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心理感想]聲音也有溫度和冷暖?無處不在的聯覺,談談我所認爲的聯覺,色彩、聲音與溫度冷暖之間的通感,色彩和聲音的冷暖

作者:❄️固態二氧化碳❄️ (主頁)
鏈接:(原創)[心理感想]聲音也有溫度和冷暖?無處不在的聯覺,談談我所認爲的聯覺,色彩、聲音與溫度冷暖之間的通感,色彩和聲音的冷暖 - 固態二氧化碳的博客 - CSDN博客
(原創)[心理感想]聲音也有溫度和冷暖?無處不在的聯覺,談談我所認爲的聯覺,色彩、聲音與溫度冷暖之間的通感,色彩和聲音的冷暖 - 固態二氧化碳的博客 - 簡書
來源:CSDN博客
發表時間:2020年02月16日 15:37:18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聯覺(Synaesthesia)一詞源自古希臘語σύν(syn,共同)和αἴσθησις(aisthēsis,感覺),它在心理學上是指各種感覺之間產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現象,即對一種感官的刺激作用觸發另一種感覺的現象。而最常見的聯覺是“視-聽-溫度”聯覺,即對光的頻率能聯想到聲音的頻率,或者是對光和聲音兩者的頻率的感覺能引起相應的溫度感覺。
  聯覺現象通常被大多數人認爲是奇特、高深,甚至是荒唐、不可理喻的。比如我看到有人說某某嗅覺、某某味道是什麼顏色,甚至某某字母是什麼顏色、某某漢字、某某單詞、某某數字是什麼顏色的,我就感覺到很不靠譜,有點異想天開的感覺。但是其實有些聯覺就在我們的身邊,並且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它就是我剛纔所說的“視-聽-溫度”聯覺。在衆多的聯覺現象中,它是最能得到廣泛接受和認可的。

1.冷色暖色

  相信大家在小學的時候,老師就都教會了我們“冷暖色”的概念,這其實就是我們最早認識到的,也是最直觀的聯覺現象。衆所周知,暖色包括紅、橙、黃系列的顏色,而冷色則包括綠、藍、紫系列的顏色(黑白等無彩色不在討論範圍之內)。可是爲什麼我們會提出這種說法呢?其實稍微想想就能理解。因爲我們見到紅、橙、黃之類的,低頻可見光的顏色,往往會想到太陽、火焰、熔岩、鮮血、土地等事物,從而產生溫暖、熾熱、興奮乃至緊張的感覺,所以我們就將其稱爲"暖色"。而見到綠、藍、紫之類的,高頻可見光的顏色,往往會想到海洋、天空、冰雪、樹林、湖泊等事物,產生涼爽、平靜、安全乃至冰冷的感覺,所以我們就將其稱爲"冷色"。而我們在畫圖的時候,也會將這些事物畫成對應的顏色,否則就會給人奇怪的感覺。你想一想,如果我們把熔岩畫成藍色,那麼它的那種熾熱的感覺就會蕩然無存,如果我們把天空和大海畫成鮮紅色,那想一想就可怕,你願意每天生活在這種緊張、不安、恐懼的環境中嗎?
  既然不同顏色的光存在這種溫度感的現象,那麼怎麼從科學上去解釋它呢?原來,這種顏色的冷暖感與物理上的頻率成反比的現象,其實就是由光的頻率不同導致其傳播特性不同所造成的。像紅光這樣的低頻可見光,波長就比較長,散射能力差,但繞射能力強,所以它能給人以溫度、能量感。而像藍光這樣的高頻可見光,波長就比較短,繞射能力差,但散射能力強,而容易散射光的事物往往是透明、清澈、純潔的東西,這些東西在人的印象中就是涼爽的,所以它能給人以清涼、舒適、通透感。

2.聲音的特徵

  說完了大家都印象深刻的冷暖色,我們再來聊一聊聲音和它們的關係。衆所周知,聲音是一種振動形式,所以又叫聲波,就像海面上的波浪一樣的,而它在物理上屬於一種"機械波"(Mechanical Wave),當然,機械波也包括我們聽不見的次聲波和超聲波,不過它們不在我的討論範圍之內,所以可以忽略。而光屬於一種電磁振動,屬於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的一種,雖然電磁波也包括通信用的無線電,以及紅外線和紫外線等雜七雜八的波,不過這些均與我的話題無關。
  既然聲音和光都是波,也就是一種振動形式,那麼它們之間肯定有聯繫,也肯定有共性。所以下面我就本着類比的思想,順着這種思路,根據它們的物理特徵來推理出它們在感覺上的共通之處。
  在初中,我們的物理老師就跟我們講過,聲音的三要素是響度、音調和音色。響度由振幅決定,也就是生活中我們說的聲音大小,又叫音量,類似於光學上的光強。而我們重點討論的就是音調了,它由聲音的頻率(波長)決定,與振幅毫無關係,其實它就類似於光學上的色相了。有些人在初學物理的時候,常常會把這兩者搞混淆,而物理老師爲了讓我們把它們區分清楚,在佈置作業的時候,常常就會出一些關於這方面的題,設置陷阱,讓我們對它們的正確印象更加深刻,比如老虎叫和蚊蠅翅膀的聲音。

3.聲音和體型

  現在我們都知道了,音調只和頻率有關,而頻率和振幅是兩個相互獨立、平行的概念,沒有任何聯繫。音調(頻率)與聲音的粗細往往呈現出反比關係。相同響度下,頻率低的聲音往往更粗獷,壯實,而頻率高的聲音往往更尖細,瘦弱。而音調(頻率)與動物的體型、塊頭、陰陽(雌雄)也往往呈現出反比關係。衆所周知,小動物,比如蚊蠅、老鼠、小貓的叫聲往往是尖細的,嬰兒、個子矮的、體型瘦弱的人,以及女性,說話聲音往往也是尖細的。而大動物,比如狼、老虎、獅子(老虎、獅子和貓都是貓科動物,所以老虎和獅子的叫聲與貓的差異,大部分是由體形決定的,可以把它們理解爲"非常大的貓"),以至科幻片裏的巨人、巨龍、巨獸的叫聲,往往是很粗獷的,很雄渾的,很有震撼力的聲音,青壯年、個子高的、體型強壯的人,以及男性,說話聲音往往也是粗獷的。這是因爲體型越大,發出的聲音波長就越長,頻率自然就低了。這就是很直觀的音調與體形大小的(反比)聯繫,同時也體現出了音調與氣勢強弱的反比關係。頻率低的聲音,往往能傳達出高大壯、兇猛、強悍的信息,而頻率高的聲音,往往能傳達出瘦小、溫柔、細弱的信息。所以我們平時說話的時候,往往用第四聲(頻率降低)表達感嘆、肯定、自信、示強、命令的語氣,而用第二聲(頻率升高)表達疑問、不肯定、不自信、示弱、請求的語氣。這種現象不僅僅在漢語和英語中存在,在很多語言中都存在。這與聲音頻率給人帶來的印象是息息相關的。大家可千萬不要只看表面文字,認爲頻率越高氣勢越大(正比)了,這樣可就大錯特錯了!真實情況可是恰恰相反的(反比)!再次強調:頻率與振幅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千萬不要把它們混爲一談!
  說一句題外話,這個特點其實在某些人名中就有所體現,很多女生的名字通常都帶"i/in/ing"這些元音,而很多男生的名字通常都帶"o/ao/ou/ong"這些元音,就與這個原因有關。雖然不能說得太絕對,但是肯定有這樣的傾向。比如女生的Lily,Qi(琪),Shi(詩),男生的Bob,Dong(東),Yong(永/勇)等。i/ing這些元音通常感覺頻率會偏高一些(比較細),而o/ong這些元音通常感覺頻率會偏低一些(比較渾圓),加上剛纔說的頻率和體型的聯繫,所以就會存在這種現象。
  這裏所說的這些現象,其實和一篇論文有關,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參考文獻:
  朱曉農.親密與高調——對小稱調、女國音、美眉等語言現象的生物學解釋[J].當代語言學,2004(3):193-222.

  玩過耳機或者音響的人應該知道,普通的耳塞,或者手機外放那種很小的喇叭,對低頻的還原能力都很差,衰減很厲害,從1000Hz以下開始就變差了,500Hz以下的低頻音甚至都很難聽見,表現相當遜色。而大型耳機,大音響,專門的低音炮,表現效果則是相當的好,可以達到轟隆隆,震撼人心的效果。這就和剛纔說的動物體型關係很大了。大音響,低音炮,共振腔都很大,能夠發出波長很長,振幅足夠的低頻聲音,而小型喇叭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一個完整的這種長波運動。無線電裏也是的,低頻長波需要很長的天線,比如電視塔,收音機等,而高頻短波就不需要,因爲天線短到能夠和設備內部整合在一起了,比如手機,平板等。耳塞和耳機的原理都是和耳朵內部形成共振腔,但是耳塞體積太小,漏氣太多,無法完成長波共振,而耳機比較厚實,密封性較好,共振空間充足,所以可以完成很好的共振,達到低頻震撼人心的效果。
  剛纔我們用聲音頻率給人帶來的印象,很好的解釋了疑問和感嘆語氣的聲調問題,以及音響的回放問題,這其實就是聲音與形狀(大小、粗細)上的聯覺了。其實這一點,光也存在,相同大小、相同深淺的兩個物體,紅色(暖色調)的物體看上去總是比藍色(冷色調)的要大,因爲暖色調有膨脹、擴大感,而冷色調有縮小感,這一點與熱脹冷縮的科學原理不謀而合。對於聲音,低頻聲音有渾圓,膨脹感,而高頻聲音有尖細,瘦小感。擴大感往往給人以緊張、迫近的感覺,而縮小感往往給人以空曠、遙遠的感覺。所以我們往往用紅色或者低頻聲音營造出緊張、不安、激烈、迫近的氛圍,而用藍色或者高頻聲音營造出放鬆、舒適、空靈、遙遠的氛圍。我們也往往用降低的頻率(變紅)表現氣勢變強,步步緊逼,迫近,危險的情況,而用升高的頻率(變藍)表現氣勢變弱,環境變平緩,疏遠,遠離,安全的情況。總而言之,紅光和低頻聲音感覺更近(有迫近感),而藍光和高頻聲音感覺更遠(有遙遠感)。

4.冷聲暖聲

  談完了聲音、光和形狀上的聯繫,我們回到正題,談談聲音與冷暖的關係。說到這,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聲音裏也是分冷聲和暖聲的,但是,其實是存在這種說法的,在我講解了以後,相信大家很容易就能理解了。
  剛纔我說,低頻聲音用渾圓,膨脹感,而高頻聲音有尖細,瘦小感,色彩有"熱脹冷縮"的原理(冷暖色),類比到聲音,就很自然了,低頻聲音(膨脹)對應的當然是暖,而高頻聲音(收縮)對應的當然是冷。此外,由於低頻光對應的是紅色(暖),而高頻光對應的是藍(紫)色(冷),所以低頻聲音對應的自然就是紅色,暖色,而高頻聲音對應的自然就是藍色,冷色。這是根據聲音和光都是波的性質類比推導出來的。既然它們都是波,肯定有共性,所以我們提出這個假設。但是類比不是強行類比,肯定是有根有據的類比,剛纔所類比的結論是否正確呢?
  低頻聲音給我的感覺是紅色的,因爲它給人感覺緊張、激烈,高頻聲音給我的感覺是藍色的,因爲它給人感覺空靈、涼爽。生活中這種例子很多。比如"轟隆隆",“咚咚咚”就是典型的低頻聲音,“轟"這個字往往給人以熱烈、熱血、激情、緊張、興奮的感覺,而且它的讀音是hong1,和"紅"的讀音hong2類似,只是聲調不同,所以會給人紅色的這種聯想。而"滴滴”,“丁丁"則是典型的高頻聲音,它使人聯想到水滴、玻璃、金屬、冰塊等的撞擊聲,而這些東西在人的印象中就是涼爽的,或者是冰冷的,所以會聯想到綠色、藍色、紫色、白色這種清涼的色調。這其實就是聲音與溫度和顏色之間的聯覺了。
  其實啊,這種想法是我小時候發現的。在玩像鋼琴這樣的樂器的時候,發現最右邊的幾個鍵彈出來的聲音很涼爽,彈起來彷彿是在敲擊冰塊,透心涼的,彈快一點的話就彷彿像流水一樣順暢,也就是冷的感覺。而中間的鍵彈出來則比較紮實,有底氣,比最右邊的幾個鍵要溫暖一些。所以我很自然地就把它們和冷暖色對應起來了。現在一想,還真的挺有道理呢!
  個人感覺:超低頻-血紅色 低頻-紅色 中低頻-橘紅色 中高頻-綠色 高頻-藍色 超高頻-(藍)紫色。看來,這真和光譜上的顏色順序對應上了!
  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火焰燃燒和打雷的聲音是偏向低頻的聲音,而敲擊冰塊和水流的聲音是偏向高頻的聲音,因此我們聽到相應頻率的聲音也會產生冷或暖的感覺,進而產生了冷暖聲的概念。我們一般把低頻聲音稱爲暖聲,而把高頻聲音稱爲冷聲。
  光學裏面,頻率越高的光(冷色),越有通透感。聲音裏面,我們也有這樣的結論,頻率越高的聲音(冷聲),越有通透感。
  看來,聲音的冷暖感也與音調,也就是物理上的頻率,是成反比的。這體現了聲音和光的驚人相似之處,即冷暖與頻率成反比的。爲了描述方便,我自己給它起一個名字,叫"頻率-溫度反比定律”。而剛纔說的頻率和體型的反比現象,就叫"頻率-體積反比定律"。大家應該注意到了,我在前面已經多次提到了"反比"這個詞,所以我現在將兩者統稱爲"頻率反比定律",其實就是爲了突出一個詞——反比科學上解釋,聲音的這種感覺,其實也和頻率(波長)的不同導致其傳播特性不同相關。低頻聲波由於波長長,更可能被大體積的東西發出,且波長越長,衍射能力越好,穿牆能力越強,傳得越遠,所以會給人強壯、有力量、震撼的感覺,進而感受到能量和溫度,即暖的感覺。而高頻聲波由於波長短,更可能被小體積的東西發出,且波長短,衍射能力差,穿牆能力弱,傳得不夠遠,幾乎走直線(類似於光波),容易被散射,所以會給人尖細、輕柔、通透的感覺,進而感覺到涼爽或者冷。
  爲了便於記憶,我用一個詞簡單概括一下這個結論,就是"高冷",即聲音頻率(音調)越高,聲音越(寒)冷,反之,聲音頻率(音調)越低,聲音越(溫)暖。

下面給出冷暖聲的定義:
  暖聲通常指側重於低頻的聲音,低頻比較有力,高頻較少,聽起來熱情、有力、圓潤、雄渾,有彈性,給人以暖的感覺,比如敲鼓的聲音。而冷聲通常指側重於高頻的聲音,低頻不足,高頻比較通透,聽起來單薄、清涼、通透、空虛,比較硬,給人以冷的感覺,比如鋼琴高音區的聲音。
  暖聲通常給人的印象是轟頭、震耳欲聾、震撼、勁爆、強壯、緊張、危險、有力量、有熱情、熱血沸騰、激動人心的,而冷聲通常給人的印象是刺耳、冰冷、不夠震撼、虛弱、缺乏力量、清涼、舒適、輕柔、舒緩、平靜、放鬆的。(注意這裏的用詞講究,低頻一般用震耳,轟頭形容,高頻一般用刺耳形容,因爲高頻通常比較尖細,像寒風吹過,針扎的那種感覺,而低頻通常更有力量感,像劇烈震動,地動山搖的那種感覺)


  我相信這種感覺就和冷暖色一樣,在大多數人的心中都是能達成一致共識的,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心理學研究發現,低頻聲音會給人產生溫暖、熱情、粗獷、豪邁、壯實、熱血沸騰、心跳加速的感覺,但也會使人感到焦慮、緊張不安,就像紅色的感覺一樣。而高頻聲音會給人產生涼爽、放鬆、平靜、舒緩、空靈、心情舒適、減緩心跳的感覺,但也會使人感到空虛、缺乏熱情,就像藍色的感覺一樣。這也爲冷暖聲的理論提供了充足而有力的證據。

5.聲音的顏色聯覺(總結)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即聲音對應顏色的冷暖(頻率)是與聲音的頻率對應的,這也符合物理上波的性質類比的結論。這是聲音和光的顏色的聯覺的一個主要方面。
  (個人感覺:超低頻-血紅色 低頻-紅色 中低頻-橘紅色 中高頻-綠色 高頻-藍色 超高頻-(藍)紫色。看來,這真和光譜上的顏色順序對應上了!)
  此外越大的聲音,對應的顏色越強烈(趨向鮮豔的顏色),即光強越大,越小的聲音,對應的顏色越微弱(趨向黑色),即光強越小。按照物理角度來說,這就是聲音的振幅(響度)與光的振幅(光強)對應的結論。安靜無聲的時候,顏色就是純黑色的,因爲黑色是沒有任何光的時候呈現的顏色。這一點非常容易理解。
  節奏感而言,節奏越快的聲音,顏色越強烈鮮豔,光強越大,節奏越慢的聲音,顏色越偏黑,光強越微弱。這一點也很好理解,快歌給人感覺歡快愉悅,所以顏色強烈,而慢歌給人感覺安靜,有時候還會有憂鬱感,所以顏色偏向於黑色。
  綜上所述,聲音的頻率對應光的頻率,表現爲冷暖,聲音的大小對應光的強度,而聲音的快慢同樣可以對應光的強度,所以聲音的大小和快慢共同決定對應顏色的強烈程度。一句話總結:低頻暖(色調),高頻冷(色調),大聲和快節奏,色彩強烈鮮豔,小聲和慢節奏,色彩偏黑微弱。
  這其實是我憑自己的感覺(也是我的聯覺)總結出來的結論,但是這個結論與聲音和光的共性(波動性)恰好對應上了,而且從感覺上來說也比較合理,所以我也相信很多人的這種感覺和我都是差不多的。這也就是我問什麼在開頭說"在衆多的聯覺現象中,'視-聽-溫度’聯覺是最能得到廣泛接受和認可的。"這句話的原因了。

作者:❄️固態二氧化碳❄️ (主頁)
鏈接:(原創)[心理感想]聲音也有溫度和冷暖?無處不在的聯覺,談談我所認爲的聯覺,色彩、聲音與溫度冷暖之間的通感,色彩和聲音的冷暖 - 固態二氧化碳的博客 - CSDN博客
(原創)[心理感想]聲音也有溫度和冷暖?無處不在的聯覺,談談我所認爲的聯覺,色彩、聲音與溫度冷暖之間的通感,色彩和聲音的冷暖 - 固態二氧化碳的博客 - 簡書
來源:CSDN博客
發表時間:2020年02月16日 15:37:18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