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紙媒發表文章


昨天,是忙碌、充實,而又開心的一天。早起寫文章。跟朋友出去蒐羅美食。晚上帶孩子們參加了一場熱鬧的生日Party。

當然,最開心的事,莫過於查到自己發表兩篇文章。6月30日,《養一羣泥鰍》發表於淮海晚報。7月3日,《似曾相識燕歸來》發表於唐山勞動日報。這都是之前投的,昨天想起來查一下。沒想就發表了。真是好開心。

我是因爲接觸新媒文走上寫作之路的。最開始寫的也是新媒體方向。寫得差不多的就會投到大些的公衆號平臺,陸續發表不少,也賺了一些稿費。那時,整天就挖空心思琢磨讀者的心理,想一些讀者可能會感興趣的題材,文章發表後就淹沒於無數套路相似的新媒體文之中,一點也沒有自己的風格。

寫着寫着,我有點厭倦,想法也開始發生變化。我開始想,我寫作是爲了什麼?是爲了賺稿費嗎?如果是,賺的那點稿費還不如上班掙的錢多,在飯店端盤子可能都比這要多些。是爲了討讀者歡心嗎?不同的讀者水平不同,閱讀品味也不同,就是同一個讀者,也是會變化的,把這當成寫作的目的,豈不荒唐?

當我開始思索這些問題的時候,我的文章風格也開始發生變化。我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喜歡寫什麼就寫什麼,只要寫到自己開心就行,畢竟,我就是因爲喜歡文字、愛好文學纔去寫作的。我就做到一點:用心去寫自己喜歡的題材,並且儘可能打磨、修改到自己滿意爲止。

這樣寫一段時間後。有熱心的讀者朋友在微信上跟我聊,說喜歡我的文章(你看,世界那麼大,總會有跟你同頻的人,所以,堅持做自己就好),覺得我的文風貼近傳統紙媒,建議我投稿試試。我說着謝謝,有時間研究研究。事後就放下了。

一來,我覺得沒時間去想這個事,我想着,自己堅持寫,堅持發在自媒體上就行了,其他的且不去管它。二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投稿,到哪裏找郵箱,我覺得這些都好花費精力,每天寫作、讀書,還有生活的瑣事,已經佔據了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每多花費一點冤枉時間,我都會覺得心疼。

但類似的建議越來越多,這其中有老師,有文友,有讀者,我很感謝他們這麼做,並開始重視這件事,想認真研究一下紙媒投稿的事。話說,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花上一點時間去查一下,這實在也不算個啥事。

我挑了自己覺得還行的文章,投了幾篇。最初,我很心急,恨不得立刻就看到反饋。每天都關注着有沒有發表的事,甚至都無心寫新的文章了。

跟一個文友交流,他有多年紙媒發表的經驗。他讓我彆着急,他說這是一件急不得的事,紙媒本來就很慢,並且現在採用了也不會給過稿通知,稿費結算也有一定的週期,不要心急,過三個月後再看結果。

我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就不再關注這件事。

有一天,我想起來查一查,竟然發表了一篇。這是我第一次在報紙發表,太開心了。一連幾天,都被這件事所影響,常去關注與發表文章相關的信息,很浪費時間,影響繼續創作新的文章,也影響讀書,這兩件事都需要有一個平穩的心態。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再一次選擇順其自然。文章反正已經投出去了,發表與不發表都不是自己能決定的事。

朋友請吃飯,一不小心菜點多了,兩個大人,三個小朋友,點了一大桌子菜,怎麼吃都吃不完。在等小朋友慢慢吃的時間,我查了查,又有兩篇文章發表,並且都已發表月餘。喜悅之情難以言表。當然,沒有第一次激動,我想我會慢慢像習慣吃飯、喝水那樣習慣於發表這件事。

自己的文章變成鉛字,是我從小就有的夢想,現在,我看到它初步實現了。

我家高先生說,你現在做的,我都以你爲榮。你曾經立過的目標都實現了。我覺得你的夢想沒有那麼遙遠,指日可待。我會一直支持你。他說這些話時,是在我查到這兩篇發表文章的前夜。

立秋那天,我寫了一篇文章——《今日立秋——秋季賜予我們的收穫》,在設想秋季的收穫時,苦思冥想,也只想到“欣賞紅葉,嗅桂花香、賞月、吃月餅”,沒有期待自己在寫作上會有什麼收穫。然而,它就是來了。果實雖小,其味亦甘,足以慰藉一下心田。

金秋果然是收穫的季節。所以,春播時請不要躊躇,只管堅持耕耘,其他的交給時間就好。

附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