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最重要的事

最近,陸陸續續有幾位新認識的小夥伴來諮詢我有關投資理財的事。

說實話,我可能沒辦法給出最好的方案。

爲什麼呢?

因爲理財規劃是一項個人的事,沒有最好的方案,只有最合適的方案。

而這個最合適的方案,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的呢?

我想,可以總結爲以下 幾點:

一是,你的理財目標;

二是,你的風險偏好;

三是,你是否能做到按照計劃執行;

四是,你能否持續學習,並根據情況變化,進行方案調整。

以上四點就是我認爲在投資理財中最重要的事。

明確理財目標

對於個人發展階段不同以及價值觀不同的小夥伴,他們的理財方案當然是不一樣的。

一是,我們在生命的每個階段,所面臨的問題和需求不同,這也就導致了不同的理財目標。

比如,剛畢業的小夥伴,收入可能還沒有很高,但是開始也少啊,畢竟還沒有建立家庭,那麼他們的理財目標也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想要建立自己的第一桶金?或者積累一筆海外學習的學習基金?還有可能是積攢一筆旅遊經費?

已經組建家庭或者即將組建家庭的小夥伴,可能就沒那麼瀟灑了,面臨着要不要買房?去哪裏定居?要不要生娃等等一系列問題。這時候的理財目標,是需要要解決當下最想解決的問題。

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那理財目標更是複雜多樣了。小朋友的教育基金,父母的贍養基金,自己的養老基金,這些都是一個個明確而具體的目標。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我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也許小夥伴們會很好奇,爲啥理財還跟人生觀和世界觀扯到一起去了?

最近我在看的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卡爾·理查茲的《理財最重要的事》,作者在前言裏這樣寫到:

理財決策應該符合你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越是瞭解自己,你的投資成功概率就越高——即你的投資會更符合你真正的人生目標。

這裏我想到我身邊一位師兄的例子。

早在2012年,這位師兄就已經攢夠了一筆可以在北京買房的錢,但是他遲遲沒有做買房的決策,並不是因爲他不想買房,而是他不想因爲買房而大規模負債,影響到他之後創業這條路的計劃。

那他是等到2015年的時候,娃也出生了,需要買房落戶,他才做出來妥協,調整了自己的目標,做出了買房的決策。

這個案例,很明顯是我師兄的人生觀在影響是否買房的決策。最開始的時候,創業是優於家庭房產配置這個選項的,而孩子的出生讓他有了優先順序的調整。

我們很多人都是一樣的,在做理財目標選擇的時候,可能會面臨多種多樣的需求和問題,那麼背後推動我們最終決策的因素實際上就是我們的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做出的目標排序。

所以,在定目標的時候,我們應該也問問自己是什麼在推動着我們最後的決策。

確定風險偏好

需求確定清楚了,目標明確了,接下來我們還要看看風險偏好這個變量。

之前,我也寫過一篇文章:你瞭解自己的風險偏好嗎?,專門談到採用何種方法確定自己的風險偏好。

在投資理財中,風險偏好起何種作用呢?

風險偏好是決定我們選擇何種資產組合才能安安心心睡覺的關鍵。

比如,2015年端午節前後,A股市場上出現大幅下跌,恨不得一開盤就得有幾十只甚至上百隻股票跌停,指數的跌幅跟個股有一拼了。

這種情況下,如果資產組合中A股股票佔比達到50%以上,恐怕很多人都會睡不着覺了吧。

風險偏好的明確,就是幫助確定我們所能承受的最大損失比例以及組合中各類資產的配比。

舉例來說,一個穩健性的投資者,可能權益類資產(股權、股票等高風險產品)的配比最高配置到50%;而一個保守型投資者,這個比例一般要在30%以下。

按照計劃執行方案

根據理財目標以及風險偏好,我們已經可以初步鎖定各類資產的配比和投資期限等問題了,也就向着理財方案更近了一步。

那麼,理財方案如何定?

在給定的預算、投資期限以及風險偏好等約束下,可以找靠譜的理財顧問或者根據自己的投資經驗,初步定一個理財規劃方案了。

這個理財規劃方案,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清楚各種資產的特性,所投資的資產種類一定是我們認知範圍之內的產品或者資產。

在我們熟悉的投資領域選擇一個適合的理財規劃方案之後,剩下最重要的就是執行方案。

這裏,我不得不說,能否按照原定方案或者目標執行,是投資理財能否成功最關鍵的一點。

就拿最簡單的指數基金定投來說,算是一個簡單的理財投資方式,那有多少人是真正堅持下來的呢?

今天,我在社羣裏跟小夥伴們交流的時候,就發現很普遍的現象是:我們定了定投的策略和組合,但是看着市場行情不如預期或者現金流緊張,就放棄定投了。這也是很可惜的。

再或者,我們買入一隻看好的上市公司股票,設定好了止盈和止損線,但是真正的風險發生的時候,我們可能並沒有按照最初的止盈止損執行,導致跟着市場坐了過山車。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想小夥伴們可以總結一下過往的投資經驗,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敗的?成功的原因爲何?失敗的原因又爲何?這個總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執行既定的理財投資方案,做到心中有數,波瀾不驚。

持續學習,並根據情況變化調整資產組合

世界不斷在變化,我們也在持續地成長和發展,那麼我們的資產組合也是要跟着調整和變化的。

如何做到更有效的管理我們的家庭財富以及個人的投資理財?

我想,關於這點最重要的就是持續學習,並根據情況變化去調整資產組合。

比如,幾年前在銀行買理財,基本上都是保本保收益的,可以閉着眼睛買;甚至,就連信託產品這種實際上風險很高的產品,都必須剛性兌付。

但是,這種好日子已經過去了。隨着資管新規以及銀行理財子公司相關監管規定的嚴格執行,剛性兌付的產品基本沒有了。就連原來的固定收益類產品,也慢慢變成了淨值型基金。

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持續學習,緊跟時代進步的步伐,學習瞭解新的產品特徵,並調整自己的資產組合至最適合的狀態。

還有就是,投資理財這件事,當我們手裏有10萬和100萬,甚至1000萬的時候,進行的資產配置類別和方案肯定是有明顯差異的。

但我們很有可能會根據自己習慣的方式去處理這三種不同的資金量,因爲這裏面有慣性思維的力量。這也要求我們要持續學習,保持進步,通過擴大自己的認知邊界去做最適合的理財方案。

以上四點,就是本人總結的理財中最重要的事,供各位小夥們參考啦!

END

上一篇:金鉤曲線告訴我們:指數定投,低點加倉,收益更好

參考:大類資產的屬性總結筆記

你瞭解自己的風險偏好嗎?

自律這件小事

法律聲明:本公衆訂閱號(叨叨的財富管理筆記)所載內容僅供潛在的投資者參考使用,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的研究觀點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具體投資建議,對任何因直接或間接使用本訂閱號刊載的信息和內容或者據此進行投資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或損失,本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哦,更多精彩,不容錯過!

走過路過的小夥伴,記得點個在看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