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家庭理財的全局觀,我們要學習的有很多

作者:愛自由的叨叨

來源:本人微信公衆號“叨叨的個人成長筆記”

最近在看的一本書,也是最近一週推薦給身邊朋友最多的一本書,名字叫《百歲人生》。聽了羅胖跨年演講的朋友們,應該對這本書不陌生,也是羅振宇老師強烈推薦的一本書。書中的案例,很有意思,推薦大家可以讀一讀,會有很多啓發。

對我啓發比較大的一點是:我們這一代人會大概率會活到90-100歲,而且大概率會工作到70歲,面對未來漫長的將近40年的工作生涯和20-30年甚至更長的退休生活,我們需要做什麼樣的準備,我們心裏有譜嗎?

在面對更長的人生的過程中,我們除了有更多的選擇和機會之外,還要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挑戰,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用什麼保障未來長期的穩定生活。

在這個方面,我想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就考慮家庭的理財規劃,梳理我們的財富線,爲保障未來穩定的生活開始做準備工作。

首先,來看看我們的財富。顯而易見,我們一生的財富由收入和支出兩條線構成。

其中,支出,基本上包括五大項:

一是日常消費支出,即衣食住行以及養娃等;

二是剛性大件支出,包括房和車等;

三是子女教育支出,每個娃都是行走的碎鈔機;

四是孝敬贍養支出,我們這代人的父母有些還需要依靠我們來養老;

五是養老退休支出,請參考現在的日本,如果不想八十幾歲還在爲了生計而工作賺錢,那麼就請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存錢,並做好理財規劃吧。

收入,這主要包括勞動收入、資本收入以及其他被動收入(版稅、微信號廣告流量收入等)。這裏面我想強調的一點是,我們的百歲人生中,事業可能是分階段的,收入也是分階段的,我們需要考慮到職業轉換期間的收入降低或者零收入的情況。

下圖是我改良自理財師八寶老師的人生財富線,主要是我們人生收入的巔峯值也是分階段的,並非是一條完美的拋物線。(有點醜,大家湊合着看看吧)

圖:改良版的人生財富線

其次,人生的三大資金缺口:成家立業、子女教育以及退休養老。

這三個資金缺口是每個家庭,尤其是有孩子或者計劃生孩子的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如果不提前規劃,我想到時候你可能會手足無措,只能做次優的選擇。

再則,我們要看看五個財富生命週期階段。

簡單而言,人生的這五個週期包括:消費儲蓄期,大概是18-25歲;然後是家庭建立期,大概在25-35歲;之後是35-45歲的家庭成長期,45-65歲的家庭成熟期,以及65歲之後的漫長退休期(這個退休時間未來也有可能是70歲甚至80歲)。

第一階段:消費儲蓄期(18-25歲)。

如果按照上文的18-25歲的時間界定,這個階段可能我們有一部分人都還在學校裏,尚未踏入真實的社會環境,但我們也多數是有自己的收入來源的,如學校的補貼和實習工資等。

這個階段,一般是我們收入偏低,消費慾望較強的時期,但也是最好的理財技能和習慣養成的階段。因爲在消費儲蓄期我們是抗風險能力最強的時候,如果理財或者投資失敗,一切還可以從頭再來。

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慢慢培養自己的儲蓄習慣,控制消費,把有限的資金用在起最大效用的事情上,那就是投資自己的腦袋和事業了,併爲下個人生階段做好準備工作,以及找個靠譜的人生伴侶。

第二階段:家庭建立期(25-35歲)。

在這個階段,很多朋友都已經是成家立業了,經歷了結婚、生子以及安家等事項。收入也會因最初階段的積累,開始有了一定幅度地提升,但支出方面也是要面臨第一個大的資金缺口:成家立業,也就是結婚、買房、裝修以及買車等的剛性支出。

在家庭建立期,可能剛成立的小家庭是需要長輩甚至身邊的朋友們伸出援助之手,幫助我們購買人生第一套房,安定下來。所以這個時期,家庭的理財規劃也是十分關鍵和重要的。

具體來說,我的經驗是把儘可能多的資金儲蓄下來,進行風險適中的投資,積攢人生第一桶金,爲房子的購置做準備。如果面臨首付不足的情況,請儘可能地藉助身邊所有願意幫助你的家人以及朋友們的力量,然後安排一個合理的償還期限和時間。當然做這個決策,還是對參考未來家庭收入的情況,避免負債時間過長,負債過重。

第三階段:家庭成長期(35-45歲)。

進入家庭成長期,我們的收入可能在穩步提升,孩子慢慢長大,父母身體狀態相對健康,我們的責任和壓力在逐步提升,但不至於很重。所以,這個時期最關鍵的問題應該是保持事業持續發展,並進行合理投資,最大化地轉移家庭風險。

我們的小家庭,現在還剛剛進入成長初期,的經驗是利用自己的理財知識,合理安排儲蓄和投資,均衡搭配各類風險的資產,併爲全家配置好醫療保險和意外險,最大化地轉移風險。

第四階段:家庭成熟期(45-65歲)。

到了家庭成熟期,我們將面臨第二個資金缺口:子女教育支出,這個包括大量的課外培訓、外出留學或者孩子成家時的第一筆啓動資金;贍養父母支出以及養老儲蓄支出

根據八寶老師的建議,這個階段容易遇到的理財誤區是過度追求保本。其實,我們可以把過往的理財經驗更好地應用起來,根據這個階段的收入和支出情況,增加保本型和靈活性更強地資產配置,適當降低高風險地投資比例即可

這個階段,我還沒有經驗,仍待深入學習,方能給出建議。

但是根據《百歲人生》中的案例,我們在這個時期的事業,很可能不是一帆風順,需要不斷學習和調整的;也很可能發生我們需要再去讀書和繼續學習或接受培訓,再投入到工作當中的情況。那麼我們也需要爲沒有勞動收入的階段,做好資金儲備,以便能更好地調整事業,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關係。

第五階段:漫長的退休期(65歲之後)。

這個階段從什麼年齡開始,我覺得未來大概率會取決於我們個人的選擇。一是,法定退休年齡越來越高了,二是我們的身體狀態在60歲的時候可能依然很好,想要持續發揮能量,三是,過於漫長的退休時間降低了老年人的生命活力。

參考現在日本和歐美的情況,未來退休年齡一定是越來越晚的。真的有人特別熱愛工作,延長退休時間。比如我先生的前荷蘭研究所老闆,68歲的時候,爲了繼續工作,換到另外一個學校就爲再工作兩年。

我想未來退休年齡這個事情,一定是個人選擇和現實壓力相互影響的過程,更多地例子可以參考《百歲人生》。

那麼這個階段的理財,就肯定是相對保守一些了,大幅降低甚至完全撤出高風險投資的領域。(過去幾年很多年紀大的爺爺奶奶或者叔叔阿姨把自己的畢生儲蓄都投資到P2P平臺,我覺得這就是非常不明智、缺乏理財知識的行爲)。

另外,這個階段生活的質量,其實直接取決於我們在年輕的時候積累了多少財富。這裏我表示很羨慕現在領退休金老年人,他們是最幸福的老人,有着超高的退休金和房產,能瀟灑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這裏需要排除爲子女帶娃的那些叔叔阿姨,向他們致敬)。

但是,未來我們退休地時候能領取多少的退休金以及是否有足夠的社會保障基金,是個不確定的事情。具體情況可以參考現在的日本。所以,我們需要在年輕的階段,做好財務規劃,爲這個階段做好準備。

最後,行動起來最重要!

簡而言之,爲了過好我們的百歲人生,我們需要儘早地建立起來家庭理財的全局觀,並認真地學習相應的技能並採取行動!因爲我們現在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的可選擇項,都是環環相扣的。不能到頭來,我們最需要錢的時候,發現自己並沒有做好準備,那就鬱悶了!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