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理財常識系列——上證指數的編制缺陷

大家對指數基金定投都算是比較熟悉的,爲啥大部分定投意見都推薦滬深300指數,而沒有單純推薦定投上證指數的?

這裏面的根本原因就是上證指數的編制存在缺陷,它並不能全面代表中國A股市場的表現。

今天我就結合張瀟雨老師的《個人投資課》,針對上證指數的編制缺陷做個總結,幫助大家理一理指數定投的相關概念。

   上證指數編制過程中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四點:

一是,上證指數全稱爲上海證券綜合指數,它幷包括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那些公司;

二是,上證指數對於新發行的股票納入期限非常短。

三是,上證指數採用的計算方法是全市值加權,而非流通市值加權。

四是,上證指數作爲一個全市場指數,包含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全部股票,是一個“ 只進不出 ”的指數(除非退市)。

那麼上證指數的這些編制缺陷,產生了那些負面問題呢?

問題一,上證指數只包含了1500多家公司,佔滬深兩市(合計3600家)比例的42%,市值佔比爲60%,不能全面代表A股市場的表現。

與此同時,深圳交易所的優質公司,比如平安銀行、萬科、格力電器、五糧液等等上市公司的發展和股價漲幅都是沒有被上證指數反映出來的。

鑑於這一點,指數定投一定要選擇涵蓋滬深兩市絕大多數優質公司的滬深300指數基金。

問題二,由於上市11個交易日的公司,就會被納入指數,而新股和次新股的股價波動較大,影響指數的綜合表現。

問題三,全市值加權的方法,導致市值越大的股票的漲跌幅,對指數的影響越大。

比如說上證指數中市值最大的股票中石油,上市的時候,總市值是7萬億,佔到上證指數總市值30萬億的23.3%,這也導致了個別股票對指數的影響過於巨大。

後來中石油從48.6元跌到了現在的6.7左右,相當於蒸發掉了85%的市值,自然也是影響到指數的表現了。

問題四,上證指數只進不出,缺少淘汰機制,大量業績不好,沒有分紅的公司常年佔據指數的權重和指標,這肯定會拖累上證指數的表現的。

根據統計,從2005那年股市低點開始測算,截至2019年一季度,市場上的四個主流指數的漲幅如下:

上證指數:200%+

深圳指數:280%+

滬深300指數:320%+

中證500指數:530%+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單純看上證指數的表現,是不能反應整個A股市場的表現的,上證指數是一個相對片面且失真的指數。

那麼我們也看看,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分別是指什麼吧?

滬深300指數,是選擇滬深上市公司市值最大的300家公司, 以市值和流動性作爲選公司的兩個根本標準,並賦予流動性更大的權重,可以理解爲大盤股。

中證500指數,則是在全部A股中剔除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及總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後,總市值排名靠前的500只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中一批中小市值公司的股票價格表現,可以理解爲小盤股。

基於上述上證指數本身的指數編制缺陷和問題,我們在選擇定投指數的時候,一定要選涵蓋優質公司更多的指數,也就是滬深要300指數。

另外,適當的配置一些中證500指數基金也是不錯的,這裏面也有很多成長性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較大。而且,這個指數與滬深300指數不存在重合標的,兩者的相關性弱一些。

以上,就是關於上證指數的編制缺陷以及指數定投的一些選擇,供各位參考。

END

上一篇: 首付款投資靠譜,還是買房靠譜?

參考: 簡單易行的基金定投策略

          金鉤曲線告訴我們:指數定投,低點加倉,收益更好

法律聲明:本公衆訂閱號(叨叨的財富管理筆記)所載內容僅供潛在的投資者參考使用,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的研究觀點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哦,更多精彩,不容錯過!

走過路過的小夥伴,記得點個在看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