要: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條斜率【每單位風險收益值】會隨着時間發生變化,大家都逃離時,斜率增加,大家都入場時,斜率降低

信用風險與信用價差

現在讓我們把信用風險考慮進來:“如果10年期國債付的利率是6%,我就不會買10年期的A級公司債券,除非買A級公司債券能保證得到7%的利率。”這裏引入了信用價差的概念。信用價差就是企業債券收益率與剩餘期限相同的國債收益率的差別。我們假設投資人想要拿到100個基點的利差,才願意從國債轉向公司債。如果所有投資人都是這麼想的,那麼這100個基點就成了企業債券的信用價差

橫軸上每單位的距離變化,在豎軸上產生的距離變化。資本市場線的斜率反映的是,橫軸上承受的風險每多增加一個單位,爲此能夠在豎軸上增加的收益數量。資本市場線的斜率就是現在市場風險規避程度的直接反映,斜率越大表明風險規避程度越高,斜率越小,風險規避程度越低

正確的風險應對姿勢

逆向主義,就是和別人做的事相反,或者說“逆風行駛”“逆水行舟”,是投資成功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剛剛提到了資本市場線的斜率,瞭解了斜率的變化,所以正確的姿勢就是斜率越高時越要入場,也就是別人都在逃離時入場!

錯誤的風險應對姿勢

一種是過度風險容忍,通常發生在吹大泡沫的過程中,資本市場斜率變的平坦,每單位風險收益降低

  • 利好事件導致樂觀主義程度提高;
  • 樂觀程度提高,導致人們提高風險容忍度;
  • 風險容忍度提高,導致投資人降低風險溢價要求;
  • 要求的風險溢價降低,相當於對風險資產要求的收益率降低;
  • 對風險資產的收益率要求降低,導致其價格上漲;
  • 資產價格更高,導致資產風險水平更高(但是這也吸引了那些追漲殺跌的“動能交易者”追漲買入更多股票)。

一種是過度風險規避,通常發生在泡沫爆炸的過程中,資本市場斜率變的陡峭,每單位風險收益增加。當市場跌得很厲害,這些投資人虧得很厲害,心痛得很厲害,他們的想法完全變了。以前在牛市裏順風順水時,他們的想法是投資無風險,輕鬆賺大錢。現在熊市來了,這些投資人的想法變成投資有風險,容易虧大錢,自己既然不懂投資,就不應該瞎折騰。這樣的結果是,投資人的風險態度發生了一個180度大轉變,從風險規避不足,變成風險規避過度。

  • 最近虧得很慘的痛苦經歷,讓投資人對未來的一切都持負面態度,他們變得倍加謹慎小心。
  • 因爲投資人現在把投資和虧損聯繫在一起,而不是把投資和盈利聯繫在一起,這讓他們的投資過程更加強調規避更大損失,而不關注抓住投資機會。
  • 投資人想要確保自己的假設足夠保守,能夠排除任何會帶來失望的可能,他們現在開始運用極端的懷疑主義。他們發現,要識別,甚至想象有足夠安全邊際的投資,是根本不可能的。
  • 因爲他們覺得到處都有風險,所以即使對於現在已經是高得離譜的風險溢價,他們也還是覺得它不夠高。
  • 他們變得毫無安全感。過去的過度風險容忍,讓他們成了在牛市高點以過高價格買入資產的冤大頭。現在他們高喊着要風險規避,這讓他們在市場底部割肉賣出。即使不賣,他們也絕對不會買入。這就是問題的關鍵。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人對風險的感覺過於誇大了,資本市場線的斜率變得過度了

當然,過度風險容忍的時候損失了投資人的本金,過度風險規避的時候也會損失潛在收益。其實都是虧損,不過人們寧願選擇過度風險規避,因爲沒得到一塊錢比丟了一塊錢更讓人痛苦。聯想自己的投資行爲,不正是這樣麼,被大V帶着走,嗨。

市場週期

市場週期分爲信貸週期、不良債權週期、房地產週期以及股市週期。由於不良債權週期和房地產週期參與度低,主要介紹信貸週期和股市週期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信貸週期

“資本”是指企業籌集用來發展業務的所有資金。股東投入的資金被稱爲權益資本,俗稱股本;向銀行貸款或者發行債券借入的資金被稱爲債務資本,“信貸”指的就是這部分債務資本,也就是我們在企業週期中提到的財務槓桿。

信貸週期的重要性

信貸週期相當於企業發展的槓桿,對於投資者來說,也非常重要,影響着個人的投資收益

  • 1 資本或者信貸,是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能否及時獲得足夠多的追加資本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和經濟)的成長能力。如果資本市場關閉了,企業就很難籌集到資本來支持業務增長
  • 2,企業和個人必須獲得資本,才能在現有債務到期時進行再融資,企業和個人必須獲得資本,才能在現有債務到期時進行再融資。企業通常不會全部還清債務,大多數經濟單位,比如政府和消費者,也不會全部還清債務。很多情況下,人們只需要把到期債務滾動融資就行了,其實就是借新債還舊債。但是如果企業到那個時候不能發行新債券,賬上現有的舊債券又到期了,那麼企業就要違約了,就會因此被迫進入破產程序。現在的信貸容易得到還是很難得到,決定企業在某時點能不能滾動再融資最重要的因素。很多企業的資產,本質上是長期資產(比如,建築、機器設備、交通運輸工具、信譽),但是企業通常通過發行短期債券來籌資購買這些長期資產雙重槓桿。企業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短期債務的借款成本最低。所以這種“借短投長”的安排,在大多數時候都運作得很好,這時信貸市場是開放的,而且完整地發揮作用。這意味着企業在債務到期時很容易滾動再融資。但是在不容易流動的長期資產與短期債務之間進行錯配,有很大隱患,一旦信貸週期掉頭向下,導致到期債務不能再融資,這種錯配就很容易引發危機。這種典型的錯配,要是正好遇上金融市場收縮,通常就會引發慘烈的金融市場大崩盤。
  • 3,很多經濟單位都依賴信貸市場才能順利運行,而金融機構代表了其中一個特殊的、誇張的案例其實,金融機構做的業務就是交易資金,比如存款是以低利率買入資金,貸款是以高利率賣出資金,需要渠道進行融資,以保持資金交易業務順暢進行。由於買進的資金期限和賣出的資金期限經常不匹配,經常會借短貸長,所以金融機構成爲長短期錯配規模最大的集中地,很可能會完全崩潰。你想想看,比如,銀行吸收存款,存款客戶隨時有權取走存款,然後銀行用這些存款資金去做房產抵押貸款,再過30年才能收回來這些貸出去的資金。如果有一天所有存款客戶都慌了,都跑到銀行要求取出存款資金(“銀行擠兌”),那麼銀行會成什麼樣子?銀行如果沒有渠道進入信貸市場緊急融資(也沒有政府救援),就肯定沒有足夠多的資金一下子兌付所有存款,因此也只能違約了,也就一下子倒閉了雷曼兄弟2008年的倒閉
  • 4,信貸市場發出的信號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影響,信貸市場關閉會導致恐懼擴散,其影響遠遠超過企業現實情況的負面程度。困難情況會導致資本市場關閉,而資本市場關閉會對企業造成負面衝擊(同樣也會影響市場參與者對企業的看法)。這種“惡性循環”是大多數金融危機的一個組成部分。

信貸週期運行過程

信貸週期的運行有幾種模式,信貸擴張期,信貸收縮期,我們要在信貸收縮期的拐點入場

個人覺得在經濟基本面之上,企業盈利在波動,企業盈利之上,企業的槓桿也就是信貸也在波動,而投資人的心理和情緒以及信貸機構控制人的心理和情緒,融合在一起充當了又一個槓桿,導致大幅的上下波動,信貸擴張期的現象:

  • 經濟進入一段繁榮時期;
  • 資本提供者生意興隆,增加了他們的資本基礎;
  • 因爲壞消息稀少,貸款和投資的風險看起來已經縮小了;
  • 風險規避消失了;
  • 金融機構開始擴大業務,也就是提供更多的資本;
  • 金融機構競爭市場份額,爲此不惜降低要求(比如,降低利率),降低貸款標準,爲一個特定交易提供更多資本,而且放鬆貸款協議條款。在極端情況下,資本提供方融資給那些其實並不值得融資的借款人和項目。

信貸週期走到這步之後,上漲階段結束,週期開始反轉,慢漲急跌,信貸窗口砰的一下關閉了

  • 損失導致貸款人失去信心,變得畏縮戒備;
  • 風險意識提高,隨之而來的是利率提高、信貸限制提高、合約條款要求提高
  • 能夠借到的資本變得很少,信貸週期進入低谷區,只有質量最高的借款人才能借到資本;
  • 公司資金吃緊,變得渴望得到資本,借款人債務到期之後不能滾動融資,導致債券違約和企業破產;
  • 這個過程會助長和加強經濟收縮。

當然,發展到極端的情況,過程會再次反轉。因爲發放貸款或者投資的競爭程度處於低點,可以要求高收益率,同時要求借款人有很高的信用評級。在信貸週期走到這個極端時,手上握有資本的逆向操作者,就會嘗試出手發放貸款或者購買債券以追求高收益率。如此高的潛在收益率實在很誘惑人,於是開始有更多的資本進入。就這樣,一波復甦就逐步得到燃料,並逐漸形成。這個時候就是入手的好時候,有點像18年底,到19年初的現象,房貸利率提高,股市也跌到了2600點以下

領悟市場傳遞的信息

資本市場傳遞的信息人們也很容易領會。一個緊張不安、小心謹慎的信貸市場,其產生的原因、導致的後果、暗示的真相,就是下面所列的這些事情:

  • 害怕虧錢;
  • 提高風險規避和懷疑主義;
  • 不願意把錢貸出去,也不願意把錢投資出去,不管機會有多麼好;
  • 到處都缺資本;
  • 經濟收縮和債務再融資困難;
  • 違約,破產,重組;
  • 資產價格低,潛在收益高,風險低,風險溢價過高。

以上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向我們指明這是一個投資的絕好時機,相反,一個慷慨的資本市場往往伴隨着以下現象:

  • 害怕錯過賺錢的機會;
  • 減少風險規避和懷疑主義(也相應減少盡職調查);
  • 數量過多的錢追逐數量過少的交易;
  • 願意加大購買證券的數量;
  • 質量低的證券也願意購買;
  • 資產價格高,潛在收益低,風險高,風險溢價微薄。

一看這份清單所列的因素,你就會明白,資本市場的過度慷慨起源於缺乏審慎,因此這時應該給投資人一個最明顯的紅色警告。資本市場窗口大開會出現在這個時候:市場都是好消息,資產價格上漲,樂觀主義高漲,看起來一切皆有可能。但是,這種情況總會帶來一大批不靠譜又定價過高的證券發行上市,導致企業債務水平過高而最終毀滅企業。

不良債權週期

能投資不良債權的是頂尖高手了,我們的日常中其實也遇不到這樣的資產,也沒有實力購買這些資產,其實說不良,也不一定是企業的業務不良,而是資產狀況不良。不良債權投資基金所投資的企業,不是那些做得很好的企業,也不是那些有光明前景的高成長企業,一般投資的都是那些爛企業

  • 連發行在外的債務都無法按期還本付息,因而構成了債務違約
  • 投資的是認爲有很大可能會債務違約的企業,這些企業要麼正在走破產程序,要麼正在走向破產。

這些投資的企業,一般來說並不是在業務運作上遇到了困難,只是因債務負擔過重在財務上遇到了困難。因此屬於好企業爛財務,也就是沒有玩兒好財務槓桿的企業。

不良債權企業產生原因

一個因素是“不理智的信貸擴張”。比如玩兒生態的樂視,瘋狂擴張門店的瑞幸,在一場衰退【造車、做空報告】中,衰退導致企業盈利下滑。而經濟衰退和企業盈利下滑通常伴隨着信貸短缺的出現,信貸窗口“砰”地猛然關閉,導致企業現有債務到期不能得到再融資,結果陷入違約。經常會有不利的外部事件發生,削弱投資人和貸款人的信心,破壞經濟發展和金融市場上漲,從而進一步加劇這種信貸短缺,所以孫宏斌不一定是啥,很有可能是想通過收購抄底。

週期的相互作用

不良債權市場投資機會的起伏,都來源於其他週期的相互作用。這些週期包括經濟週期、投資人心理週期、風險態度週期、信貸週期

  • 經濟週期,影響投資人心理、企業盈利能力、違約發生率。
  • 投資人心理週期,推動信貸市場情況起伏波動,推動投資人貸款、買進和賣出的意願起伏波動。
  • 投資人對待風險態度的週期,在週期頂部時,會有利於不良債券順利發行,在週期底部時,會拒絕爲企業到期債務再融資提供資本。
  • 信貸週期有兩個深遠影響:一是影響企業債務到期獲得再融資的難易程度;二是影響未來債券發行人受到嚴格信用標準審覈的程度。

很多種位於底層的週期都會影響不良債權市場,因此不良債權市場遠遠不是與其他週期分離的,也不是與其他週期隔絕的。正如我前面所說過的,這些週期自身都會起伏;每個週期都會引發其他週期起伏;每個週期都受到其他週期起伏的影響。但是它們綜合在一起所產生的結果是,一個上升和下降幅度巨大的不良債權週期,其波動幅度遠遠超過位於其底層的其他週期

房地產週期

同不良債權週期一樣,房地產週期對我們的普通人而言不是那麼重要,因爲沒有足夠數目的資金去進行房地產的投資。房地產週期也包括大多數金融週期共同具有的組成要素,但是房地產週期還包括一個要素,其他週期都不具備,這個特殊的要素就是房地產開發週期很長。所以事實上房地產投資風險更大。

更大幅度的波動

房地產行業和其他行業一樣,會週期性地起伏,但是房地產市場的週期由於特殊因素的作用,其波動幅度會更大:

  • 從項目初步設想到項目建成銷售,其間有一段長達數年的交付時間
  • 房地產開發商一般都會使用極高的財務槓桿
  • 房地產供給通常彈性很小,不能根據需求波動快速地進行調整(也就是說,製造商一看他們的產品市場需求萎縮,可以馬上採取措施減少生產,比如減少輪班,從三班倒變成兩班倒,遣散部分員工。但是房地產行業做不到,比如你是房東、酒店老闆或者房地產開發商,遇到需求短缺,想要調整減少自己擁有的營業面積,那可就難多了)

所以很有可能市場一片向好的時候蓋房子,等到蓋好的時候已經人滿爲患了,在中國,我還要在作者提到的這些之上加一個:房地產受政策影響特別大

注意房地產的週期

作者在書中提到,美國也有過房地產泡沫爆炸的時候,當時美國年輕人都願意租房子,媒體也到處宣揚這種觀點,幾乎沒人會認爲房子還會漲價了,然而事實上,又一個十年過去後,房地產又迎來了春天,我們現在不也一樣,大家都在說房子以後會越來越不值錢,所以我想提醒自己,房地產也有周期!並且個人估計,疫情以及疫情後的一兩年之內,房地產會到達谷底,隨後觸底反彈,當然因爲政策穩着,並且現有槓桿的確過高,之後的反彈也會是溫和緩慢的反彈,所以有機會我會在這兩年之內買房。【2020.5.31,2年後回來看會不會被打臉】

股市週期

重點來了,股市週期,所有周期作用的結果週期!

股市週期的特點

市週期是最重要的市場週期,甚至我們平常所說的市場指的就是股市。,股市週期有三個特點:

  • 第一個特點,從多層次組成來看,股市週期集所有其他週期於一身,再加上隨機性的影響,形成了股市的波動週期,而且股市週期既受其他週期影響,也影響其他週期。簡單地說,基本面加上心理面決定市場面。而市場面反過來影響基本面和心理面。
  • 第二個特點,從波動幅度來看,價格會大偏離,因爲投資人不是理性的經濟人,他們的心理和情緒會大幅波動,所以資產的買賣價格會大幅偏離價值,投資的機會即在於此,投資的風險也在於此
  • 第三個特點,從過程來看,大牛市和大熊市都有三個階段

股市週期起伏的原因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心理面和基本面的交叉影響,第二個也就是我最想強調的,作者反覆強調的,本書最大的價值:投資人情緒的搖擺:

  • 投資人有三種心理傾向:用歪曲的眼光看待當前的事實,有選擇性地感知,帶有偏見地解讀
  • 人都有一些怪癖似的心理誤區。比如確認偏誤,接受那些能符合他們說法的證據,拋棄那些不符合他們說法的證據;再比如非線性效用誤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虧損1美元的痛苦感,大大超過賺1美元的幸福感(也大大超過現在放棄未來潛在的1美元盈利的痛苦感)。
  • 投資人在經濟繁榮時期容易過度輕信,對那些高得離譜的盈利預期神話也會信以爲真,而在經濟蕭條時期又容易過度懷疑,拒絕所有盈利的可能性,對那些非常靠譜的盈利機會也會因不信任而拒絕。
  • 投資人的天性就是在風險容忍和風險規避之間來回擺動,導致他們對作爲風險補償的風險溢價的要求也隨之來回擺動。
  • 投資人會有羊羣行爲,一方面因爲要和別人做的事保持一致的心理壓力很大,另一方面因爲和別人持倉不一樣的操作難度很大。
  • 有件事會讓你心裏感到極不舒服,就是看到別人賺了大錢,做的卻是你拒絕做的那種事情。【血淋淋的事實擺在眼前】,因此,投資人本來一直拒絕參與資產泡沫,卻往往最終還是屈服了,因爲他們實在頂不住壓力了,舉起白旗,宣佈投降,於是也跳入了泡沫,開始買入(甚至即使,不,準確地說是因爲,作爲泡沫題材的資產價格的上漲幅度已經很大了)。
  • 投資人還有一種相應的傾向是,往往會放棄現在不流行而且現在看起來不成功的投資,不管分析結果表明這些投資多麼明智。
  • 最終,其實投資都是和錢有關的,而錢會引發強烈的感情因素,比如,投資人貪婪地想要得到更多錢,嫉妒別人賺的錢多,害怕自己會虧錢

貪婪與恐懼,信任與懷疑,搖擺而不堅定!

牛熊三階段

牛市三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市場開始向好。【可以看看我手繪的圖】

  • 第一階段,只有少數特別有洞察力的人相信,基本面情況將會好轉;牛市第一階段,儘管存在基本面改善的可能性,但是大多數投資人不具備這樣的洞察力,也就不會珍惜其蘊藏的投資良機,他們看不出來證券價格裏面包含的樂觀主義很少,甚至根本沒有。【暴跌過程中
  • 第二階段,大多數人都認識到,基本面情況確實好轉了;通常情況下,第二階段發生在股市大崩盤、股價一路暴跌之後,這一波暴跌徹底摧毀了股價,同樣也徹底摧毀了投資人的心理,讓投資人像羊羣一樣對股市由愛轉恨,投資人虧了大錢之後,發誓從此永遠離開股市,此生再也不碰股票了【暴跌之後
  • 第三階段,每個人都得出結論,基本面情況將會變得更好,而且永遠只會更好。牛市最後一個階段,情況正好和第一階段的相反。基本面的事情發展順利,而且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已經強烈地反映在資產價格上了。這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的情緒,投資人簡單地推論基本面改善將會持續直到永遠,對未來非常樂觀,因此把買入報價提升到很高水平【上漲一段時間並且持續上漲

熊市三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市場一片開始轉跌。

  • 第一階段,只有少數深謀遠慮的投資人才能意識到,儘管形勢一片大好,市場面普遍被樂觀看漲,但是基本面肯定不會一直順風順水;【暴漲過程中
  • 第二階段,大多數人都認識到基本面正在越變越糟;【暴漲過後,增長緩慢
  • 第三階段,每個人都相信基本面只會變得越來越糟。【開始暴跌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投降的投資人【包括我自己】

在牛市或者熊市,第一階段,大多數投資人都剋制自己(按照定義)不去參與只有少數人才做的事。這也許因爲他們無識無膽無勇:

  • 一是無見識,他們缺乏這種行爲背後的遠見卓識;
  • 二是無膽識,他們缺乏那種過人的膽量,不等到事情得到證明,變得清清楚楚,引得大家蜂擁而至時,就不會出手;
  • 三是無勇氣,他們缺乏足夠的勇氣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他們不敢做一個不與衆人保持一致的逆向行動之人。

很多人都錯過了牛市第一階段,先人一步買入的賺錢機會,或者錯過了熊市第一階段,先人一步賣出保住勝利果實的機會。這需要你有膽有識才行,既要看得準,又要出手狠。投資人會繼續抵抗,而這時市場趨勢已經形成,正在積聚前進的動力。等到市場的走勢形成一股潮流時,這些投資人也還是不願意加入進來。他們簡直有鋼鐵般的意志,堅決拒絕跟風。在牛市第二階段,那些看漲的投資人紛紛跟風買入,推動有些品種大漲或者有些板塊大漲或者整個市場大漲,但這些投資人就是不跟風買入;在熊市第二階段,很多投資人跟風賣出,導致價格低於內在價值,這些投資人還是拒絕跟風賣出。

但是大多數投資人最終還是投降了。可能只是因爲堅持得太久,意志力都被耗盡了,再也堅持不下去了。到牛市第三階段,他們看到股價一路漲上來,漲了2倍,漲了3倍,別人跟風買入的股票都賺大錢了,自己卻一隻股也沒買,心裏嫉妒別人賺大錢,痛恨自己看走眼不敢買。或者到熊市第三階段,他們看到自己股票的市值跌了一半,看着那些已經提前賣出的人站在河邊分毫無損,心裏別提多麼嫉妒了,痛恨自己太愚蠢,當時完全想錯了,沒有跟着其他人早點兒賣出離場。他們內心越是嫉妒別人,越是痛恨自己,自信心就越會慢慢地消失,意志力也會慢慢地變得消沉,最後他們放棄抵抗了。。

這些投降派,第一階段該做的正確的事,等到第三階段再去做時,卻是錯上加錯了。牛市第一階段,他們應該及早低位買進,卻一直堅持不買進,此時所犯的錯誤在於該買時不敢買;抗到牛市第三階段,他們實在抗不住了,投降了,也跟風買入,可是這時買入卻成了錯誤,其錯誤在於不該買時卻買了。熊市第一階段,他們應該及早高位拋出,卻不願意拋,其錯誤在於該賣出時不願意賣;就這樣一直堅持不賣出,抗到熊市第三階段,他們實在抗不住了,投降了,也跟風割肉賣出了,可是這時賣出卻變成了錯誤,其錯誤在於不該賣時卻賣了。在週期波動期間,投降這種行爲特別有殺傷力。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反面案例,它告訴我們,心理因素導致的投資錯誤所造成的最悲慘的結果能壞到什麼程度——不但能殺死你的錢,而且能殺死你的心

泡沫與暴跌的形成過程

泡沫的形成過程,雖然和前面所述的有相似的地方,但是描述的更具體,我覺得有必要貼出來。

  • 經濟增長,經濟數據都利好,
  • 企業盈利增長,高於預期;
  • 媒體刊登的只有好消息;
  • 證券市場走強;
  • 投資人變得更加自信,更加樂觀;
  • 大家認爲,風險非常少見,就是有風險也是良性的,不會有大害;
  • 投資人認爲,承受高風險是賺錢的必經之路,高風險才能帶來高收益;
  • 貪婪驅動投資人的行爲;
  • 投資機會的需求,遠遠超過供給;
  • 資產價格上漲,超過內在價值;
  • 資本市場大門敞開,發行證券融資很容易,債務到期滾動融資很容易;
  • 違約出現得很少;
  • 投資人的懷疑程度降到低點,而信任程度升到高點,意味着有風險的交易也能達成;
  • 沒有人能想象事情會出錯,沒有什麼有利的發展變化看起來是不可能的,一切好事皆有可能
  • 每個人都想當然地認爲,事情會永遠變得更好;
  • 投資人忽視損失的可能性,只擔心錯失機會;
  • 投資人忽視損失的可能性,只擔心錯失機會;
  • 沒有人能想到有什麼理由要賣出,也沒有人被迫要賣出;
  • 買進的人數超過賣出的人數;
  • 市場小幅下跌,投資人不但不生氣,而且很高興,正好逢低買入
  • 股價創出新高;
  • 媒體歡呼慶祝股價創出新高
  • 投資人變得盲目興奮,無憂無慮;
  • 持有股票的人自己都爲自己感到驕傲——我怎麼這麼聰明,及時追漲買入,一下子賺了這麼多,在高興之餘,他們可能還會買入更多;
  • 那些一直站在旁邊只敢看不敢買的人,看着朋友發大財,後悔死了,最終他們投降了,也跟風追漲買入;
  • 預期收益降到低點,甚至是負的;
  • 風險升到高點;
  • 投資人應該忘記錯失機會,應該只擔心虧損;

暴漲即將結束的時候,是時候要非常謹慎小心了 ,暴跌的形成過程:

  • 經濟增長放緩,報告數據都是不利的;
  • 企業盈利持平或者下跌,且低於預期;
  • 媒體報道的都是壞消息;
  • 證券市場疲軟;
  • 投資人變得擔心和沮喪;
  • 大家覺得到處都是風險;
  • 投資人覺得,承擔風險一點兒好處也沒有,不會讓他們賺錢,只會讓他們虧錢;
  • 恐懼主導了投資人的心理;
  • 市場上證券的需求低於供給;
  • 資產價格跌到內在價值以下;
  • 資本市場大門“砰”地猛然關閉,想要通過發行證券融資非常困難,通過債務到期滾動融資也很困難;
  • 債務違約率飆升;
  • 投資人的懷疑程度升到高點,信任程度降到低點,意味着只有非常安全的交易才能達成,甚至任何交易都達不成; 沒有人考慮情況可能出現改善,任何負面的結果都有可能發生,一切壞事皆有可能;
  • 每個人都想當然地認爲,情況永遠只會變得更加糟糕
  • 投資人忽視賺錢機會的可能性,唯一擔心的就是會虧錢;
  • 沒有人能想到值得買入的理由;
  • 賣出的人數超過了買進的人數;
  • “不要去抓跌落的小刀”取代“逢低買入”;
  • 價格創出新低;
  • 媒體關注這種令人沮喪的趨勢;
  • 投資人變得沮喪和恐慌;
  • 持有證券的投資人覺得自己好傻,幻想破滅了,虧了之後他們才明白,自己當初做這筆投資時所想的那些理由,其實自己並不是真正明白;
  • 那些一直拒絕跟風追漲買入的人,特別是那些賣掉股票的人,覺得自己當初的判斷得到了市場驗證,自己一直不買簡直太英明瞭;
  • 那些本來持有股票的人放棄了,以令人沮喪的價格割肉賣出,結果雪上加霜,讓股價進一步螺旋式下跌;
  • 大跌之後,股價蘊含的預期收益率高到了天上; 風險很低;
  • 投資人應該忘記虧錢的風險,只應擔心錯過賺錢的機會;

暴跌即將結束的時候,進攻型投資的時刻到了。市場給我上了一課,學費是本金虧損1000,實際上是利潤虧損8000,一個沒有經驗的菜鳥投資人,第一次經歷一波上升的市場週期。這個過程一開始看起來是合乎邏輯的,利好因素一個接一個,形成大牛市甚至泡沫。然而事實真相是,這麼多好消息,這麼樂觀的預期,最終投資卻以虧損告終,這肯定會讓投資新手感到非常吃驚。當然,對於那些不懂投資的門外漢來說,他們的投資以這樣的悲慘結局收場,其實是不可避免的。因爲如果這個建立在錯誤判斷基礎上的過程沒有走到極端,市場就不會上漲到牛市的最高點,這個最高點同時也是市場反轉下跌的起點,沒有這個起點,市場也就不會跌到熊市的最低點,而熊市的最低點也是反彈上漲的起點

如何應對週期

前面用2萬字左右的篇幅介紹了週期的基本特點和常見的九大週期,接下來就是硬菜了,如何來應對週期!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應對市場週期

1,明確所處週期位置, 2不要預測底部,左側買入法。

明確所處週期位置

應對市場週期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判斷所處的週期位置,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1 查看估值指標變化,那些助推市場大漲的因素,都從估值指標上反映出來了:股票的市盈率、債券的收益率、房地產的資本化率和收購的現金流倍數。這些估值指標大幅上升,明顯高於歷史正常水平。所有這些指標都是潛在收益率降低的先行指標。市場崩盤導致資產價格大跌,估值水平跌到低點,情況和牛市正好相反。這些因素都能被觀察到,也能做量化分析
  • 2 觀察投資人的情緒,投資人小心謹慎地操作,顯示出風險規避的態度,充滿懷疑主義,抑制樂觀情緒。在這個時候,證券價格傾向於合理反映其內在價值水平,由此讓證券市場變成一個安全、正常的地方。相反,投資人如果變得非常興奮狂熱,過度熱衷於追漲買入,就會推動市場價格大漲,達到過高估值的危險水平。而投資人在沮喪失望的時候,就會恐慌性地拋售賣出,價格就會暴跌,跌到過低估值的水平

綜合以上兩點,可以形成一張觀察指標圖表: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如果發現大多數都在左邊那一欄,那麼趕緊捂緊錢包。自我感覺現在處於【牛市的第二階段】剛剛經歷過暴跌,並且政策開始釋放利好,報復性消費即將來臨。但是也不是很確定,由於自己手頭的這些錢比較重要,還是留着觀望一個小週期看看吧。

不要預測底部

不要有確認底部後再開始買入的想法:

  • 第一,我們根本沒有辦法知道市場已經到了底部。
  • 第二,通常只有在市場下滑的時候,我們想要買的東西才能買得最多,因爲這個時候,賣方纔會在實在扛不下去了的時候宣佈投降,大量低價割肉賣出,有人大量賣出,你纔有機會大量買入。與此同時,那些不願意“抓住跌落的小刀”的人都躲到一邊,不敢出手。沒有人跟你搶着買,你才能想買多少就能買多少。但是一旦市場跌到了底部,下跌停止了,按照定義,這個時候就沒有賣家在賣出了,此後市場會迎來一波反彈,那就是買方主導的市場了【競爭加大】。

投資策略

第一點就是價格低於內在價值時買入,也就是市盈率低的時候買,第二點就是,大膽買並且堅定的持有,越跌越買。第三點就是,耐心等待市場迴歸價值,市場會最終證明你的估值是對的。

同時需要注意:千萬不要割肉,週期的一波下跌會讓你的賬面出現虧損,只是賬面上一時的浮虧,並不是致命的永久性虧損。你只要能夠一直持有,直到週期走到上升階段,就能享受到大幅反彈的收益了,原來賬面上的虧損也能彌補回來了。但是你如果在市場跌到底部時賣出了,就把一個週期向下波動所造成的賬面浮虧變成了永久性的損失,這纔是最糟糕的事【我就做了這種事】,還有就是千萬不要滿倉幹,要在財務上有資本,在需要時能追加保證金甚至補倉。

市場週期與投資佈局

投資成功有三要素:激進買入、選擇時機、操作技能。如果你選擇對了合適的時機,又能足夠激進地買入,那麼即便沒有太多操作技巧,也照樣能成功。市場很難戰勝,只能想辦法增加我們的贏面

三對要素

分別是週期定位與資產選擇激進和保守、技能和運氣

週期定位與資產選擇

較好的市場環境是:

  • 經濟週期和企業盈利週期都處於上升階段,而且已經或者可能會達到甚至超過人們的預期;
  • 投資的心理和風險態度是沮喪的(或者至少是清醒的),而不是過熱的;
  • 因此資產價格相對於其內在價值而言是適中的,或者是偏低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市場在召喚你激進地投資。於是你加大投資倉位,提高投資組合的收益預期,提高組合貝塔值,即市場敏感度進攻組合

較差的市場環境是:

  • 週期定位情況不妙,經濟增長乏力,投資人心理過度樂觀,因而資產價格過高。這意味着你應該更偏重防守。防守組合

激進和保守

激進,增加風險:把你的資本更多地置於風險之下;持有質量更低的資產;所做投資的業績表現,更加依賴於出現有利的宏觀結果;以及(或者)利用財務槓桿、高貝塔值,即對市場波動更敏感的資產和戰略。

保守,減少風險:投資的資本更少,而持有的現金更多;強調重視資產要更加安全;買入那些在沒有出現繁榮和牛市時,相對而言市場表現更好的防禦性資產;以及(或者)避開財務槓桿和高貝塔值。

技能和運氣

技能,有能力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以保持平衡(儘管不能每次都正確),這要通過一個可重複的智力過程,而且要基於對未來的合理假設。現在這個要素有了一個爲大家所熟知的學術名稱:阿爾法。(6)

運氣,在很多情況下,技能和合理的假設都不起作用了,我們就只能靠運氣了。也就是說,隨機性對事件的影響大於理性的過程,不管是“運氣好”還是“運氣不好”,它們都是運氣。

應對週期的侷限性

說了這麼多,作者最後談到:其實我們知道我們只能面對不確定性和風險。關於未來,我們所知道的不過是概率而已。知道概率,能幫助我們把對未來判斷的準確程度提高到高於整體平均水平。但是有一點很關鍵:我們知道事件發生的概率,並非代表我們精確地知道什麼事件會發生。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看不到市場的走向以及準確定位週期,在極端情況定位極端情況比較容易,舉個例子:極端好:A股5000點,極端差:美股觸發熔斷【感覺自己真的丟了一個天大的機會,怎麼沒有早點兒讀這本書呢】

思考人性:成功的週期

乍富的人不能長久,出名早的人很少能一直出名。成功讓人驕傲,驕傲讓人自大,然後變得太過自信,趾高氣揚,而不再自律,不再刻苦努力……因此不再具備成功的必備要素,他們也就不再成功了,其實這本書不光是經濟上,從人生哲理上也會對我們有所警示,中國古語,登高必跌重,所以保持謙虛和兼容幷包,能客觀上讓自己的上升和下降都保持平緩,不至於劇烈震盪,所謂勝不驕敗不餒。如果你能耐心讀到這裏,兄弟,希望能與你共勉。

週期的未來

“這次不一樣”,是投資世界最危險的5個字,特別是在市場價格走到歷史上極端估值水平時就更加危險,可是這個時候說“這次不一樣”的人特別多,只要有人蔘與,週期就永遠存在,經濟就永遠波動。只不過這些週期太過漫長,並且每次換不一樣的皮囊出現,你很難看清。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雖然現在沒有一定的資金儲備和實戰經驗,但是仍然深信,萬事有備而戰,方可從容,所以先做好知識儲備,等到合適的時機來臨時就有備無患啦,況且,學習使人快落嘛,一起學習更快落hhhhh。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