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時間

一般情況下,受催眠者一旦進入恍惚狀態,催眠師就會給予他類似全身無力的暗示。這種暗示叫做“弛緩暗示”。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弛緩暗示必須在受催眠者吐氣的時候給出,否則就沒有任何意義。不過對於第一次接受催眠的人要區別對待,對第一次接受催眠的人在呼氣的時候給予弛緩暗示也是有一點效果的。在一呼一吸的那個瞬間,暗示是最容易被接受的,但是也是非常不好掌握的。當然,對於催眠師來說,這些經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出來的,這需要長時間經驗的積累、反覆的練習、細心的觀察才能做到。

在進入催眠狀態以前,人的腦電圖爲有規則的、低幅高頻的波與頻率、波幅均正常的β波。當進入淺度催眠狀態時,腦電圖上出現了α波的均等狀態,低振幅的α波增高,高增幅的則略爲降低或不變,大波度會逐漸變平。隨着催眠程度的加深,人的腦波出現了以α波紡錘相爲特點的腦電活動,處於這種腦波狀態的人經過有效暗示是無法睜開眼睛和進行隨意行動的。隨着催眠程度的繼續加深,人的腦電活動愈來愈低,隨着腦波的α波的減弱,在催眠的最深階段,出現了頻率爲4∼7赫茲的θ波。從催眠狀態逐漸喚醒之後,腦波又開始出現了在被催眠前一樣的β波。

總之,催眠的生理學基礎是大腦皮質的機能狀態的變化和腦細胞活動明顯相關的,通過腦電圖活動的變化可以客觀衡量人的腦波是處於什麼波段。不可否認的是:當人進入催眠狀態,即人的腦波處於α波和θ波範圍時,大腦皮層中抑制的強度和廣度反映在電振動頻率和波幅的一定變化,證明了催眠狀態中言語暗示的作用在大腦皮層上引起了複雜的電生理的和生物化學的變化。同樣,每個人在清醒、冥想、潛意識、深睡狀態下的腦波狀態是不一樣的。催眠,就是通過特定的方法,改變腦波狀態,讓人從清醒狀態即β波狀態,進入α波和潛意識即θ波狀態。但是不能讓被催眠者進入δ波的睡眠,因爲進入睡眠狀態之後催眠諮詢師就無法給個案進行諮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