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書摘 [美]莎倫 佈雷姆

【第一章】親密關係的要素

親密關係至少在6個方面與普通關係不同:瞭解,關愛,互動依賴,互動性,信任和承諾

 

經歷的影響:安全型的孩子與其他人的關係快樂而充滿自信。焦慮矛盾型的孩子緊張而不獨立。迴避型的孩子對他人心存疑慮。

自尊是一種主觀的判斷,反映的是我們與他人關係的質量。當別人覺得我們好而看重我們時,自尊就會升高。


 

【第三章】吸引

吸引的基礎:一種回報

接近:我們從我們周圍的人中選擇朋友或敵人。

方便:距離是有成本的

熟識:重複接觸

 

接近的力量:與喜歡的人接近會增加喜歡;與討厭的人接近會增加討厭

外表吸引力

 

相互性: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

相似:喜歡和我們相似的人

相異相吸是廣泛的概念:美貌 金錢 權利

障礙:喜歡不能得到的人


 

【第四章 社會認知】

首音效應,確認性偏見。選擇符合自己信念的信息

自我服務和歸因


 

【第六章 相互依賴】

社會交往經濟觀認爲 人們是以最小的成本尋求最大的回報的關係

回報高過期待就會滿意

如果替代的成本較高,則會依賴現有的關係

關係的類型

幸福而穩定

幸福而不穩定

不幸福但穩定

不幸福也不穩定

 

投入意味着希望關係繼續


 

【第七章 友誼】

抑鬱的人在矛盾的尋求安慰和消極自我認識,這一方式讓人敬而遠之。

 

【第八章 愛情】

愛情三元理論認爲 親密激情和承諾結合在一起能夠產生8種愛。


 

【第九章 壓力與緊張】

用一種平和的心態來面對將要發生的人際交往時,害羞感就消失了。平和與自信。

【第十章 衝突和暴力】

要求、退卻模式,一方接近,另一方迴避。

【第十一章 孤獨】

孤獨與身體的隔離不同,人們可以在荒無人煙的地方獨自生活而感到快樂,也可以在人羣中卻感到孤獨。

loneliness是一種喪生和不滿足,期望的社會關係與現實不一致。如果希望與某人在一起,那麼獨處時就會感到孤獨。

社交孤立:缺少社交網絡

情緒孤立:缺少單一而深厚的關係

 

孤獨<->他人做出的消極反應<->笨拙而遲鈍的社交行爲<->孤獨

 

表13.5感到孤獨時會做什麼


 

被動:哭泣 睡覺 坐着想 什麼也不做 暴食 看電視

積極:學習工作 寫作 聽音樂 鍛鍊 散步 發展愛好 看電影 閱讀 演奏

社交接觸:打電話 拜訪

消遣:購物 花錢

 

孤獨是一種成長體驗

孤獨轉化爲獨處

無聊不安和孤獨時,這可能是我們有時間了的暗號。關鍵不在於我們從事的活動,而在於我們如果是爲了消遣或忘卻,那麼我們還未能真正達到獨處。如果我們讓自己沉浸在活動中,爲了活動而享受活動,那麼我們可以享受獨處時光而不必爲孤獨發愁。

能夠享受孤獨的巨大好處之一是我們明白了我們能夠照顧好自己,並不需要總是需要依靠他人讓我們快樂。

 

孤獨:絕望 難耐的厭煩 自貶地和沮喪

 

【第十四章 培育保持和修復】

積極性 友善而愉快的行動;嘗試使得交往成爲享受;詢問他一天如何過

公開性 表露思想和情感;討論關係的質量;提醒他之前關於關係所做的決定

承諾 強調關於關係的承諾;表明美好的未來;展現真誠

社交網絡 我們的朋友和親密關係

分擔任務 承擔家庭責任

共同活動 花時間出去玩

運用媒介 電話 郵件

迴避 避免討論某些話題;尊重隱私和獨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