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學習(四) 感覺適應、後效和對比

 一、感覺適應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覺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剛走進花園,你會聞到一股花香味,但過了幾分鐘,就聞不到了。這種現象就是感覺適應。由於刺激對感受器的持續作用從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適應(sensory adaptation)。這是在同一感受器中,由於長時間的刺激作用,導致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感覺適應既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所有感覺都存在適應現象,但適應的表現方式和速度不盡相同。視覺的適應可分爲暗適應和明適應。在夜晚由明亮的室內走到室外時,開始時我們的眼前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清楚,一段時間後,眼睛就能分辨出黑暗中物體的輪廓了。這種現象叫暗適應(dark adaptation)。相反,由漆黑的室外走進明亮的室內時,開初感到耀眼炫目,什麼都看不清楚,只要稍過幾秒鐘,就能清楚地看到室內物體了。這種現象叫明適應(light adaptation)。視覺適應是環境刺激由強(或弱)向弱(或強)過渡時,由於一系列相同的弱(或強)光刺激的持續作用,導致對後續的弱(或強)光刺激感受性的不斷提高(降低)。現代神經生理學的研究表明,暗適應產生的原因是由於視網膜的視杆細胞的視紫紅質被分解,突然進入暗處時尚未恢復,所以不能立即看清物體。進入暗處後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來恢復,即視紫紅質的合成增多,含量逐漸增加,對弱光刺激的感受性逐漸提高,這樣就能逐漸看清物體了。反之,明適應是由於感光物質被大量分解,對強光刺激的感受性很高。此時神經細胞受到過強的刺激,因而只感到眼前一片光亮,甚至引起疼痛,睜不開眼,同樣看不清物體。幾秒鐘後,感光物質被分解掉一部分後,對強光的感受性就迅速降低,從而能看清物體。在視覺適應過程中,除視網膜的感光細胞發生變化外,還有中樞機制參與。

 

與視覺適應相比,聽覺適應就不那麼明顯。在聽覺適應問題上一般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爲,一般的聲音作用之後,聽覺感受性有短暫的降低,並認爲聽覺適應具有選擇性,即在一定頻率的聲音的持續作用下,只降低對該頻率聲音(包括鄰近頻率的聲音)的感受性,而不降低對其他頻率聲音的感受性。另一種觀點認爲,即使是一個普通強度的聲音的持續作用,也不存在聽覺適應現象。但是,如果用較強的聲音刺激,如工廠機器的噪音,持續作用於人的雙耳,則確實會引起聽覺感受性降低的適應現象,甚至會喪失聽覺感受性。

 

嗅覺的適應速度因刺激的性質而有所不同。一般的氣味12分鐘後即可適應,而強烈的氣味則要經過10多分鐘。特別強烈的氣味,如引起痛覺的氣味,則令人厭惡,難以適應甚至完全不能適應。與聽覺適應一樣,嗅覺適應也具有選擇性,即對某種氣味適應後,並不影響其他氣味的感受性。味覺適應較慢。長時間接受辣味刺激,導致對辣味的感受性降低,以至後來吃辣的食物時感到不是很辣;廚師由於連續地品嚐鹹味,到後來做出來的菜愈來愈鹹。這些都是味覺的適應現象。

 

觸壓覺的適應較明顯。平時幾乎覺察不到身上衣服對我們皮膚的接觸和壓力。經常看到有些人帽子戴在自己的頭上卻到處尋找他的帽子。實驗表明,只要經過3秒鐘,觸壓覺的感受性就下降到原始值的25%左右。溫度覺的適應甚爲明顯。例如,用冷水洗澡時,開始覺得水是冷的,經過幾分鐘後,就不再覺得水冷了。相反,用手觸摸熱水,開初覺得水很熱,慢慢地就不覺得熱了。但要注意的是,對於特別冷或特別熱的刺激,則很難適應甚至完全不能適應。痛覺的適應是很難發生的。例如,只要用針稍微扎一下,你馬上就會感到痛。正是痛覺適應的這一特點,它才成爲傷害性刺激的信號而具有保護作用。

 

感覺適應能力是有機體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適應機制有助於我們精確地感知外界的事物,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爲。外界環境的變化幅度十分巨大,如在夜晚的星光下和白天的陽光下,亮度相差達百萬倍,如果沒有適應能力,人就不能在變動着的環境中精細地分析外界事物,以作出較準確的反應。

 二、感覺後效

對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後,感覺印象並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個短暫的時間。這種在刺激作用停止後暫時保留的感覺現象稱爲感覺後效(sensory aftereffect)。感覺後效在視覺中表現尤其明顯,稱爲後像(afterimage)。

 

視覺後像有兩種:正後像和負後像。請你先看一下強光刺激物一二分鐘,然後把眼睛閉上,這時你會看見眼前有一個與強光刺激差不多亮的像。因爲後像和強光刺激一樣,都是亮的,即品質相同,所以叫正後像(positive afterimage)。正後像出現以後,如果此時把眼睛轉向白色的牆壁,就會看到一個比牆壁還要暗的像,因爲後像和強光刺激在品質上是相反的,所以叫負後像(negative afterimage)。彩色視覺也有後像,不過正後像很少,一般都是負後像。彩色的負後像在顏色上與原顏色互補,而在明度上則與原顏色相反。例如,注視一個紅色菱形幾分鐘後,再看一白色背景時,在白色的背景上就會看到一藍綠色菱形,這就是顏色視覺的負後像。

 

在視覺中,如果讓斷續的刺激達到一定的頻率,則後像可以使這些斷續的刺激引起連續的感覺。剛剛能引起連續感覺的最小頻率,叫臨界閃光融合頻率(critical flicker fusion frequency)。這時產生的心理效應就是閃光融合(flicker fusion)現象。例如,使用交流電的日光燈,如果每秒鐘閃動100次,我們看到的就不再是斷續的閃光而是融合的不閃動或連續的光。在中等光強度下,視覺後像能保留大約0.1秒。因此,如果一個閃爍的光源每秒鐘閃動超過10次,就會產生閃光融合現象。但是,臨界閃光融合頻率還要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光的強度、波長、光落入視網膜的位置以及機體的身心狀態等都會影響臨界閃光融合頻率。

三、感覺對比

對某種刺激的感受性不僅決定於該刺激的性質,同一感受器接受的其他刺激也會對這一刺激的感受性產生影響。不同的刺激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導致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稱爲感覺對比(sensory contrast)。感覺對比分兩類:同時對比和先後對比。

 

幾個刺激物同時作用於同一感受器產生的對比現象稱爲同時對比(simultaneous contrast)。這在視覺中表現得很明顯。視覺對比可分爲無彩色對比和彩色對比,前者對比的結果是引起明度感覺的變化。例如,同樣兩個灰色小方塊,一個放在白色背景上,一個放在黑色背景上,結果在白色背景上的小方塊看起來比黑色背景上的小方塊要暗得多,同時在相互連接的邊界附近,對比特別明顯。彩色對比的結果是引起顏色感覺的變化,而且是向着背景色的補色方向變化,例如,兩個綠色正方形,一個放在藍色背景上,一個放在黃色背景上,結果在黃色背景上的正方形看上去略帶藍色,在藍色背景上的正方形看上去略帶黃色,同時在兩色的交界附近,對比也特別明顯。

 

刺激物先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產生的對比現象稱爲先後對比(successive contrast)。例如,吃梨會覺得梨很甜,但吃了糖之後接着吃梨,會覺得梨很酸;喝了苦藥後接着喝白開水,會覺得白開水有點兒甜味;凝視紅色物體之後再看白色的東西,會覺得後者有點兒青綠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