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失控的原因及防範

提要:下丘腦中的暴起開關因爲某種原因被觸發,就會引起情緒失控。這個開關人人都有,是人類億萬年進化出來的自動化救命反應。但今天,這個開關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會給我們帶來麻煩。防範情緒失控,要認識到這個本質原因。樹立合理的邊界意識,能夠防止暴起開關被觸發。防止暴起分兩方面:防止自己暴起和防止觸發別人的暴起開關。如果不幸被觸發,可以作深呼吸,轉移注意力,有條件的話,應該離開現場。

一、情緒失控的現象

生活中,人可能突然暴起,也就是情緒失控。

任何人在其一生中,都可能曾經大發雷霆,之後往往後悔,搞不清自己爲什麼當時會那樣。

有的時候,由於後果嚴重,已經沒有後悔藥可吃了。

法律上有一個術語,叫激情犯罪,指的正是後果極其嚴重的情緒失控。

一般人,會把一般的暴起(如發發脾氣)強烈的暴起(如激情犯罪)分開來看,因爲後果差異很大。但實際上,人的暴起,後果都很嚴重。

小的暴起很可能常常發生,帶來的生氣雖然可能被壓抑而沒有發作出來,但會損害免疫系統,使我們更容易生病,更會日積月累形成心理壓力,是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

大的暴起,更可能造成外在的可怕後果,甚至改變人生。

所以,防範和化解暴起,對於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這如同遵守交通規則一樣,如果我們不遵守交通規則,就有可能發生災難。

二、暴起的神經機制

神經科學將對暴起的研究推進到了科學層面。

我們現在知道,暴起還沒有到達思維層面,更與道德無關。它是人的潛意識本能。

美國神經學家道格拉斯·費爾茲寫了一本研究情緒失控的專著:《超越理智:神經科學揭示情緒爲何失控》。

這本書的觀點是:在我們大腦的深處,存在一個暴起的開關,它位於下丘腦,會被特定的原因自動觸發。

這個開關的啓動與思維無關,思維是大腦新皮質的功能,而下丘腦是大腦中更原始的部分。所以在暴起過去之後,人們往往搞不清自己爲什麼會大發雷霆。

道格拉斯·費爾茲寫道:

儘管絕大多數人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很平和的,但其實殺戮本能早就被編入人類大腦了。這是因爲我們和大多數動物一樣,身處自然世界裏的個體都必須能夠保護自己和後代。此外,肉食動物還必須殺死其他動物充飢。這些行爲天生就存在於我們的頭腦裏,而且是和維持生命的必需行爲,如吃飯、喝水、性等一樣,強烈而又自發,它們存在於我們大腦深處的核心部位。這些行爲會被自動誘發,但問題就在於到底是什麼東西誘發了暴力和殺戮的死亡開關?

經過億萬年的進化鬥爭,確實存在一種深嵌在我們體內的自動化救命反應,很早就被編碼進了DNA。

他說的核心部位是下丘腦。

道格拉斯·費爾茲接着說:

那麼,對我們來說,避免開啓這個開關,無論是我們自己的還是別人的,都十分重要。問題是,我們要明白,這個開關是哪裏,什麼樣的行爲會觸發這個開關呢?

上面的話說明,暴起,是人的億萬年進化而來的,是人的自動化救命反應。

人人都可能暴起的原因就在這裏。

人雖然經歷了億萬年的進化,但人類文明的發生卻不過幾千年歷史。區區幾千年,不足以在器官上產生什麼影響。所以,我們的身體器官,特別是我們的大腦的反應機制是遠古時代的,但我們目前生存的環境卻是文明時代了。兩者之間必然產生深刻的矛盾。

道格拉斯·費爾茲寫道:

但這種進化而來、深入骨髓的自動救命反射有時卻和這個現代社會格格不入。

遠古時代那種隨時有生命危險的環境,暴起對於人類的生存非常重要。但今天,這種反應機制卻往往爲我們帶來巨大的麻煩。

三、觸發暴起開關的原因

暴起是遠古時代爲了救命的反應機制,今天,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不能去啓動,特別是在和平生活的時期。我們總有許許多多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暴起不是其中之一。

根據前面所述,防止暴起,就是要防止觸發暴起開關。

道格拉斯·費爾茲在書中給出了九個觸發暴起開關的原因,爲了方便讀者記憶,他用了一個自己製造的單詞:LIFEMORTS。

這個詞有九個字母,分別是一種原因的首字母。而整個詞也是有意義的,life即英語中的生命,mort是法語的死。整個詞,字面上就是生與死的意思。

1.生命/身體(Life-or-limb)

2.侮辱(Insult)

3.家庭(Family)

4.環境(Environment)

5.配偶(Mate)

6.組織/社會秩序(Order in society)

7.資源(Resources)

8.部落(Tribe)

9.停止/限制(Stopped)

道格拉斯·費爾茲說:

LIFEMORTS中任意一條或者多條的組合都可能誘發自動的憤怒反應,無論這些誘因是否依賴其他情境或個人因素,如個人的心理狀態等壓力源。一般來說,一種情境同時包含多種誘因。這樣,誘因越多,暴力發生的可能性也會越高。

四、抓住關鍵:邊界被侵犯

道格拉斯·費爾茲在書中舉出了不少例子來說明這九種原因。

我個人認爲其中的第四個——環境——最重要,可以統領所有九個原因。道格拉斯寫道:

大多數動物都會保護它們的生存環境,保護它們的領土和家園。這個很容易理解:家和領土提供了生存所有的必需品。許多社會性動物,比如貓、狗、猛禽和人類都有極強的領土意識。他們堅持不懈、毫不手軟地建立領土,保護邊境。私人財產這一概念,就表示我們被賦予權力去殺死入侵家園的陌生人,這證明了人和動物的一項基本權利:爲保護家園可以殺死入侵者。鄰居間經常發生邊界糾紛,引起暴力攻擊,起因可能是樹根或枝椏蔓延到了對方家裏,或者是抄近道時,借道了別人的地盤。

邊界意識是動物的本能,人當然也不例外,只是人心目中的邊界更加多樣甚至抽象。當人覺察到自己的邊界受到侵犯時,暴起的開關就可能被觸發。人人都知道,對不熟的人要保持距離。不同的場景中,人的邊界是不一樣的。非常擁擠的公交車上,人們能夠接受與別人的身體接觸,但如果人比較少,再靠近,就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除了具體的邊界,人還有抽象的邊界。比如,人會因爲別人的不同觀點而生氣,這是抽象邊界的一個例子。

邊界意識可以涵蓋道格拉斯·費爾茲所說的九種原因。所以,防止觸發暴起開關的關鍵,在於樹立合理的邊界意識。

合理的邊界意識包含兩方面,一是尊重別人的邊界。比如,別人的觀點,特別是針對公共話題的觀點,一般來說是別人邊界以內的事。我們可以不同意但必須尊重,可以反駁,但不能認爲對方不能有你反對的觀點。如果認爲對方不能擁有自己的觀點,相當於把邊界築到了別人的家門口,自己暴起開關會頻繁被啓動,要費很大力氣去壓抑,爲自己帶來長期的壓力。

又比如,從急行的人身邊超過,會使對方感到邊界受到侵犯,對方就有可能產生暴起的反應。這是自動發生的。司機的路怒常常是這樣產生的。

合理的邊界意識的另一方面,是合理確定自己的邊界,並有合理邊界受到侵犯時的應對預案。

自己的邊界定得不合理,自己的暴起開關就很容易被觸發,對自己構成傷害。

必須有應對自己的合理邊界受到侵犯時的預案,因爲,如果沒有這樣的預案,暴起就會來接管。

從前面我們已經知道,暴起是潛意識層面的,根本沒有經過我們大腦的邏輯思維中心,其應對邊界侵犯的方式是遠古時代的暴力方式,絕大多數情形下,不是最好的方式(極少的例外情形,比如,不幸遭遇到動物的攻擊)。我們大腦的邏輯思維中心可以找到更好的辦法。這些方法,通常是從尋找共同點開始。

五、暴起與壓力

暴起開關被觸發,並不總是帶來強烈的外顯行爲。認爲只有大喊大叫纔是暴起開關被觸發,是不全面的。大喊大叫只是冰山的一角。道格拉斯·費爾茲在書中指出:“大腦前額葉皮層會主動地對憤怒反應踩剎車”, 這種壓抑行爲,使大部分暴起沒有外顯行爲,化爲人的長期心理壓力。這些壓力會攻擊免疫系統。長期壓力可能積累更猛烈的暴起,到了壓抑不住的時候,我們可能看到驚天動地的外顯行爲,比如老實人的突然爆發。有一句話: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說的就是這種現象。

如果我們防範了暴起,無疑大大減輕我們的心理壓力,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自在,我們的身心會更健康。我們更加不會產生驚天動地的爆發。我們會擁有更快樂的人生。

六、問題的實質:遠古與現代

我們的大腦構造還停留在十分遙遠的過去,潛意識部分在幾百萬甚至更長的時間前就進化成那個樣子了,而文明的發展速度對比起來非常快,因此造成了這樣的矛盾。

在遠古時代,人類的邊界概念和用暴起的辦法來應對邊界侵犯的方式可以爲自己爭取更好的生存環境,更多的活命機會。但在現代的環境下,這樣做就只會爲我們添亂。

七、結語

潛意識的反應非常快,暴起並非我們的本意,往往也不是對方的本意。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問題的實質,平時通過深入的思考,確定合理的邊界和應對邊界被侵犯的預案。

只要我們確立正確的邊界意識,遭遇暴起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包括自己的暴起和觸發別人的暴起)。當然,對LIFEMORTS包含的九個原因作深入的思考,會有更多幫助。

萬一不幸遭遇了暴起,最好作深呼吸來緩解。有條件可以離開現場去冷靜。

八、重要參考:《超越理智:神經科學揭示情緒爲何失控》對LIFEMORTS的解釋。

下面是該書中的原文,我把這九個原因歸結到邊界被侵犯,更深入的理解,可以參考這裏的原文。

這9種誘因可以用LIFEMORTS來輔助記憶(lifemort即life/death,生/死,法語中的“死”爲“mort”)。這裏先簡單地列出來,第六章我們再做深入探討。這幾個誘因可以隨意結合,或單獨作用,就像世界萬千色彩的基礎色只有9種一樣(紅、橙、黃、綠、藍、紫、棕、黑、白)。爲了方便快速地識別不同情境中的誘因,我做此9大歸類,並以LIFEMORTS記憶法來幫助記憶。記住了LIFEMORTS將會改變你的一生,在遭遇危險時,還能救你一命。

要學會識別這些誘因,首先你要理解一個人爲什麼會在某種情形下暴怒。一旦能識別出點燃你怒火的誘因後,很快就會解除你自我保護式的憤怒反應了。當然,有的時候還是需要適當釋放體內的猛獸來保護生命。祕訣就是快速識別不斷變化流轉的環境中的誘因,然後問自己,當前情況是否真的生死攸關,還是隻是遠古叢林中帶來的基因在現代社會中的一次誤判。當你遇到別人暴怒時,識別誘因的能力也能幫你很好地理解和應對,以免火上澆油,甚至還能及時滅火。很多事情都可以激怒一個人,但是如果你能察覺出這些突發憤怒來自LIFEMORTS,就能馬上意識到自己可能處在暴力,甚至致命的情形中。

1.生命/身體(Life-or-limb)。幾乎每個人,甚至絕大多數動物在受到生命威脅時,都會全力保護自己。從生物學視角來看,遇到死亡威脅或者僅僅面臨身受重傷的可能時,通常都會進行及時且有力的反擊。生命都受到了嚴重威脅,我們還害怕失去什麼呢?

2.侮辱(Insult)。侮辱能輕易挑起人們的憤怒反應。一句侮辱最後往往會演變爲酒吧裏的鬥毆。家族世仇帶來的侮辱,在20世紀,還會導致決鬥,使得兩位紳士中必有一人要死去。究其原因,可以從個體範圍外推至生物學範疇。

在動物世界裏,暴力是建立自己統治地位的最常見方式。在許多羣居動物中,可以說暴力就是其行爲法典,比如大角羊互抵雙角的對抗,或者是兩隻雄性海豹之間的血腥戰鬥。這些戰鬥往往都會導致重傷或死亡。通過暴力來建立統治地位,這在動物王國中非常廣泛,從魚到黑猩猩,甚至就連羣居的無脊椎動物,如昆蟲和海蝸牛也會使用身體暴力來對付其他同類,以此建立自己的統治權。採用暴力來建立統治權,利用憤怒來開展致命攻擊,對生物的影響非常深厚,就連家養小狗在遇到陌生小狗時,也仍然存在這種行爲,我們人類也同樣如此。言語侮辱就像人類在用雙角互抵進行搏鬥一樣,也是建立統治權的一種方式。這裏需要注意的是,行爲本身沒有任何侮辱的意思,但是你將其認爲是一種侮辱時,也會引發憤怒。比如一個努力的員工可能會將沒被提拔視作侮辱。

3.家庭(Family)。動物會保護自己的後代及家庭成員免受攻擊或其他危險。進化成功與否的關鍵就在於個人的基因是否能傳給下一代。而保護後代,以及有着高重合度基因的兄弟姐妹和父母,可以增加你傳遞基因的成功概率。我們能看到母熊保護幼崽,或者是成年駝鹿爲保護自己的孩子,殺害走到它的領地的人類。試問哪個父親母親不會保護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人和動物都擁有這種最基礎的本能。

4.環境(Environment)。大多數動物都會保護它們的生存環境,保護它們的領土和家園。這個很容易理解:家和領土提供了生存所有的必需品。許多社會性動物,比如貓、狗、猛禽和人類都有極強的領土意識。他們堅持不懈、毫不手軟地建立領土,保護邊境。私人財產這一概念,就表示我們被賦予權力去殺死入侵家園的陌生人,這證明了人和動物的一項基本權利:爲保護家園可以殺死入侵者。鄰居間經常發生邊界糾紛,引起暴力攻擊,起因可能是樹根或枝椏蔓延到了對方家裏,或者是抄近道時,借道了別人的地盤。

5.配偶(Mate)。暴力贏取配偶和保護配偶是叢林法則。許多物種,如野馬和海豹都通過暴力來獲得配偶及配偶的領土。達爾文主義觀點中,將最優秀的個體基因傳遞下去的動力認爲是動物們願意爲伴侶戰鬥至死的堅實理論基礎。“在愛情和戰爭中,一切皆平等。”同時,親密關係中的雄性和雌性之間也經常發生暴力事件,不忠誠往往引起家庭內的爭執。

6.組織/社會秩序(Order in society)。這種驅動力在其他社會性動物中也存在,但是在人類中發展得尤爲顯著,因爲我們這個物種的生存對社會秩序有着極高依賴性。爲了維持社會秩序而允許使用的暴力,和在羣體中建立統治地位的暴力是不同的。暴力被用來執行社會規則,以確保公平公正,糾正違反規則的行爲。監禁、罰款、解僱,以及吊銷執業許可證都是現代社會中,用強制性暴力來迫使人們遵守社會秩序的手段。通過剝奪自由或剝奪他人看重的東西,來懲罰違反規則的人。暴怒攻擊經常發生在人們感到社會不公的時候,有時還會引發羣體性暴力事件。

7.資源(Resources)。野生世界裏的動物必須爲了尋找食物而戰鬥。暴力就常用於獲得食物,以及保護食物免被盜竊。同樣,人類也無法接受盜竊,還會採用暴力手段來防止被盜。在人類社會中,金錢及其他形式的有價資產等同於食物,因爲這些財富可以轉化爲食物、住房和領土。

8.部落(Tribe)。人類爲了生存,就需要保持一個緊密的社會結構,並會激烈地捍衛自己所在的部落。這種利他行爲在動物世界中並不常見,但確實是存在的。史前人類爲了在自然中生存而相互聚集形成了部落,當他們遇到另外一個部落,很可能會導致相互競爭,資源的損失或者其他LIFEMORTS裏的誘因,都可能會導致暴力事件的發生。因此人類一直以來都很警惕他人。“我們vs他們”的劃分是一種必要的準則。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人類被部落、國家和宗教劃分開來,相互攻擊和防衛。中國的長城、中世紀的城堡、印度等國的堡壘和柵欄、意大利遺留下來的石牆和護城河,等等,包括整個歐洲、亞洲日本,願意用死亡來捍衛現代國家的邊界線,這一切都源自最初對部落的保護,是人類這個種族無法改變的特性。幾乎在所有社會中,專門使用暴力來保護部落的羣體,形成了軍隊或民兵組織。部落主義催生了中心城市幫派,同時也是種族主義和戰爭形成的基礎。懂得如何避免這一誘因,對實現和平至關重要。

9.停止/限制(Stopped)。動物會爲了掙脫束縛拼命掙扎,如果中了圈套,甚至不惜咬斷手掌。人類並無二致。揹包客阿倫·羅爾斯頓(Aron Ralston)在2003年4月的一次旅途中,掉入裂縫,被岩石給困住了,爲了脫身,阿倫砍掉了自己的右臂。他的這段痛苦經歷都詳細記錄在其個人回憶錄《進退之間》(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和電影《127小時》(127 Hours)裏。在當時當地,這是一個理性和救命的反應。被控制、被逼入絕境、被囚禁或者被阻礙追求自由,都將引起暴怒,並伴隨着挫折感。限制誘因激發個體和團體通過暴力手段追求自由,因此會有革命和戰爭。在個人認爲自己被他人阻礙時,會被激發出復仇行動,比如洛杉磯警察克里斯托弗·多納在被解僱後,槍擊多人以示報復。奮力躲避阻礙和逃脫束縛是一種天性,但是在現代社會中,這些嶄新的環境可能會錯誤地觸發暴怒。在排長隊的時候遇到有人插隊,或者在路上開車時遇到加塞,都有可能觸發暴怒。

壓迫感也會引起暴怒,比如,個體或羣體無法享受其正當的社會權益時。任何讓人產生走投無路感覺的情境,都屬於停止/限制這一類,當人們覺得自己在社會中的合法地位和正常權益都被限制時,也會被誘發憤怒。

LIFEMORTS中任意一條或者多條的組合都可能誘發自動的憤怒反應,無論這些誘因是否依賴其他情境或個人因素,如個人的心理狀態等壓力源。一般來說,一種情境同時包含多種誘因。這樣,誘因越多,暴力發生的可能性也會越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