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冬的小蜜蜂:三體時代的相關性

1

我小學教室窗外有顆樹,樹上有隻蜜蜂窩。我的同桌小強,有一天捅了它,被小蜜蜂們羣起圍攻。小強同學頂着滿頭包回到座位上,咬牙切齒地說:

希望冬天快點兒來,凍死你們。

於是我開始爲小蜜蜂們擔心,畢竟小強同學的怨念很重。結果冬天過去,春天來了,從蜂巢裏又飛出一羣活潑可愛的中華田園小蜜蜂。那刻起,我對這羣細弱的小東西肅然起敬。

然而,它們到底是怎麼過冬的?

不像熊本一樣會冬眠,也沒辦法往南飛,更沒有皮毛和脂肪護體。它們只有一個千瘡百孔,蠟做的巢。

原因其實也不難找。

因爲“活下來”這件事,在小蜜蜂腦中是個“羣體”概念。它的意思是:改變蜂羣結構,拋棄拖後腿的工蜂,只保留能使種族延續的最少的卵。

留存者只有兩個任務:1)簇在蜂巢中央,圍繞蜂后,顫翅產生熱量,同時釋放二氧化碳,強制降低自己的新陳代謝。2)在凜冬已至時,成爲自殺小分隊的一員,輪流去取儲在巢外的蜂蜜回來,補充能量。

這當然是一個過程,如此有組織有紀律成體系的過冬行爲,不是一夜之間說來就來的。小蜜蜂需要時間——不是凜冬將至時,而是在烈日當頭的某個夏日,就精準“預測”到:今日此時,備冬開始。

精準預測?要知道天氣預報這件事連衛星都很難測準,這小東西怎麼做到的?

答案是:緊緊盯住“相關性”。只要找到那個和“冬天”直接相關的東西即可。

小蜜蜂有個神奇的本領:能測量太陽光線角度,記住每天的變化。如果今天的光線開始低於昨天,根據經驗,則全年溫度拐點已到。整個過程就像個算法:IF (今天最大光線角度< 昨天),THEN (準備過冬)。

不只是陽光,花的顏色,風向變化,一切和溫度有“相關性”的東西,它們都能測量、記錄、代入算法。“歷史經驗數據+相關性=生存算法”,這大概就是上億年蜜蜂活下來的重要原因。

多麼優秀的風險管理專家啊。

2

其他動物呢?

如果您讀過《明日簡史》,大概也同意卡尼曼老師的一個觀點,所有動物,不管是雞,豬,還是狒狒,都有自己的生存算法。

狒狒怎麼計算自己的生存概率?

面對前面一匹餓狼,它當然不會從耳後抽出根鉛筆,再掏出個筆記本,計算一下自己的生存概率,再根據得數決定跑還是不跑。算法就在狒狒身體裏。動物的很多“預知行爲”,比如地震天災,也是成千上億年不斷跑歷史經驗數據,找到能決定自己生死存亡的“相關性”。相關性越高,這個生存算法就越有用,計算結果就越準確。準確的獎勵,就是自己的生命。只有算法優秀的動物,才能留下後代(在這裏討論過)

那人呢?

當然跟小蜜蜂和大猩猩完全一樣。人類還多進化了一步,只不過這一次,“算法”被用在了“認知”上。

人類天然自帶一個bug:自打誕生以來,就永遠在尋找同類信息中的“信號”和“意義”。人和小蜜蜂一樣,都是“真社會性動物”,必須時刻不停和同類交流,靠“集體”來傳播,靠社區來“記憶”。但是蜜蜂交流,目的是共同收集經驗數據,找到相關性,一切爲了生存。而人類,還會聚在一起八卦。

人類靠這個bug成了地球上最成功的多細胞生物,因爲“八卦”是文明的標誌。這種交流不爲生存,而爲尋找“歸屬”,爲形成社會,分工協作,爲能完成更復雜的奇蹟。

然鵝,也因爲這個搞砸了很多事,比如對那些衝擊力強,易懂易傳染,可以高效傳播的“概念”沒有抵抗力。人就像一羣咩,眼睛餘光從不離同伴,對羣裏其他咩的情緒和行動,敏感度驚人;自己的情緒和行動完全取決於其他咩(在這裏討論過)

不管您同不同意,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嚴重依賴“相關性”和“算法”。

您覺得這種“認知算法”,在哪裏最常出現?

當然是金融市場上。

比如,估計您和我一樣,都(曾經)相信“好”公司等於“好”股票,“好”股票就有“好”價格。它們之間一定有一個直接的相關性:“好不好”直接決定未來的價格。只要遵循大家都說“好”的那一套價值投資標準,比如漂亮的資產負債表,比如爆款產品,比如顛覆性創新,則無論當下表現如何,早晚有一天,會漲。

只要地球還按“規矩”轉,只要春天后面還是夏天,花落之後還會花開,這個世界就一定是您遛狗,不是狗溜您。那個大家都知道的“相關性”,一定會起作用。一切都只是時間問題。

可是。如果春天的後面不是夏天呢,如果冬天不是三個月,而是三年呢?

3

歡迎來到三體時代。

一個星系中有三個球。每個球的速度、質量、位置、運行軌跡和重力作用方式,您都知道。問:有沒有一個公式,能讓您知道未來的某個時點,這三個球分別在哪裏?

答案是:沒有。

沒有答案。這是一個迄今爲止,沒有任何人類能計算出來的“三體問題”。這樣的世界,如您所知,就是混沌體系。在一個混沌體系中,沒有相關性,沒有能用來預測的pattern,沒有任何一個藏在數據背後的算法能夠摸到水晶球。不管您掌握多少歷史數據,對歷史pattern挖掘的有多深,都沒法知道未來。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小蜜蜂的陽光測量儀,和真實的溫度沒有相關性的距離。不管它們多麼勤勞勇敢,有組織有紀律,依然無法存活。

在一個混沌體系中,“過去”和“歷史”能給您帶來的唯一東西就是“慣性”。慣性不會持久,那是一個海市蜃樓。它也許能給您點燃幾個小火花,但不會超過幾秒鐘。它永遠不會給你那個“答案”。因爲答案並不存在。

對於那些拿着全球宏觀水晶球的老師們,不管您同不同意,我們大概率處在一個範式轉移的世界。社會,政治,市場,意識形態,錢的出現和消失,人的激情和衰老,那些您用來當尺子用的座標軸,都在移動。很多曾經真理一樣的相關性,也沒了。

尤其是在金融市場。這個過程發生的速度似乎更快。

回到08年,那場全球海嘯相當於一次世界大戰。全球央行也因此有了一個共同的敵人:崩潰和衰退。當大家在同一個戰壕裏蹲着時,步調很容易變得一致。如您所知,這就是共克時艱。

於是從美國QE開始,到歐洲“whatever it takes”,“保姆式QE”變成全球央行的一個自然選擇。中間如果有人步調不一致,或者反悔,大家不共克時艱的代價很清晰:伯南克老師和德拉吉老師舌頭稍微一打緊,市場掉頭就打。

結果是生下一個怪物:長達N年的全球負實際利率。

這小怪物的媽媽,是“傳統貨幣政策措施”,爸爸是“非常規貨幣政策措施”:兩個完全矛盾的存在。小怪物就像《超人總動員2》裏的小Jack Jack,體內奇怪的超能力讓全球資產波動率消失了好多年。

爲了讓遊戲場上的小朋友們感到更安全,爸媽只好發明了很多“安全功能”,比如“QE at-the-ready”(隨時出膛的子彈)”;比如全球央行同業隔夜swap;比如我們的粉粉面面。結果,遊戲場上玩碰碰車的小朋友們膽子卻更大了,還同時出現了安全幻覺——爸媽在碰碰車上安裝了很多高智能駕駛輔助,小朋友的人類基本生存本能——“警覺”,沒了。

再後來,慢慢地,媽們共同的敵人找不到了。“風險(risk)”變成了“不確定性(uncertainty)”(您要明白它倆的區別,一個能算出來,一個沒法規避)。於是博弈就從“合作”變成了“算計”:是要繼續給全球當保姆,還是要開始照顧家裏那個更愛哭鬧的,叫做“選票”的小朋友?

齊步走的節奏變了,正反饋給“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再正反饋給“步調不一致”。結果就像那條反轉了的收益率曲線和“相關性”,曾經紅燈閃閃的燈塔,沒那麼亮了。

4

所以,三體時代就沒有生存算法了嗎?

我也不知道。但也許您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找找:講故事。

不要小看故事的力量,因爲“講故事”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基本面”,就是講一個故事(narrative),給您一個把錢投出去的理由。最大一組人羣,在特定時間內,最關心的那個劇情,就是市場變動的原因。

比如《無間道》中,如果黃Sir沒死,劇情大概率沒有意外;但是黃Sir死了,劇情出現大反轉,舊故事線被新故事線取代,甚至出現無間道2和3,沒有一個“共識”的劇情主導情緒。波動就來了。

這就是一些老師們在尋找的“narrative-to-reality ”:市場故事和現實的偏離率。

您怎麼讀新聞?喜歡看"facts(事實)"還是"opinion(解讀/故事)"?

我原來以爲人們喜歡事實,實際上大家更喜歡的不是“新聞”,不是正在發生的事情,而是特約評論員老師講的故事。您其實更喜歡別人告訴您“事實”是什麼。

我所認識的trader中,其實很少有喜歡看“評論”或聽故事的。他們喜歡看乾乾的數字,和彭博上一分鐘翻滾十幾條的標題。如果把兩個對比一下,經常會發現,有時候數字和“事實”一點兒沒變,但是“評論”卻神奇的逆轉了;而有的時候數字和“事實”明顯大變,而“解讀”卻一點兒沒變:您正在見證“情緒”的改變。

信息理論(Information Theory)中,信息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只有新舊之分,或者信號強弱之分。如果一個信號在我們腦中足夠強,它就變成了“新信息”,新故事;如果夠弱,就變成了不相關的老故事。老故事會消失,我們的世界觀就跟着改變。

市場被什麼趕着走?故事還是數字?人類天生喜歡用故事來理解這個世界,您每天做的,不過是把沒有道理的數據變成一個能理解的故事而已。講故事的專家是媒體,因爲媒體的工作是“說點什麼”,每天都得說點什麼。哪怕今天的世界和昨天運轉的一模一樣。

舉個最常見的例子:

只隔了一個月,美國的企業們就從“全面復甦”變成了“其實還是很艱難”,原因就是因爲DOW往下瀉了幾百點。儘管同樣的公司,同一張資產負債表,一個月的數字毛都沒變。一個月的數字毛都沒變。

再比如,鮑威爾老師上星期的加息,央媽同一天的特麻辣粉,和香港金管局第二天早上緊跟的年內第四次加息。新聞標題出現的時候您在想什麼?大概率不知道該想什麼,需要等經濟學家給您解讀,事情纔算真正發生了。這樣更安全,因爲錯了也不是您一個人錯。

那這些發生的事都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字面意思:鮑威爾老師只是做了他上次說過要做的事,FED升息了,美元利率又拉高了;港幣貸款利率又升了;我的國想給小微和民企貸款的銀行可以借到便宜錢了。對這三件事,該受益會受益,該被拖累的被拖累。如此而已。

5

聰明的您,大概知道我要給您講什麼故事了。

在真實世界,和您被告知什麼是“真實世界”(也就是那個“故事”)之間,有個時間差,一個窗口。如果您不喜歡等別人給您講故事,當然就能利用好這個時間差。

現在,您想試着找找黃Sir死前的故事線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