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這是一本很久以前讀過的書,但是由於內容足夠驚豔,以至於我對當時35元的書價記憶深刻。那個時候還在上學,週末待在新華書店隨手翻到了這本書,一口氣讀了半本,實在喜歡,翻了一下書價35元,太貴了,於是只能在書店站着快速翻完。

此後多年一直念念不忘。工作後幾番惦念最終還是買了回來,雖然後來沒有翻閱過,但是書中想法給我當時的震撼卻一直縈繞不去,一個新的觀念的植入就會有佛家醍醐灌頂的頓悟之感,只覺得腦中靈光乍現,千般思緒涌現,突然間很多零散的知識點串連成線,迷霧中又多了一層清明。

這也許就是讀書的樂趣,正因爲如此,我總是喜歡去聽那些不一樣的觀點,因爲同樣的觀點只是自我的不斷重複,而不一樣的觀點纔是這個世界的另一個面目,他能帶着你去到更遠的地方。

今天非常感謝簡書的一位朋友璞文的《論語貫通》突然讓我又有這種感覺,多年以來的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剎那之間串連了起來,從心中涌現。

定位這個概念最早於1969年被傑克·特勞特發明出來用於處理企業管理的外部問題。他的核心觀念是找到市場的需求弱點,確認自我的品牌優勢,尋求可靠的證明,搶奪客戶的心智(將品牌定位植入客戶內心)。

這一概念現在已經是司空見慣了,最常發生的就是明星的人設崩塌。明星的人設就是產品的市場定位,經濟公司的運作就是定位四步法,找到市場的人設需求縫隙,確認人設方向,炒作人設事件,將人設植入觀衆內心。但是爲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設崩塌事件呢?是因爲明星是一種特殊的產品,他不像普通產品可以無限制向定位轉化,你的定位是可樂,產品不會自己變成辣條,但是明星就不行了,明星首先是人,他有自己的內在屬性,如果市場定位只考慮到市場需求而沒兼顧到明星自身的屬性必然導致人設崩塌,說穿了,就是掛羊頭賣狗肉。所以所有以人爲產品的市場定位,不能盲目的追求市場需求,必須以自我屬性爲基點,找到與市場的切合點,自我定位越與自身屬性向合,人設就越堅固。

我們每個人都會渴望成功,於是大家在過往的成功者身上找到經驗去學習,其實成功是不可複製的,每個人的成功都只是他的自我特質正好契合了當時當地的社會需求。

所以,我們所要做的只是不斷的向內追尋自我的特質,並根據自我特質尋求需求,使之能夠契合身邊的社會需求,剩下的,就交給上蒼吧。

不僅是人,一本好書也有他自我的特質。那些經歷歷史自然淘汰留存下來的書本,除了詞句優美,故事引人,也必然是有他自己一以貫之的自我氣韻存在的。

我十二三歲時偏愛讀《紅樓夢》,經常整夜不睡就通讀一遍,那一兩年內從頭到尾大概讀了二三十遍,斷斷續續的單個章節讀了不計其數。再後來就是各種宗教書籍,佛經、聖經、道德經,都有涉獵,偏愛佛經,很多不懂,但還是愛讀,小時候一直以爲我是天生具有佛教傾向,萬事不喜歡強求,直到有一天聽了蔣勳的《細說紅樓夢》才明白,《紅樓夢》看似敘述的是家庭裏的日常瑣事,其實他是一部佛經,整部小說講的就是一個“空”字,所有的執着都是會被毀滅。這也許就是這本書的氣韻所在。十二三歲的年紀連續一年多津泡在裏面不停翻閱,怎麼能夠不受他的影響呢?我想,這本書被列爲禁書,也許和政治無關,單從閱讀來講,他詞藻優美,敘事結構宏大,情節緊湊,容易引人入勝,但是不適合少年去讀,正因爲書本的優秀,其內在精神感召力極其強大,會影響到讀者的世界觀乃至整個行爲模式。

如果你相信讀過的書必然會留下痕跡,那你就應該相信一本優秀的書他的精神力量一定會留下極強的痕跡。

《論語》也是這樣一本書,如果《紅樓夢》的內在氣韻是“空”的話,《論語》的內在氣韻就是“正心誠意”。這纔是一本適合十二三歲青少年讀的書,我自發現自己的出世心態越來越嚴重後,就去讀論語,多年以來不得其門而入,今天突然頓悟,實在是高興。一直遺憾自己讀書的順序反了,應該先讀儒家,再讀佛經,也許我的人生會不一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