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理財常識系列——投資不可能三角模型

昨天參加了一羣輝友組織的微分享線下面基活動,收穫頗多。

我本人作爲討論小組“你是如何理財的”這一組的小組長,帶領大家在30分鐘的時間內分享和討論了每個人的理財習慣和家庭理財規劃,很多小夥伴都陸陸續續開始了投資理財,但是有些基礎的常識還比較弱,所以我打算開一個實用理財常識系列的科普貼。

在昨天討論的過程中,有個朋友諮詢說:“假設我有10萬元要投資,又能承受較大的損失,半年後這個錢要用,應該怎麼配置?”

說到這個具體的資產配置要求,我們就不得不談一下“投資不可能三角”了。

投資的三個維度—— 收益性、安全性與流動性通常無法兼得,稱爲“投資不可能三角”。

收益性,顧名思義,就是指的一個投資產品的預期收益。可能很多朋友在投資的時候,主要看收益,但是這可能還是不夠的。

安全性,也就是一個產品的風險情況。這個屬性其實是我們在做投資的時候,首要關注的一點。因爲,如果我們連投資的本金都損失了,那想回本就要付出更長的時間和代價。想必大家都知道,如果本金損失了50%,要想回本就需要漲回來100%才行。這就是爲什麼安全性如此重要的原因。

流動性,可能這個詞對大家來說比較陌生,它實際上是一個資產在短時間內以接近市場價值的價格變爲現金的能力。舉例來說的話,股票、貨幣基金以及債券基金的流動性就很好,可以隨時賣出變現,而房子和定期存款的流動性就比較差,想要短時間內變現的時候,可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才能實現其價值。

這個“投資不可能三角”,實際上是說收益性、安全性以及流動性,三者是相互制約的,不可能做到收益性高、安全性高且流動性好。這三者之間,肯定會有一個維度被犧牲掉,才能保證獲得另外兩項。

另外,如果真的有人推薦有收益性高、安全性高且流動性好的產品,一定要多個心眼,可能是騙子!

爲什麼會存在“投資不可能三角”呢?

這個是與每一個投資產品的自身屬性分不開的。

舉例來說,貨幣基金、國債等,它們本身的收益預期就相對較低,但他們的優勢就是流動性好,安全性高,可以滿足想在短期內獲得穩定收益的投資需求。

再比如說,股票、股票型基金等,他們則屬於預期收益相對較高,流動性也較好,但是安全性低的投資產品。也就是說,你短時間買入了一隻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很有可能會存在本金虧損的情況,甚至要做好承受本金損失達到10%-30%的準備,纔可以去投資這類型的產品。

但是,也有一種投資股票型基金的方式,叫做定投,可以選擇犧牲流動性,而提高投資的安全性,進而獲得比較高的投資收益。這部分的具體操作手法,可參考文章:簡單易行的基金定投策略

另外,不得不說的一個投資品類,就是房產了。按照常理來說,它屬於流動性相對較差,但是收益性和安全性相對較高的品種。但是,在過往的十年中,中國一二線大城市的房產,竟然做到了流動性好、收益性高和安全性相對也高的情況,但是這也具有了一定的不可持續性。比如2018年,我們看的北京和上海等地的房產,出現了明顯的價格下調。未來一段時間內,三四線的房產也將不具備安全性和收益性好的投資屬性,所以小夥伴們還是謹慎選擇。

學習了投資不可能三角模型,我們應該如何運用呢?

具體來說的話,大家可以先看下圖:


如果想獲得高收益和低風險,那可以選擇犧牲流動性,也就是堅持長期投資,比如股票基金定投或者選擇優質的上市公司股票並長期持有。

再或者風險偏好低的朋友,則可以選擇低風險、流動性好的產品,那就不要想着獲得更高收益了,就可以選擇一些固定收益類的產品,如貨幣基金、國債、高等級的企業債券以及債券基金等。

另外,想要高收益和流動性好,那可能就得做好本金損失的準備。也就是說,在投資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時,想要短期內盈利,那必須冒風險。

這個投資不可能三角模型,也要求我們在投資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投資目標,也就是自己對收益性、流動性以及風險的承受能力和相關預期,也需要考慮將資金合理分配在不同類型的產品當中,獲得總體資金的穩定性收益。(這個部分,我之後會另開貼詳細說明)。

以上,就是本人對“投資不可能三角“的一些理解和說明,供大家參考。

注:輝友,是因爲共同關注了公衆號“輝哥奇談”,跟一個叫輝哥的人有深度鏈接的一羣人,或者說是輝哥的粉絲,統稱“輝友”。

END

上一篇:那些錯誤的理財觀念,你中了幾個?

參考:簡單易行的基金定投策略

 大類資產的屬性總結筆記

掃描這個二維碼,可以關注我哦!

走過路過的小夥伴們,歡迎轉發和點贊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