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產配置的生命週期——來自香帥的建議

最近被朋友諮詢要不要現在買房?還是趁着A股市場上可能的機會,把準備買房的首付放進去搏一把,一年之後再買房?

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答案當然是不能冒風險把首付款用來短期投資,不確定性太大;反而應該趁着房價平穩的勢頭,把更多精力用在尋找合適的房子上,儘快上車(降息週期下,資產會大概率增值的)。

說到年輕人要不要買房,什麼時候買房,怎麼買房,這是一個資產配置的好問題。

正好最近開始複習得到課程《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那就來分享一下香帥對於不同年齡的人羣的投資建議吧。

香帥在課程中,對於青年時期、壯年時期以及老年時期的資產配置建議可以簡單總結爲:

1、青年時期,最應該加大實物資產的配置;

2、壯年時期,要加大風險資產的配置;

3、步入老年,加大流動性資產的配置。


香帥給出的資產配置建議是用金融學的思路,將人生不同階段面臨的約束條件、財務狀況、家庭情況、風險偏好以及可選的金融工具綜合分析,提出相應的建議。

青年時期,我們最大約束條件是資金,但是最大的優勢是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充分利用槓桿,拉長時間週期,將未來的現金流轉化成當下的投資和消費。

那麼,怎麼纔能有這麼好的機會呢?可選的金融工具,當然是銀行抵押貸款,用銀行的錢來買房!

與此同時,青年階段買房的原則有以下兩點:

原則一:根據自己和家庭的最大購買力來買,如果買不了100㎡的,就買50㎡,買不了50㎡的,就買30㎡。

原則二:確實存在資金約束的,沒辦法在一線城市買房,就在人口淨流入的新一線城市或者強二線城市買房,也是很具有投資價值的。

爲什麼香帥會給出這個建議呢?原因有以下三點:

1、房產具有居住的消費功能;

2、房產是對抗通貨膨脹的工具;

3、最重要的是,按揭貸款買房給了年輕人以時間換空間的權利。

另外,由於青年時期消費慾望強,儘早買房有助於我們控制自己的消費,提升資本積累的意識。

同時,我個人在買房之後明顯的感覺是強烈的開源節流的動力,會促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規劃以及對未來的想法,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賺錢能力!

到了壯年時期,則隨着家庭收入逐漸增加,賺錢能力增強,風險承受能力也逐步增加,那麼這個時候應該果斷加大風險資產的配置。

這個風險資產主要是股票、股票型基金以及股權投資(企業股權投資或者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等。

與此同時,在這個階段最重要得還有資產的多元化配置,利用信託、保險、基金等金融工具,進行更加分散的多元化投資。

另外,收入更高的羣體,還可以考慮在全球市場上進行投資,如國際大都市或者新興國家的大城市的房地產以及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金融產品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標的。

步入老年,快要退休的前幾年,則需要調整風險資產的比例,增大安全性資產,並逐步加大流動性資產的配比。

這個階段的資產調整是爲了應對收入下降和支出逐漸增加的狀況。

香帥在這裏提到一個金融工具,反抵押類的產品,即將流動性較差的房產抵押給銀行或者保險公司,用來支付退休期間的部分開支。這也是一種在歐美市場上比較普遍的金融產品,最近兩年在國內有些嘗試,尚未大規模開展的一項金融業務。

關於這個部分,我的想法是,有資金實力的羣體,可以儘量在滿足自住需求的情況下,投資一套用於養老的房產。等待退休之後,就可以把原來的自住房出租,然後選擇合適的地方養老,也有足夠穩定的現金流,是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是本人總結的來自《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的資產配置建議以及一些個人的看法,供參考!

END

法律聲明:本公衆訂閱號(叨叨的財富管理筆記)所載內容僅供潛在的投資者參考使用,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的研究觀點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具體投資建議,對任何因直接或間接使用本訂閱號刊載的信息和內容或者據此進行投資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或損失,本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上一篇: 實用的理財常識系列——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

參考:建立家庭理財的全局觀,我們要學習的有很多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哦,更多精彩,不容錯過!


走過路過的小夥伴,記得點個在看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