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4-6周書單

臨近過年的這幾周,沒有好好讀書,只讀了4本書,從第7周開始恢復一週一次記錄與推薦。

01 《活出最樂觀的自己》

適合閱讀者:

有一定悲觀傾向的人

這本書是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賽裏格曼教授的一本書。他從幸福的視角切入,告訴我們:從心理學角度看,持有樂觀心態的人更易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本書結構非常簡單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什麼是悲觀、什麼是樂觀;第二部分是樂觀者的人生;以及最重要的第三部分如何訓練自己的樂觀心態。以下是書中的精彩觀點:

(1)悲觀的人身上有一個典型特徵: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是無論怎麼做都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它是一個放棄的反應,是隱藏在內心深處"無論怎麼努力都於事無補"的外顯行爲。習得性無助成爲了悲觀的人在面對很多事情時的習慣性解釋風格。

(2)抑鬱症是一種流行病。抑鬱的人會在思想、情緒、行爲和身體四個層面發生消極的反應,對於較輕度的治療方法也是同樣需要在這四個方面做功課。

(3)樂觀的人始終認爲:失敗是暫時的,每個失敗都有原因,他們會真正實踐辦法總比問題多。

(4) ABC模式。在遇到一件不好的事情時,我們內心會對這件事情有一個想法或認知,基於這些想法或認知會產生一系列的後果,這就是Adversity-belief-consequence模式

(5) ABCDE法則。這是悲觀者學習讓自己幸福的一個方法。ABC就是第4點的事件、認知及後果,這點重點介紹:D和E。D是disputation,反駁,反駁那些消極的負面的想法,通過過往成功的經歷或知道的故事反駁你的"習得性無助"。E是emergination,激發,在你成功應對消極的想法之後產生的非消極或負面的行爲。

這本書給我的啓示:

本書中有好多測試,幫助你認識到自己的悲觀傾向。我是個季度悲觀的人,在看這本書之前,從未思考過這種悲觀的特質會對我有哪些影響。甚至也從沒有一個答案,爲什麼在很多不好的事情發生時我的想法會驚人的一致。這本書告訴我,想法對於一個人的行爲會有多大的影響;事實上,看待任何事情並不是只有一種角度,不相信的話,每件事情都有一次反駁的機會,我會練習使用ABCDE法則幫助自己調整的悲觀主義傾向,練習擁有樂觀的心態。

相似書籍推薦:

《一念之轉》

02 《象與騎象人》

適合閱讀者:

有一定心理學基礎(比如對《普通心理學》有一定了解)的人

​喬納森·海特提出了關於幸福的10個假設,並通過梳理每個假設背後的心理學觀點及研究,給我們生活的啓發。重點分享"大象"與"騎象人"這個概念本身的內涵以及一個幸福公式。

大象、騎象人隱喻的是我們每個人的心理都是分裂的,比如身體和心靈、左腦和右腦、理性和感性、控制化和自動化。

(1)身體和心靈,要揭示的是:某些身體反應由自主神經系統控制,完全不受意志控制。比如,我們的腸。腸腦,有着高度的自主權,負責處理那些不需要經過腦部加工的行爲。我有些修行的朋友發覺:當自己做某些決定時,腸部經常會給出一些疼痛或不舒服的反應。也就意味着:身體和大腦並不是完全一致化的。

(2)左腦和右腦,我們都知道,大腦具有半球優勢:左腦負責生成和加工口頭語言、分析數據,右腦的圖像、情緒表達更突出。但事實上,左右半腦的分工與合作非常複雜,它們遵循輸入輸出對稱交叉的原則,大腦半球莫名其妙的容易爲我們的行爲編出一套非常有說服力的解釋,而非完全基於事實根據

(3)理性和感性,理性和感性是獨立的嗎?負責理性區域的部分是大腦的額葉皮層,感性區域是大腦的邊緣系統,有心理學實驗發現:理性需要依賴於感性的力量才能更加聰明

(4) 控制化和自動化,呼吸、做夢等屬於自動化程序,5點起牀如何趕上早晨6點30分的飛機屬於控制化程序。控制化程序的弊端是,一次似乎只能思考並處理一件事情且需要多方信息。自動化和控制化程序,猶如大象和騎象人,大象有着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且它的威力在於不受控制自動發射;騎象人則是經過嚴密思考後制定的控制化程序。它們倆是分裂的,很多時候又是矛盾的,所以學會讓大象和騎象人通力合作纔是我們能夠獲得幸福的方法。

幸福的公式:H=S+C+V,幸福的持久度=天生遺傳的幸福的範圍+生活的條件+自己可控的因素。在這個方程式基礎上,作者重點說明了爲了保持持久幸福,需要關注的外在條件:噪聲、通勤時間、自我掌控感、羞愧以及人際關係。

這本書對我的啓示:

關於幸福的方程式,每個人的幸福模式不同,知道自己最在意什麼、能夠改變什麼,就做成什麼樣子。

03 《練習的心態》

適合閱讀者:

對技能練習有一些困擾的人

這本書相對比較簡單,作者托馬斯M.斯特納的核心觀點是:對於成年人來說,任何一件值得做的事情都是值得練習的。而練習的心態本身就很重要,有效的練習心態應該是:1)關注當下;2)以練習的過程爲導向;3)設定過程目標:4)帶着意圖和覺察練習;5)始終保有初學者的心態。再此基礎上,針對技術的練習學習是有一些策略的,比如:知道關鍵性的技術細節,掌握達成這些技術細節的方法。

這本書給我的啓示:

過往在技能學習方面,有很多誤區,比如:學完不復習、沒有分解技術刻意訓練核心點、練習時間的間隔問題,新學期要更智慧的練習。

04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適合閱讀者:

寶爸寶媽們

因爲在學習兒童教育心理學,所以老師推薦閱讀的書目。大概翻了一下書的內容,收穫到的一個知識點是:稱讚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我們對別人說的話,二是別人聽到我們說的話後自己心裏對自己說的話,這就是爲什麼稱讚要說具體的行爲。

這本書我沒有看完,同學說很受啓發。我個人的觀點是,對於兒童教育的方法應該要跟隨最新的理論和實踐方法會比較好,而且是沒有統一答案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