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充沛,效率翻倍!給你提高精力的四種方法

如果你擁有以下症狀:

✔看書時能累到睡着;

✔下了班後累到就想癱在沙發上刷手機;

✔晚上睡不着,早上醒不來;

✔想學習,卻總是不夠精力;

✔下午崩潰,中午卻不睡;

......

親愛的,你急需進行正確的精力管理啦。

一、我們先來了解下精力金字塔

精力的來源包含四部分:體能、情感、思維和意志。

體能精力作爲最基礎的精力來源,我們必須清晰的意識到,體能不足是我們精力不夠的首要原因。要想進行改善,就必須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習慣,調整飲食結構。

正面情感可以有效地支配個人表現,它所有能帶來享受、滿足和安全感的活動都夠激發正面情感。從更實際的角度看,快樂本身便是獎賞,也是維持最佳表現的重要原因。

思維精力,保持專注和樂觀。爲了發揮出最好的水平,我們必須保持專注,在整體方向和局部目標之間靈活遊走。我們還需要調用現實的樂觀主義,一方面看清事物的本質,另一方面還能朝着目標成果積極努力。

意志最簡單最基本的定義——通向最深層的價值取向和超越個人利益的意圖。


我們先來看看,普通人是如何管理自己精力的?

直線型管理:

大部分人管理精力的方式是消耗性的 ——就是一直工作,累到停爲止。

然後休息,一直到不累繼續工作。這時,休息是一種“沒法工作”的虛弱的表現,或者爲了工作不得不做的事。聽說原來李開復和人比賽晚回郵件 ,我們也常常比賽誰能熬夜。這是一種很糟糕的精力管理方式——精力好比手機電池,直線型的管理是一直用到關機,然後充到能開機20%的電量又匆忙繼續使用,常年保持在半電量的恐慌狀態。這也是你的精力管理現狀,你不斷地喝咖啡、抽菸,相當於給這個手機加一個移動電源,但如果你不改這個習慣,你會發現電量總是不夠用,人也永遠緩不過來。

精力其實是一種節律性的東西,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像鐘擺一樣,有自己的節奏和高低谷。高手從來不把精力電池用到沒電,而是理解和配合這些節律,主動進行休息和補充。

鐘擺型管理:

他們懂得掌握節奏,主動休息。休息被認爲是一種高效能的工作方式。

《精力管理》的作者吉姆花了數百個小時觀察頂尖網球選手的比賽,他發現頂級選手特別擅長用得分間隙恢復體力。他們通過改變呼吸方式、放鬆肩膀和手臂、大吼一聲等方式來發泄緊張情緒。他們在得分間隙的 16-20 秒裏,平均每分鐘的心率可下降 20次。而他們對手的心率居高不下,一場比賽下來體能消耗要高20%,這些細小的差距,造成了頂尖選手和優秀選手的區別。

很多人中年以後精力下降,不是體力問題,而是管理方式問題。精力充沛的關鍵是找到節奏順勢而爲、主動補充。

二、精力的鐘擺

對於如何管理你的精力節奏,古典老師在超級個體專欄裏提到的一個策略特別好用,分享給大家:

1. 60分鐘鐘擺

大腦的注意力只能保持45-90分鐘,最長不超過120分鐘。所以每小時主動休息一次能保證你的精力在高水準,遠遠比連續2小時然後停下來休息20分鐘好。休息的頻率比時長更重要。

最好的精力恢復方式不是停止工作,而是切換到另外一項不同的工作上去——從執行切換到思考,從腦力活動切換到體力活動,從一個人幹活切換到和別人溝通。

你可以推開鍵盤,走到過道里面伸個懶腰,走一走,和同事聊聊天。

2. 一天的鐘擺:4個時間段

早上——計劃性工作

上午——創造性工作

下午——溝通性工作

晚上——學習性工作

3. 一週的鐘擺

人體在一週之內的精力,也有起伏變化,我們可以據此安排工作:

星期一:規劃日

雙休以後,人體的生物鐘往往還沒有調節過來。所以,週一不是埋頭工作的好時候,這時最好是分派任務,進行規劃,設定目標。

星期二:攻關日

工作效率最高,產出最大,將一些難啃的骨頭留待此時。

星期三:會議日

是一週的轉折,此時大家的精力還是很好,且思路活躍。這一天是制定戰略、開展頭腦風暴的最佳時間,也是決策技能最能發揮的時候。有鑑於此,這一天可以安排會議。

星期四:談判日

基本是黎明前的黑暗。這時人們在一週開始時的雄心和精力均下降,又對即將到來的週末充滿希望。星期四到了,星期六還會遠嗎?這時人比較通融,容易說話。去見客戶,客戶向你妥協也最有可能。

星期五:決斷日

人們最容易冒險。熬到了星期五,人們總希望一週事一週清,糾纏不清的事情,大家都喜歡來個了斷。星期五這一天司機也更願意冒險,是交通事故的高發期。

千萬別企圖用工作的時長,來彌補你工作的低效。這隻會陷入死循環。聰明的人會在集中全部精力完成第一項工作後,將自己從工作中完全抽離。對,徹底忘掉工作,盡情地去玩,去嗨,去瘋,去撒野。玩夠了,爽翻了,再投入下一項工作。一個不懂休息的人,一定也不懂工作,就是如此!

只有主動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力,才能讓你更高效,也更值錢。

關於休息,我想多說一點,休息也一樣需要全神貫注。倘若這時你依舊想着未完成的工作,一定會心懷愧疚。帶着這種愧疚感休息,你做什麼都是累的。不是身體累,是心很累。

冰淇淋拿在手裏,本該好好享受在味蕾翻滾甜爽滋味。大腦突然飄出一個聲音:工作沒做完還在這吃吃吃!於是你開始很有負擔地吃冰淇淋。帶着沉甸甸的負重感休息,實際上一秒鐘都沒輕鬆過。

 休息時的負擔和緊張感,會給你造成一種壓迫:我這一刻在休息,但我下一刻要去工作。然而,聰明人,在休息的時候早就把工作忘光光了。等休息結束了,迴歸工作就會很乾脆。一個是“玩夠了,該工作了”的積極態度。一個是“還沒玩夠怎麼又要工作了”的消極態度。所以,心懷愧疚的休息,比不休息還要更累。緊繃的弦,永遠比鬆弛有度的絃斷的更快。

當別人筋疲力盡也在跑的時候,也許你是時候考慮停一停,爲接下來的奔跑積蓄力量。

說了這麼多,我們需要重新思考一下,精力管理所服務的對象是誰?其實就是我們的目標。無論生活或者工作,我們都需要保證精力的消耗與恢復平衡。一旦平衡打破就會出現精力低下等一系列的惡性循環表現。

爲什麼我們學不會精力管理?就是因爲我們想要的太多,目標不夠清晰就會不聚焦,當力量全部分散開來,也就全部化解,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們想要的什麼沒有要到。

所以,我們必須要篩選對我們來說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那20%的事情,然後投入80%的精力。剩餘的20%用於處理生活中大部分不重要又避免不了的問題。

所以,只有充分明確的目標才能夠充分利用精力來達到價值最大化。

三、提高精力的方法:

1.提升身體能量:吃、睡、運動   

2.積極的情緒和互動,和積極思考、快樂的人在一起

3.規律化地生活、自動化地執行,養成“精力習慣”   

這裏要重點分享一個概念:大腦的執行功能!

大腦在使用執行功能的時候會消耗心理能量,產生疲勞感。大腦的執行功能包括做出決定(今天上班穿什麼)、做計劃(今天要完成哪些任務),必要的時候,還要短暫地記住一些想法。我們一定要儘可能地避免做那些會消耗心理能量的事,也就是要避免做選擇、決策和計劃,以及需要用到自控力的事情。最好的建議就是,我們可以在前天晚上就決定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制定好第二天的計劃,如果遇到一些需要短暫記憶的事情,就趕緊寫下來,不要佔用大腦執行功能,然後把哪些不重要,但卻需要消耗自控力的事情放在完成了當天最重要的工作之後再去做。

4.找到精神目標 ,找到人生的意義。

當你有了明晰的價值觀和人生動力,那麼你的每一天、每一個行動就都有了怦然心動的目標。價值觀是終極的行動指南!

當你擁有了積極的人生目標,當目標感從消極流向積極、從外部流向內部、從自己流向他人,它就成爲生活中最強大也最持久的精力源!

精力管理是時間管理的基礎。管理精力而非時間,是高效、健康、快樂的關鍵!

當你忙着和時間賽跑時,不要忘了我們其實精力有限,需要休息、恢復和再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