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院士們身上學到什麼(一)

連續跟着讀了12位院士的自述文章,寫了四次作業,先來總結一下從前六位院士那裏學到的比較觸動我的一些地方。

丁舜年院士——不要等自己以爲的條件都準備好了再開始,要敢於接受挑戰,當時作者學習冶金方面的知識,蒐購了當時所有這類的技術書記,日夜研讀。從這裏學到學習一項新技能,或者自己不的新領域的方法,同時也離不開笨方法:日夜研讀。

幹福熹院士——年輕的時候見識如果沒有,身邊的環境,那個點亮你的人很重要,遇到點亮的人雖然也很重要,但自己願不願主動思考被點亮好像纔是起決定作用的。院士當時隨大環境想要參軍,老師對他的勸告他就聽進去了。科學研究更離不開勤奮。

馬在田院士——靈感不會從天而降,更不是他人的恩賜,而是一種複雜腦力勞動,集中持續思考的結果。

用笨方法,沉下心來研讀書可能是做好的學習方法。會思考,院士小學養成了讀課外書,積累了理解能力,初中解代數嘗試用幾種方法,總結自己的擅長的思維方法時總也在思考,不隨大流。讓他獨立思考的源頭是什麼呢?應該就是小時候父母對教育的重視,他總考第一名,讀課外書,和這有關。

馬宗晉院士——院士讀書出版一本看一本,一邊看一邊代入書中作者的視角。這個提法之前我也知道,但是堅持做到不容易。我還想到院士都是孤獨專注且愉悅的,在求學,研究的過程中。從渺小事物或者現象中,尋求發現整個森林,去看透本質。想到有本書提到,有個老師教學生寫作,讓學生寫一個院子,寫不出來,寫一面牆也不出來,那就寫牆上的一塊轉頭,學生就沉浸下去了,能一直寫下去。

王大中院士——一絲不苟就是要極度認真,通過讀院士的文字,我覺得他們的內心都非常堅定。無論在何時何地,人生的哪一個階段,在面對想要摘的果子時,內心從容堅定。是什麼讓他有這樣的堅定的動力呢?院士自己也說,是天津南開中學,歷史悠久,強烈的愛國傳統和科學風範,讓院士受到了嚴格的訓練,明確了人生志向。所以,不管前路看到什麼,作者都知道自己要什麼,志向明確之後,內心才堅定強大。

王之江院士——也是中學時代的老師對他的影響非常大,培養了獨立學習的能力,從小喜歡讀書。還有大學二年級老師專門讓他和同學們寫自己的讀書方法,學習方法,我想到我們現在寫的讀書筆記,給定了幾個方面來寫筆記,也是在學習院士們的學習方法,讀書方法。這個過程中自己不知覺就會受影響,每天寫作業感覺時間過的很快,不知疲倦。他們都善於跳出自己的侷限來代入一個現象,一本書的作者來思考,這就是在慢慢演練獨立思考。現在越來越感覺到,沉浸在書中,是很快樂的的事情。

收到書的時候,知道這是套好書,但確信自己獨自讀肯定跟不完,就盼望着有小組一起讀,不管小組的任務挑戰大或者小,都毫不猶豫的加入,就是想要推着自己讀完這套好書,連讀了幾個院士,被他們激勵,有價值的事情都不容易做到,你又憑什麼不認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