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價過億新城控股王振華猥褻女童被拘,性犯罪黑手爲何頻向幼童?

近幾日,企業高管的新聞引起了不少業界人士的關注。不同於以往業務類、宣傳類的報道,現下的二則新聞,有些讓人大跌眼鏡,甚至產生厭惡感。

先是有百度公司董事長、CEO李彥宏被爆出在2019年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被一黑衣男子當頭澆下一瓶礦泉水。此事發生後,據傳現場一片沉默。但網上流傳出的動態圖,也讓不少網友覺得這是事先約定好的“炒作行爲”。

這則新聞的熱乎勁還沒過,另一則引起全民聲討的企業高管“犯事”新聞,又被爆出。


上市公司新城控股57歲的董事長王振華,買通中間人爲其提供女童進行猥褻。

提起這位企業高管,他的社會地位與榮譽,讓你很難想象到居然會做出這樣不齒的事情。

這位企業家一手創立了A股上市公司:新城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市值約爲963億元。

由於業務能力出衆,王振華被授予了不少社會職務。網絡上羅列的職務有:上海市政協委員,江蘇省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房地產商會副會長等。


除此之外,作爲知名企業家,王振華還熱衷公益,成立了大型公益品牌“七色光計劃”,專門救助貧困地區的青少年。

提起他的榮譽更是品目繁多,例如有:江蘇省優秀民營企業家、常州市明星企業家、上海市統一戰線(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勞動模範、中華慈善突出貢獻人物。

就這樣一位能力斐然的董事長王振華,因猥褻女童,已於本月1日被上海警方控制。

原本能夠爲企業創造價值,爲城市稅收做出貢獻,並願意分享財富去救助弱勢羣體的人,爲什麼偏偏要去做出讓自己身陷牢籠,名聲破敗的事呢?

成人的性犯罪,通常有以下特點:


一、尋求更強的刺激

成年人健康的性活動,是在大衆文化所認可情況下的兩性結合。而猥褻女童明顯屬於非正常的方式。

在性慾的理論中,其概念分爲三部分:衝動、動機、願望。一般對於性犯罪而言,大多是因爲作案人自身存在某些生理或心理問題,所以他們對於性的衝動、動機與願望都與社會道德產生偏差。

例如:性功能障礙,使他無法進行正常的性活動,所以當事人會採用非正常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性慾。又或者是因爲本身缺乏性刺激,想要尋求更強烈的刺激以喚醒自己的性功能。

在王振華出事之後,公司已由其35歲的兒子王曉鬆接任董事長。所以,對於王振華猥褻女童的這一犯罪行爲來看,初步評估更接近戀童癖或是想通過猥褻女童來體驗自己超然的“權力感”與“掌控感”。


二、戀童癖是一種性心理障礙

戀童癖的形成,有多種原因相互結合作用。

對於反覆多次與幼童發生性行爲並以此作爲偏好來滿足性慾的,不僅屬於違法行爲,更是一種性心理的障礙。

此類人士,往往很難從社交表現上分辨出來。選擇幼童作爲下手的對象,分爲兩類。


一類是內向自卑,無法很好地與同齡異性交往。這類人很難有可以進行健康性活動的對象,所以他們選擇無力抵抗,甚至還不懂保護自己,沒有性意識的幼童作爲性慾的發泄對象。這類人平時在社交中顯得少言寡語,在旁人看來,或許就是性格內向的老實人。

另一類是社會成功人士,他身上的光環、收穫的鮮花和掌聲,都使他顯得道貌岸然。這類人不甘於平凡,想要體驗些與衆不同的。別人都有的,不稀罕。別人沒有的,或不敢有的,卻能引起這類人的興趣。但由於此類人的社會地位與財力都能爲其“買個方便”,所以其行爲的掩護性很強,甚少能被人勘破。


不論王振華最終的量刑結果是什麼,最大的受害方就是女童與其父母了。

這一陰影會對女童產生不良影響,其父母也會一直沉浸在自責中。

那麼對於家長,如何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爲性犯罪的受害者呢?除了教導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性知識與自我保護意識之外,這兩點也需要家長引起注意。


一、警惕身邊熟人作案

這句話,儼然已經成爲了保護兒童的口頭禪。但很多家長仍然會被熟人矇蔽。

就像王振華的案件,他買通的中間人,就是女童家長的朋友。當時她與家長說是帶女童去迪士尼遊玩,家長也放心的把孩子交給了她。

在王振華猥褻女童後,給了這位中間人一萬的酬勞。僅僅爲了這一萬元,中間人背信棄義,把朋友的女兒出賣給大佬把玩,全然不顧這會對女童與她的家庭帶來多大的傷害。

所以,對於家長來說,當孩子還處於幼齡階段,儘量不要讓孩子離開父母的身邊。即使父母有事,無法照看孩子,也需要把孩子託付給有直系血緣關係的家屬。例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把孩子託付給具有正規資質的看護機構或人員(有現場實時監控設備)。

尤其要注意上文中提到的兩類人,極端內向、孤僻與大成功的人士,儘量不要讓他們帶着你的孩子單獨相處。


二、避免在朋友圈頻繁曬娃

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寶。當孩子還是軟軟糯糯的時候,清甜可人,家長很喜歡將孩子的照片發佈到朋友圈中。

如果你朋友圈的觀看者,人品、道德都不錯,那你自然不用擔心,還能收穫到不少的讚美與誇獎,讓你心頭也甜滋滋的。

但如果你的朋友圈,也存在有王振華案中的“中間人”,那麼你們發佈的照片正可以被她製作成“材料庫”,供金主們挑選。

當你正在爲孩子抓拍美麗鏡頭,修圖發佈朋友圈後,殊不知已經爲孩子埋下了一個危險的地雷。

如果你的孩子被中間人卯中,你是否有信心能夠識別中間人的動機,並及時將孩子救離呢?


國內曾開展過一個防止孩子被拐的社會實驗。

當時有5組家庭的父母信心滿滿地說:自己的孩子不會被拐,因爲自己日常對孩子的防拐教育,做得非常到位。

可實驗結果顯示,5個孩子全部被拐。實驗人員用得還只是棒棒糖與傳統的拐孩子話術。

所以,不論是孩子,還是家長,沒有到那一刻,你都不知道自己是那麼容易上當。


爲了最大程度的保護孩子,避免孩子在朋友圈中的高曝光量,也是一種可行的方式。

那什麼時候纔可以恢復曬娃呢?答案是:當你的孩子能夠自我保護時。

例如孩子8-9歲,你送她去學泰拳。但這個年紀的孩子,即使學習了,也很難跟一個爺們對戰。所以,等她更大一些,具備了力量、應對知識與技能時,你纔可以送口氣。


在我接觸過的個案中,童年時期經歷過性創傷的人,即使長大成人後,都很難擺脫那份陰影。她們需要更長程的心理諮詢,來恢復當初的創傷。

所以,如果每對父母都能在孩子還弱小時給予足夠、充分的保護,那對於孩子來說,是最好的呵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