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進階|【第10周10.2】持續精進之道

音頻鏈接:喜馬拉雅|時間管理進階

音頻文稿:

大家好,我又來墨爾本,南半球進入春天,春光明媚。時間過得真快,眼看着我們這個專輯節目就進行到了倒數第二期,眨眼間半年就過去了,嘉許一直跟隨着節目的更新學習到現在的朋友。

很多時候,我們決定要做一件事不容易,而堅持做一件事到最後更不容易!不能堅持的人,多半是沒有看到堅持帶來的巨大複利價值。

舉兩個例子:

傳說國際象棋是由一位印度的數學家發明的。國王十分感謝這位數學家,於是讓他自己說出想要得到的獎賞。

這位數學家想了一下之後提出:把1粒米放在棋盤的第1格里,2粒米放在第2格,4粒米放在第3格,依次類推。

國王覺得這麼點獎勵不算什麼,於是答應了這位數學家。雖然最初幾個方格中的米粒少得像幾乎不存在一樣。但在往第16個方格上放米粒時,就需要拿出1公斤的大米。而到了第20格時,他的那些僕人則需要推來滿滿一推車的米。

國王傾盡全國的糧倉也沒辦法讓大米填滿棋盤上的全部64格。事實上,我們通過運算就可以計算出,數學家要求得到的這些米粒,比過去1000年來全球大米的生產總量還要多得多!

這就是持續的力量,也是複利的威力!成功要首先學會數學,記得我這句話。

衆所周知,巴菲特的財富獲得曲線非常具有傳奇色彩:

21歲,1萬;
25歲,14萬;
34歲,400萬;
43歲,3400萬;
52歲,3.76億;
58歲,飆升到38億;
66歲,178億;
84歲,637億!

巴菲特90%以上的財富都是60歲以後才獲得的。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把小雪球放在長長的雪坡上,一旦獲得了起始的優勢,它就會越滾越大,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巴菲特用滾雪球比喻了這樣一種策略:通過複利的長期作用實現巨大財富的積累。巴菲特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個滾雪球的過程,一條完美的複利曲線,前期增長緩慢,後期增速越來越快。

其實,人生本質上也是一場投資,把人生看成一個整體的系統,把時間投入到少數關鍵領域,形成優勢,然後複利累積,最終收穫幸福和成就。起點差不多的人,在複利的作用下,差距會越來越大。

我有六點學習建議給到大家:

一、一生專注

不好高騖遠,不急於求成,聚焦一個,找到自己的優勢,在專注中感受價值創造成果,這纔是最穩的成功捷徑!

正如《精要主義》一書所說:“要有目的的,深思熟慮的,戰略性的淘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不僅僅是擺脫那些明顯浪費時間的事情,還要學會減少,簡化,並通過淘汰其餘一切來聚焦於絕對重要的事情。”

易效能在成立短短5年的時間裏,全球8個國家50多城市實現了長期舉辦付費課程,易效能®品牌能夠順利地傳播海內外,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圍繞提升一億人效能,只做時間管理課程!我們持續在三個方面努力,即銷售課程、服務學員、降低成本。

二、保持動機

一件事情的啓動時,靠興趣與意志力,但是持續下去靠的是保持動機,即爲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動機會消失,同時在去追尋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遭遇很多的困難和挫折。這就是絕大多數的人放棄一件事情的原因。這時除了堅定自己的信念之外,還可以給我們力量的,就是給自己找到更多不同種類、不同層面的、堅持下去的動機!

我最初在接到喜馬拉雅團隊的邀請,開一個新課即這個喜馬拉雅進階課時,我2018年的課程日程非常緊張,本來想放棄,但“幫助一億人提高生命效能”的使命倒逼自己,擠出每週更新一篇的時間,並按照此對外承諾。

這樣的進度,也遭受了一些質疑。我接受自己的狀況,想雖然慢,我在兌現承諾的同時,必須把內容做得更好。

我沒想到的是,在此過程中,我的團隊配合越來順暢,用做線上課的內容研發反推線下課的體系完善!雙管齊下,做一件事,收穫了兩份成果!關鍵環節還採取視頻錄屏和視頻演示的形式,後期還引入一個音頻剪輯團隊,節目也得到很好的反饋。這些進一步激勵我把節目做得更好。目前,我和剪輯團隊正在重新錄製剪輯所有的音頻。我們還將出版書籍。

半年不長,實屬不易,每星期四一個節目加上一個練習,就像我分享過《吃掉那隻青蛙》中穿越薩拉哈沙漠故事中那兩隻汽油桶一樣。不斷尋找並獲得動機,能讓我們走到最後,

三、找到熱愛

傳奇企業家稻盛和夫曾在他的著作裏說:“要想擁有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二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但一個人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機率恐怕不足萬分之一。”

所以,有時候我們廣泛尋求也未必能找到自己的真正所愛,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廣泛涉獵,去尋找自己熱愛之事的機會和資本,所以在自己現有的工作中,在自己手頭的工作上,去發現能讓自己快樂的因子就顯得真實可操作多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在做一件事的過程中,肯定會有讓自己不愉快的情況發生,可能是自己犯錯遭受批評,也可能是別人不配合影響整體進度,但無論有多少問題,只要能找到一個讓自己熱愛的因素,它就是我們堅持走下去的理由!

我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是因爲我喜歡分享,同時自己的分享對越來越多有價值。我常說,最幸福的時刻就是你告訴我,你因爲我,人生有所不同。這是我堅持下去的一個最重要理由。

四、不斷修正

爛開始,好開展,好結果。爛開始,不刻意追求完美,是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可以開始,一生專注找到動機與熱愛,是讓我們可以持續做下去。

量變的價值,是最終產生質變。因此,爛開始,但不能一直爛下去,比開始與持續做一件事情,更重要的是不斷修正,最終成爲大師。

成爲大師的最重要的就是“3F理論”:
專注(focus)
反饋(feedback)
修正(fix it)

火箭發往月球,只有3%的時間指向月球,其他時間都在做修正。做一件事的過程,一定會有錯誤,越大的目標越是如此。我們是否識別出了錯誤,是否得到了有益的反饋,是否清楚自己哪裏有欠缺、哪裏能勝任,這對於取得階段性成果,並建立信心進一步激勵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也只有我們得到了即時反饋之後,我們才能糾正錯誤,想出各種辦法去解決問題,設計專門的環節,攻克特定的弱點,並且發揮自己的優勢,做到揚長避短,事半功倍。

五、找到榜樣

如果你不是開創一個全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事。不斷修正,有一個捷徑,是找到榜樣和導師。

榜樣是我們在人生這條馬拉松賽道上的一個個階段性標誌物,每超過一個,我們就離勝利的終點更進一步!

記住,不用一步到位。我們尋找榜樣和導師的時候不用一定去找那個最頂級的,因爲差距太大,會讓我們覺得遙不可及,心生退意,不利於我們得到充足的動力。所以,我們可以採取遊戲打怪通關的模式,在自己的每個階段尋找身邊可學習並超越的目標,一個個攻破,一步步成長。

在易效能的圈子裏,我們經常傳播典型案例,同時經常邀請表現優秀的榜樣分享自己成長的故事。你不要錯過哦,並期待有一天,成爲我們的典型案例。

六、有效反饋

正確的嚮導,才能讓我們得到正確的反饋,這纔是修正,修改與試錯的目的,是找到正確的方法與路徑。

人都有盲點和不足,如果不能通過從別人那裏獲得及時有效的反饋意見,我們想要快速改進自己的行爲,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大的代價。

所以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榜樣,在自己工作的領域裏找到大咖,記得,他們身上有你想要的結果。找到有結果的人,問問他們,“你爲什麼這麼成功,有什麼祕訣”,然後模仿他。有機會得到指導最好,即使沒有,遠遠望見也是一種激勵,最佳狀態是耳濡目染,被大師圍繞

所以,虛心接受別人的反饋,是我們每個人都要修行的人生功課。越是高手,越要簡單相信照做。這樣,高手就越願意花時間指導,誰也不願意浪費時間在猶豫不決的被指導者身上。

以上六點,就是我給予大家去獲得人生持續精進力量的建議。熱愛其中,專注,持續做,善用時間,不斷精進,複利的威力會超乎你的想象!

這期節目就到這裏,我們下週最後一期節目,再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