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產品如何實現病毒式傳播

作者:聽花一嗅(來自豆瓣)
來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31222469/

上週寫的類趣頭條產品的覆盤,數據給的有點少,略有顧忌。

但想到既然項目已經下線,數據也就沒什麼不好公開的了吧?

好吧, 除了名字不提,其餘全部可以寫,就醬。

大綱如下:1.邀請收徒。2.邀請流程改進。3.金幣保活。4.廣告變現。5.反思

邀請收徒

邀請收徒基本是邀請好友的流程,大同小異,區別是邀請者與被邀請者之間建立師徒關係,徒弟日後在產品中獲得的獎勵會分成一部分給師傅。

取Q4季度數據如下:

收徒帶來的新增爲28305,在該季度新增用戶中的佔比爲19%。

總支出49144元,算下來獲客成本1.7元。夠低吧?

然而這還只是賬面支出,用戶提現時還有種種限制,不一定能全部取出的。

收徒裂變獲得的用戶質量如何呢?

  • 通過openinstall的統計工具,取Q4邀請新用戶留存率平均值:

次日留存42.3%,7日留存24.0%,30日留存12.5%。

  • 再通過友盟的統計工具,取Q4所有新用戶留存率的平均值。

次日32.1%,7日12.7%,30日6.5%。

對比可得,邀請收徒的裂變方式,成本低至1.7元,且用戶質量高於其他渠道。

收徒流程優化

趣頭條等競品的邀請流程一般爲分享邀請落地頁,邀請用戶的好友在該頁面填寫手機號+短信驗證碼,下載App,再用同一手機號碼註冊App,這時後臺通過手機號碼綁定與邀請者的師徒關係。

流程較長,且需要兩次輸入手機號和驗證碼,一次在h5落地頁,一次在app註冊時。

邀請落地頁能否不必輸入手機號,用戶在落地頁下載時自動記錄用戶信息,待該用戶註冊時,再調取之前的用戶信息進行綁定呢?問了一圈技術,均說實現不了,比如瀏覽器權限太少,無法記錄太多用戶信息。

自己做了一番技術調研後,找到了openinstall。

openinstall其實是一個渠道追蹤工具,可以在h5頁面的url裏設置渠道參數,用戶一旦進入,就會在該渠道下記錄用戶信息,待用戶在APP註冊時,再調取渠道信息寫入。

而邀請者的用戶id不就可以作爲一個渠道參數麼?把每一個邀請者都作爲一個單獨的渠道,即可實現原先的構想。

8月1日上線後,效果顯著。取上線前一週與上線兩週後的一週數據作爲對比。

上線前:收徒成功平均需分享7.3次,人均收徒2.87個。

上線後:收徒成功平均需分享5.5次,人均收徒3.73個。

分享到收徒的轉化率從13.7%提升至18.2%。

金幣保活

金幣任務照抄趣頭條,從頭到尾基本沒有改過。

唯一變動的是在1.2版將閱讀獎勵從按篇計算到按時間獎勵,然後眼看着平均使用時長在3個月內慢慢從15分鐘奔向了55分鐘……emmmmm……

Q4季度花在保活的支出平均每人每天0.39元。但算到提現成功的話,就只有0.22元。

用戶未提現部分的支出不清楚趣頭條是否算進財報,暗自揣測下應該是沒有的。

那麼0.22元的支出相比趣頭條0.2元,相差無幾。

Q4與Q3活躍用戶平均留存對比如下:

Q3:次日52.7%,7日30.6%,30日16.0%。

Q4:次日70.9%,7日56.5%,30日39.4%。

總體來看隨着用戶的不斷增長與流失,把非目標的用戶洗走,留下了產品的目標用戶。

而隨着目標用戶的日活佔比逐漸擴大,產品的數據表現越來越好。

廣告變現

廣告變現分爲三部分:1.信息流廣告。2.固定位置的CPL廣告。3.內容分享頁面的js廣告。

信息流廣告:騰訊、百度、搜狗等等。

CPL廣告:推啊、享玩、變現貓等等。

JS廣告:百度、谷歌等等。

接多家是爲了對比收益,找到更有效率的變現方式。

Q4季度收益8萬多。其中信息流廣告6萬多,CPL廣告1萬左右,剩下4千的js廣告收益。

收益平均每人每天帶來0.1元。遠遠低於趣頭條初期16年Q3的0.22元。

反思

與普通人認知不同的是,相較於收徒裂變的成本支出,保活成本纔是最大的支出。

裂變來的用戶,如果沒有金幣保活,來一個跑兩個,無法形成留存。

而保活成本與廣告變現的差值,就是很多公司無法把這個玩法做大的原因。

比如趣頭條每日的收益0.22元減去支出0.2元,每個用戶每天會帶來0.02元的利潤,再乘以日活數,就是當天的利潤,再把這部分利潤投入裂變,形成正向循環。當然如果有資本進來的話,正向循環的速度會更快。

而我們的產品呢,收益0.1減去0.22的支出,每個用戶每天帶來的卻是0.12的虧損,再乘以日活數,就是當天的虧損。隨着用戶規模的擴大,虧損更大,而這種虧損放大的趨勢又反過來阻礙了增長的信心。但不放開手腳做大用戶規模,又怎麼帶來更高單價的廣告收益呢?

於是,在資本寒冬,老闆失去了奮力一搏的勇氣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反觀如今以趣頭條模式做大的惠頭條、鯉魚頭條等,要麼是已經有了一個大流量產品,直接倒入現有高單價的廣告資源,要麼本身就是一個廣告代理起家的,手上有優質的廣告資源。

而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公司而言,這是一道越不過的門檻,如果硬要幹,那就得做好前期大量投入的心理建設,燒錢增長。可這種純粹奔着錢去的項目,誰又能安心先燒錢再賺錢呢,又不是滴滴……

歸咎到底,廣告資源或者變現能力纔是趣頭條們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收徒裂變模式,雖然獲客成本很低,但老用戶的邀請行爲以及邀請來新用戶的能力衰減嚴重。必須不斷通過傳統的市場推廣方式買來大量新用戶,再鼓勵這些新用戶去邀請裂變。以此來降低獲取用戶的成本。

也就是說,收徒裂變不能替代傳統的市場推廣,但是它可以加快增長的速度,以及拉低市場推廣的費用,節約成本。

而我操盤這個產品的心路歷程,在初期認爲趣頭條模式的增長是關鍵,一頓猛操作。

後來遇到了羊毛黨,被薅怕了,開始認爲這個模式風控是關鍵,又是一頓猛操作。

風控做好了,現在安心做增長吧,一拉開架勢做又發現成本hold不住了。

只好再把增長放一邊,停下來削減支出,但終究還是無法在短期內提高產品變現的效率。

跟鄭總聊了下,他講做下沉市場,就是做生意。不能太高大上,得low。

我想了想,不服氣,反駁道:也不能這麼說,這叫回歸商業價值……

至於商業價值到底迴歸沒有,我不知道,能喊出這詞的我,一定是油膩了……

這都什麼事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