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進階|【隨堂練習】諾貝爾獎生物鐘理論解讀

音頻鏈接:喜馬拉雅|時間管理進階

大家好,在這一章裏面我們講了許許多多精力管理的理論和案例,這些都源自於我多年陪伴大家踐行時間管理的研究和總結。

在這一節的作業中,我也想把精力管理背後深層的理論展示給大家,讓大家能夠在瞭解原因背後的原因之後,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生物鐘,越來越健康,精力越來越好!

諾貝爾獎生物鐘理論解讀:

01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3位美國遺傳學家:傑弗理·霍爾、邁克爾·羅斯巴希、邁克爾·楊。

評審委員會在聲明中說:三人的工作窺探了生物鐘的祕密,並解釋了其工作原理。他們的研究成果解釋了植物、動物以及人類是如何適應這種生物節律,並同時與地球的自轉保持同步。”

科學家們發現了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生物鐘”。實驗的研究對象是果蠅。果蠅體內有一種特別基因可以編碼一種蛋白質令其在白天降解,夜間聚集從而影響整個細胞的“時鐘”。

地球上的幾乎所有生命,爲了適應晝夜變化,都發展出了自己的一套“時鐘”,幫我們調節行爲、激素水平、睡眠、體溫、新陳代謝等關鍵的人體功能這就是我們熟悉的“生物鐘”,一旦外部環境和我們“生物鐘”發生衝突,我們的健康狀況就會受到影響。

中醫的子午流注

智慧的中國人早就應用生物鐘原理推出了子午流注。

02

人類內在的生物鐘不僅調節着我們的荷爾蒙水平,睡眠,體溫,和新陳代謝,而且深刻影響着我們的行爲。

科學家表示,人類生物鐘紊亂會引發很多問題,舉個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倒時差

得過時差綜合徵的小夥伴應該深有體會,那種生物鐘與外部環境不一致的感覺有多痛苦——儘管非常疲憊,但晚上還是會失眠,然後注意力減退、協調能力變差、認知能力降低、情緒波動、胃口變差……

研究還發現,生物鐘失調甚至會導致生殖週期紊亂,以及多種生殖系統相關的疾病,比如在跨時區飛行的女乘務員中,出現月經失調的超過30%。

現代生活方式很少能讓我們與生物鐘保持一致,另一個會對人體生物鐘產生負面影響的就是倒班工作。

持續幾十年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從事倒班工作的人比從事傳統工作的人患病的機率更高,其他負面影響還包括睡眠障礙、抑鬱、心臟病、消化系統疾病、糖尿病以及其他代謝類疾病。

比如在倒班工人中,乳腺癌的發生率高達36%-60%,夜間過度照明可抑制褪黑素的分泌,這可能是引起腫瘤高發病率的原因。

根據亞馬遜《2017年中國睡眠地圖》超過8成的中國人睡眠時間已經不足8個小時6成,有的受訪者表示一週要熬夜6天。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數據也顯示38.2%的中國人患有各類失眠障礙遠超全球27%的水平。

03

保養自己生物鐘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當然是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 早早入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